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艾灸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通过随机区组方法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关元组、大椎组。治疗组艾灸隔天一次,每次10min,共7次,对照组不做处理。通过活体成像系统以及体外测量,监测肿瘤生长情况。治疗终点,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建立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及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细胞数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r=0.899)。活体成像显示:治疗组小鼠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体外测量,治疗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关元组和大椎组肿瘤体积和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可见较多炎症细胞、嗜酸性增强。结论:艾灸对乳腺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活体成像技术可动态、连续地观察肿瘤生长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表达基因的EST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表达序剜标签技术(EST方法),从Sj cDNA库中分离、鉴定和鉴定血吸虫表达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EST方法,从Sj cDNA库中随机挑选出单个重组克隆进行PCR直接序列分析,通过互联网将获得的EST序列送入NCBl Gen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了46个Sj cDNA克隆,并对18个克隆cDNA插入片段的PCR进行直接序列分析,获得了16个EST序列。其中13个EST序列为GenBank中已知的血吸虫基因序列.3个未发现明显同源(score<200)基因序列。结论 采用EST-PCR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可大量获得血吸虫表达基因EST序列,为进一步开展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表达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吉林地区结核病患者和疑似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情况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和疑似结核病患者1672份痰标本,进行抗酸涂片检查、使用BACTEC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和酸性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对培养时间、培养阳性率、培养污染率及6种抗结核药物(SM、INH、RFP、EMB、CM和OFX)的耐药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抗酸涂片检查阳性率为20.5%(342/1672),BACTEC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和酸性罗氏培养基阳性率分别为36.3%(607/1672)和34.0%(569/1672);532例结核杆菌总耐药率为46.4%(247/532),耐多药率(至少同时耐INH和RFP)为13.3%(71/532)。结论吉林地区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25.
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免疫小鼠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方法 将构建的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XSN-Fer l经左右腿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共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5周以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6周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和死亡卵百分比。设空质粒免疫组为对照组。结果 pLXSN-Fer l免疫小鼠,诱生的IgG亚类主要是IgG2a和IgG2b;免疫组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gA和IFN-γ应答。pLXSN-Fer l免疫小鼠诱生一定程度的减虫率34.08%,减卵率36.33%,死亡卵百分比为30.13%。结论 pLXSN-Fer l免疫小鼠能产生较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SjYolFer)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YolFer,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 用PCR法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RNA班点杂交显示转录差异。然后定向克隆人表达载体pLXSN。转染重组体到Hela细胞中进行表达,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结果 PCR扩增产物大小约600bp左右,与雌虫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强于雄虫,获得重组质粒pLYolFer,特异性表达产物约为21ku,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及小鼠血清识别。结论 为进一步免疫原性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周俊梅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8,25(6):241-245
噬菌体表面展示(phagedisplay)是指将外源蛋白通过与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的一种技术,被展示的外源蛋白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目前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本文主要回顾了噬菌体有面展示技术的发展及在研制疫苗中有关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8.
韩成义 罗新萍 张明 张璐 任永成 王炳源 张红艳 杨香玉 周俊梅 赵阳 刘雪娇 张冬冬 李琳琳 王重建 尹磊 庞超 冯天平 赵景志 胡东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2):1653-1657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M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南省某农村地区≥18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2007年7-8月和2008年7-8月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及脂质谱检测。2013年7-8月和2014年7-10月进行与基线相同内容的随访。结果 在平均6年的随访期间,MS累积患病率为21.89%(1 933/8 829),其中男性为16.78%(664/3 957),女性为26.05%(1 269/4 872);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基线RHR<60次/min组为参照,RHR 60~69、70~79、80~89和≥90次/min组发生MS的OR值(95%CI)分别为1.24(0.95~1.60)、1.42(1.10~1.84)、1.63(1.24~2.15)和1.62(1.16~2.27),其中男性分别为1.12(0.81~1.55)、1.23(0.88~1.71)、1.42(0.97~2.07)和1.84(1.09~3.11),女性分别为1.46(0.93~2.29)、1.70(1.09~2.65)、1.99(1.25~3.16)和1.78(1.06~2.98)。结论 女性MS发病风险高于男性且升高的RHR增加MS发病风险。应制定针对RHR升高的成年人群尤其是女性的MS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血吸虫雌虫发育调节基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俊梅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9,26(4):167-173
虫卵是血吸虫病致病和传播的首要因素,因此,虫卵及雌虫生殖系统的发育成为对血吸虫病进行药物攻击和/或疫苗研制的潜在靶点。血吸虫发育体系的特殊性表现在雌虫的性成熟依赖于与雄虫的合抱。从分子水平上看,雌虫一些基因的表达受雄的调控,这些基因统称为发育调节基因,本就已知的几个血吸虫雌虫发育调节基因的研究与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2006年广州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并对分离的病毒株进行E基因序列分析,以了解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患者血清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抗原和IgM抗体;C6/36细胞微量法对发病2d内患者的血清进行登革病毒的分离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检测(IFA)及RT—PCR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测定分离株DVI—GZ42/06的E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株、流行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ICT法检测患者登革病毒IgM和IgG的检出率分别为89.5%(433/484)及38.0%(184/484)。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S1抗原的检出率为:第1~2天92.7%(38/41)、第3~5天83.3%(70/84)、第6~10天10.9%(5/46);IgM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4%(1/41)、51.2%(43/84)及97.8%(45/46)。病毒分离培养阳性率为61.0%(25/41),IFA及RT—PCR法证实为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Guangzhou/42/06的E基因序列与登革1型病毒标准株Hawaii/4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6%;与Thailand/NI09VI04、Vietnam/06和Vietnam/07的同源性高,分别为99.0%、98.6%和98.6%,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很近,而与广东省2006年前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在登革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2006年广州地区出现的登革热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