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男,17岁,主因“右手中指摔伤后肿胀4个月”入院.4个月前右手中指受伤,当地医院X线片未见骨折征象;近4个月伤指持续肿胀,有压痛,质硬,无活动.我院X线片示右手中指呈梭形,近、中节指骨骨皮质密度普遍增高,骨膜反应明显,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密度增高(图1).CT示右手中指近节指骨周围软组织肿块影,其内散在分布不规则点片状高密度影(图2).常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右手中指近节指骨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清,呈灰红、黄色.  相似文献   
72.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为单发病灶,直径3.8。7.8cm,平均5.8cm,1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彤,3例呈分叶状;5例呈囊实性;13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1例脑室内,1例脑实质内,边界均清晰;14例瘤组织中可见到血管流空信号;MRI平扫,瘤组织T1wI呈基本均匀的稍低信号,T2wI呈基本均匀的较高信号,增强后瘤组织湿著明亮强化10例,显著强化5例。病理学显示瘤组织由增生丰富的厚壁、薄壁血管构成,其间有散在分布的脑膜上皮细胞。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其他亚型脑膜瘤f特别是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MRI T1增强影像,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170例中,WHO分级Ⅱ级例60例,Ⅲ级110例。从MRI T1增强影像的感兴趣区中共提取了1 595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分析后筛选5个影像组学标签,并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和训练集分析显示模型预测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准确度分别为79%、80%,敏感度分别为81%、88%,特异度分别为75%、66%。结论 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WHO分级Ⅱ~Ⅲ级胶质瘤的IDH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4.
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同分级HPC 39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WHO Ⅲ级间变型HPC 21例,WHO Ⅱ级HPC 1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21例间变型HPC中,20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9例跨叶生长;MR平扫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囊变坏死16例,“硬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0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18例HPC中,病灶呈类圆形9例,跨叶生长3例;MR平扫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10例;明显坏死囊变7例,“硬膜尾征”6例,相邻颅骨破坏2例,所有病灶瘤周水肿不明显.病理示间变型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18.41±1.31)%,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7.12±0.78)%.结论 颅内间变型HPC与HPC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更易出血、坏死、囊变致信号不均匀,少见“硬膜尾征”,更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技术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76例尿路结石患者(经手术证实)45例实施CTU检查,31例实施MRU检查。CTU采用的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层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MRU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结果经CTU检查的45例患者中有44例结石能够确诊。且图像直观、结石定位准确,确诊率为97.8%;经MRU检查的31例患者明确结石诊断的有20例,确诊率为64.5%,图像能够显示结石部位低信号影及不同程度的梗阻。结论CTU图像质量好,结石检出率高,确诊率可达到97%以上:MRU对结石的图像显示不如CTU,但是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的检查方法,对结石的诊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调查阴茎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家庭状况与正常人群间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对阴茎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40例阴茎癌术后放疗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阴茎癌术后放疗患者家庭的亲密度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均高于我国一般人群(P0.01)。平衡型家庭的比例低于常模(P0.01)。结论护理中对年轻患者心理因素评估的同时更应注意部分自费患者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庭开展社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瘤周水肿与P73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瘤周水肿的MRI表现与P7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血管瘤型脑膜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用抗P73抗体对29例颅内HPC组织标本进行标记,通过MRI对肿瘤瘤周水肿情况进行评分,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9例颅内HPC P73蛋白表达均呈阳性,与对照组血管瘤型脑膜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随着肿瘤瘤周水肿MRI评分的增高,P7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瘤周水肿与肿瘤P73蛋白的表达程度有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肿瘤和判断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使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FD)评价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6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其中32例为试验组,术前使用了个性化3D打印技术;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在术后一周DWI图上手动勾画术区周围边界,绘制二值图后测量FD。使用FD中位数对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中高FD和低FD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神经缺损程度、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究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会影响水肿创面的FD,以及是否会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高FD组的疼痛程度(t=-13.228,P<0.001)、神经缺损程度(t=-2.627,P=0.008)高于低FD组,日常生活能力(t=4.821,P<0.001)及预后(t=-3.058,P=0.003)较低FD组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相似文献   
79.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已纳入结直肠癌诊疗体系,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及新兴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于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指导靶向治疗等方面具有卓越价值.本文对于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相关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个月余,无腰酸、腰痛、无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NSE 21.5ng/mL。CT检查:左肾下极类圆形混杂密度占位,大小约42mm×36mm×47mm,边界尚清,局部见多囊性改变,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左肾血管未见侵犯。CT诊断:左肾透明细胞癌多考虑。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见肿块位于左肾下极,边界清晰,肿块呈灰白色、质中,沿左肾下极边缘切开肾实质,逐步切向深部,将肿瘤完全切除。病理检查:肿瘤呈实片状巢状,部分区域有微囊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