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根据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设计了覆盖rpoB、katG,inhA基因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作膜芯片,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突变情况,以此判断耐药结果。结果在305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阳性病例125例,其中阳性敏感病例64例,阳性突变病例61例,阳性率为40.98%,在125例阳性样品中,共发现有8种突变类型,其中10例531L,占7.94%,19例315M,占阳性样品中总数的15.08%。结论PCR与膜芯片杂交技术可临床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并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及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潜伏感染者、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和胸水中的IL-6的浓度。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结核潜伏感染者(P〈0.01,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029);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IL-6显著高于相应血浆中IL-6水平(P〈0.0001)。结论 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结核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局部病灶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43.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以“乏力、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4个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和地中海贫血病史30年,无输血史,无血色病家族史,曾行“脾脏切除”治疗。查体:慢性贫血面容,全身皮肤黄染有散在色素沉着,巩膜黄染,双手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肼右肋下3cm,剑突下5cm,质硬;腹部未触及肿块。  相似文献   
44.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一个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的患者体内HBV DNA亦较高。有报道所有该类标本均可检测到HBV DNA,且绝大部分(83.33%)的HBV DNA滴度高于10^6拷贝/ml。然而,我们在对临床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该类血清标本不能检测到HBV DNA或检测结果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为了排除所用试剂盒缺陷造成的可能,我们对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常用的三种HBV 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等位基因DC-SIGN/DC-SIGN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与HIV-1阴性吸毒人群中的分布,筛选出HIV-1抗性基因.方法 选择深圳市戒毒所HIV抗体阴性戒毒者的样本257份,HIV-1感染者的样本220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DC-SIGN/DC-SIGNR颈区基因进行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R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DGSIGNR颈区中杂合子7/5、7/6和7/7在HIV阴性吸毒者中出现的频率为13.33%、7.50%、49.4%,在HIV-1感染者中出现的频率为11.05%、4.65%、51.74%,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DC-SIGN在吸毒者与HIV-1感染者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深圳市吸毒人群中DC-SIGNR和DC-SIGN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与HIV-1感染者无显著性差异,推测DC-SIGNR和DC-SIGN基因多态性对HIV-1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6.
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分期和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肝星状细胞 (HSC)活化与肝维纤化分期的关系 ,初步探讨肝组织中HSC活化强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水平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和IV型胶原 (IV C)含量。结果 :α SMA的表达与纤维化分期为正相关 (r =0 41,P <0 0 1)。α SMA表达的不同强度间患者血清HA、LN及IV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SC活化强度可用于反映肝纤维化的强度 ,而与血清HA、LN及IV C的含量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深圳市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及TT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点,我们对收治的30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血清病原学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30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系1998年1月~2001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25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7.9±3.4岁。临床及血清病原学分型诊断标准,按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引起的肝  相似文献   
48.
深圳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30例患者均经2次鼻拭子、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2 d均阴性.第1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立即开始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或"中药Ⅰ号"抗病毒治疗,5 d为一疗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29例患者为输入性病例,另1例为二代病例,系7个月女婴.发病平均年龄(20.42±12.59)岁,离开疫区至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3.33±53.08)h,其中2例离开疫区超过8 d才发病,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发现1例隐性感染者.30例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40±0.80)℃.其他临床症状依次为咳嗽17例(56.7%)、流涕9例(30.0%)、咽痛9例(30.0%)、头痛7例(23.3%)、鼻塞2例(6.7%)、肌肉酸痛1例(3.3%).22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5d内病毒核酸转阴,8例在抗病毒治疗第6天或以后病毒核酸转阴.21例在病程7 d内病毒核酸转阴,9例在起病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8 d或以上,后者较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分别为(1.47±1.03)×109/L和(2.69±1.63)×109/L(t=2.06,P=0.048),血常规异常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分别为(2.78±2.49)d和(0.7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06).结论 甲型H1N1流感发病年龄偏低,临床症状不严重.部分病例潜伏期可能超过7 d,病程7 d或抗病毒治疗5 d后仍有可能检出病毒,存在亚临床隐性感染的可能.血常规变化与病毒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庚型肝炎病毒(HGV)5′端非翻译区(5′UTR)基因序列及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人中HGV感染情况。方法:在HGV 5′UTR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RNA,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以荧光法(AppliedBiosystems)测序。结果:6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中6例HGVRNA阳性(9.5%)对其中一株输血后HGV(Ch-S)5′UTR核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基因组中HBV X基因(HBx)所参与整合的位点.方法 取6例HBsAg阳性HCC患者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行酶切、连接操作;针对HBx设计引物,行反向PCR扩增;将产物电泳后切胶回收特异性电泳条带,从中回收DNA并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培养后取菌液行基因测序;用Blast工具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反向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可见7条特异性条带;克隆后得到测序结果22个;经序列比对发现3个整合位点,分别定位于19q12、2q32.2、22q12,其中,定位于19q12的基因为CCNE1.结论 在HBsAg阳性HCC细胞基因组中存在HBx的整合;19q12、2q32.2、22q12是HBx参与整合的位点;提示HBV整合的CCNE1基因参与了HBsAg阳性H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