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前后外周血CD+38抗原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检测技术检测CD+8 CD+38 T细胞;用罗式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VL).结果 HAART后2周内CD+8 CD+38 T细胞数与VL开始同步下降,12周后83%AIDS患者的VL降至<500拷贝/ml,同时CD+8 CD+38 T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非常明显地降低(P<0.001).而且63%的AIDS患者在血浆VL低于检测水平时,其CD+8 CD+38 T细胞数仍继续下降(与VL开始达到检测水平以下时相比,P<0.001).结论 AIDS患者在HAART开始后,CD+8 CD+38 T细胞数与VL快速下降,在24周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并且CD+8 CD+38 T细胞数在VL达到检测不到时仍继续下降,提示在血浆VL低于检测水平时,CD+8 CD+38 T细胞数能够作为判断病毒是否复制的标记.  相似文献   
342.
TTV在非甲-庚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克隆及测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分析TTV(Transfusiontransmitedvirus)深圳分离株ORF1部分基因序列。方法在TTVORF1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40例广东地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对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以荧光法(AppliedBiosystems,373A)测序。结果40例非甲-庚型肝炎中21例TTVDNA阳性(52.5%)。对其中一株TTV(SZ1)ORF1部分基因克隆、测序,并与Okamoto等报道的2株(N22、G1a)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7%与97.4%。结论本研究证实我国华南地区存在TTV感染。TTV的分子克隆与测序及PCR诊断技术的建立对国内进一步开展TTV感染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3.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东湖医院 1998- 0 8~ 2 0 0 4 - 0 2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2 95例 ,给予 10 %葡萄糖 2 5 0mL 苦参碱 15 0mg每日 1次静滴 (3个月 ) ,给予α 2b干扰素 5 0 0万单位 ,每日 1次肌肉注射 (10d) ,以后为隔日 1次 (6个月 )。对照组 16 5例 ,单用α 2b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同时给予 10 %葡萄糖 15 0mL 强力宁 10 0mL每日 1次静脉滴注 3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eAg阴转率分别是 5 7 0 %和 38 8% (P <0 0 1) ,HBVDNA阴转率是 5 9 3%和 4 2 4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是5 0 8%和 33 9% (P <0 0 1)。结论 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4.
一步夹心法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HBsAg周伯平,陈士竹,梁登,姚集鲁,彭文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两株不同的单克隆抗-HBs分别用作包被抗体与酶标抗体,将待检血清标本与酶标抗体混合一期培育。通过对NBsAg阳性血清系列平行检测,显示本法敏感性与单克...  相似文献   
345.
TTV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底日本Nishizawa等首次从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DNA病毒,暂命名为TT病毒(TTV),并认为TTV可能与非甲-庚型肝炎有关,本文对TT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其与肝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6.
347.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小鼠肺结核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小鼠肺结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PC61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抗-CD25(PC61),50μg/只,消除体内的Treg,Ig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IgG同型对照抗体.3 d后静脉注射H37Rv 0.1 mL(含1×10~6CFU活菌),攻击小鼠.流式细胞技术分析PC61对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Treg的消除效果,体外分析Treg消除对特异性细胞免疫、肺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内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情况的影响.采用方差齐性F检验和非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数据.结果 PC61处理组与IgG对照组小鼠脾细胞中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在第10天分别为(21.13± 3.58)%和(30.42± 4.20)%(f=2.38,P<0.05);第30天为(16.12± 1.26)%和(17.34± 1.62)%(t=0.84,P>0.05),Foxp3~+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在第10天为(32.07± 3.95)%和(60.55± 5.48)%(t=5.96,P<0.05).外周血也有类似结果.在PC61处理组及IgG对照组,感染后第10、30和60天时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分泌的卡介苗特异性细胞因子1L-17(ng/L)分别为5.1± 0.9比0、43.1± 10.0比5.9±2.8、124.8± 5.8比102.5±8.1(t=7.90,t=5.10,t=3.19;均P<0.05);IFN-7(ng/L)分别为28.4±8.2比4.0± 1.3、685.9±128.6比418.7± 20.4、310.9± 119.7比32.8±7.5(t=4.21,t=8.43,t=3.27;均P<0.05);TNF-a(ng/L)分别为38.6±5.0比16.3±4.0、112.9± 12.3比71. 5± 12.6、86.2± 8.2比0(t=4.95,t=3.33,t=14.8;均P<0.05).PC61处理小鼠在感染早期(第10天)肺内结核菌量低于IgG对照小鼠(t=4.63.P<0.01),但后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61处理小鼠感染后期(第120天)肺组织病理改变较IgG对照组为轻.结论 结核菌感染后小鼠Treg显著增加;Treg能有效抑制结核菌特异性细胞免疫.进而影响小鼠肺内结核菌的清除和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8.
目的 观察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HI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前后CD59在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8例确诊HIV感染者外周血,根据是否HARRT分为未治疗组(23例)及治疗组(25例),并收集1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全血细胞表面染色后使用BD FACSCanto 流式仪检测CD59在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检测CD59在CD45RO+记忆型CD4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IV感染者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细胞绝对计数,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D59在HIV感染者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在CD45RO+记忆型CD4T细胞上增高为主(P<0.05);治疗组CD4+T细胞上CD59的表达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CD59的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CD45RO+(记忆型)CD4+T细胞上;CD59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变化与病毒载量及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2=0.2181,P=0.0247;R2=0.1586,P=0.0486).结论 HIV感染可引起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CD4+T细胞上表达增加,HARRT可使其表达水平有所下降.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病毒免疫逃逸及CD4+T细胞的功能抑制有关,HARRT治疗可部分逆转这种免疫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349.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的α-干扰素联合治疗对儿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儿童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第1组(A组)为α-干扰素(IFN-α)组;第2组(B组)为IFN-α 拉米夫定(LAM)组。第3组(C组)为α-干扰素(IFN-α) 乙肝疫苗组。其中干扰素疗程6个月,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所有病例均观察至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3组无差异。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B组HBeAg阴转率和HBV DNA的阴转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的病毒学应答(VR)疗效明显优于单用α-干扰素组和α-干扰素 乙肝疫苗组。  相似文献   
350.
目的 对判断SARS患者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进行研究 ,用以指导治疗。方法 对 2 3例SARS患者定期进行胸片检查 ,并早期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与SARS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  2 3例患者中 ,普通型 15例 ,重症 8例。其中重症患者X线表现属Ⅲ型 5例 ,Ⅳ型 3例 ;X线分型属中度 2例 ,重度 6例。重症病例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比例与普通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3例SARS患者的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T淋巴细胞降低更为明显 ,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的临床病情与X线表现呈正相关 ,通过对X线表现动态观察能较准确地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早期及高峰期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可以较早地判断病变的发展趋势 ,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