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核酸遗传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膜蛋白基因(env)的准种与变异特点.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例艾滋病患者血浆HIV-1 env基因C2~V3区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每例患者分别挑取5~8个克隆,共34株,完成阳性克隆的鉴定、抽提纯化和测序,将获得的DNA序列及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并计算其核苷酸同源替换率(ds)与非同源替换率(dn)的比值.结果同一患者体内HIV准种株平均为83.5%,各克隆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8%~99%之间;不同患者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5%~91%;34株序列的V3区平均变异频率明显高于C2~C3区(P<0.05);而V3区和C2~C3区的ds/dn比值均>1.结论艾滋病患者体内有大量HIV准种存在,基因的变异在V3区发生较频繁,免疫选择压力在该区变异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12.
患者男,25岁.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适,发热,伴恶寒、寒战、咽痛、轻咳,自行服用美息伪麻片,发热持续约2 h,大汗后热退.次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313.
作者报告20例儿童原发性肝癌(PHC),全部由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8个月,9~10岁5例,11~16岁14例。1例病人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琼脂扩散法),在其余19例中,18例 AFP>400ng/ml(RIA 法)。其中7例AFP 水平高达1×10~6/ml 以上。所有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RPH 或 RIA 法)。组织学检查显示19例为梁索型肝癌,1例为假腺体型肝癌。8例作非肿瘤部位肝组织检查,其中6例呈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改变,2例呈慢性迁延型肝炎改变。  相似文献   
314.
4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深圳地区46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1.3∶1,平均30.5岁,儿童患者较少且一般不转为重症;孕妇及>4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②具有传染性强,家庭及单位易群体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③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弛张热多见,平均发热病程(9.07±4.23) d.多伴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示肺部炎症多于发热后3~4 d出现,平均持续(16.7±10.3) d.易发生肝功能损害.CD+4/CD+8入院时平均为(17.9±5.6)%/(24.2±6.5)%,明显下降.④与普通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发生率高、炎症持续时间长,ALT升高发生率及升高程度较高,入院时CD+4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⑤易重症化(47.3%),病死率为4.3%.易发生I型呼吸衰竭(15.2%),易发生肺纤维化(17.4%).⑥肺纤维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病情、胸腺肽α1及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有关.结论:SARS患者的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炎症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损害、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胸腺肽α1及短程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减少肺纤维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15.
本文报道恙虫病13例,其中9例(69.2%)误诊。误诊主要原因是对本病警惕性不够,对特征性焦痂及溃疡认识不足,忽略流行病史,体格检查不仔细。作者认为提高对本病警惕性与认识水平。是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之关键。  相似文献   
316.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及用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资料。方法:分析和总结该院9例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和监测结果的情况。结果:9例医务工作人员、公安干警职业暴露后,经及时处理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在6个月的随访结果中均未发生血清阳转。结论:HIV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尽早联合应用抗HIV药物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前C/C启动子变异、乙肝的病程进展及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mAbs ELISA)对深圳市165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随机抽取24例慢性乙型肝炎(CUB)患者,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前C/C启动子变异;回顾性分析HBV基因型与干扰素、贺普丁抗HBV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165例患者中,以B型106例(64.2%)和C型48例(29.1%)为主。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组B型占95.4%,肝硬化(LC)组C型占64.7%(P〈0.05)。②24例CHB患者中,16例(10例B型,6例C型)发生HBV前C/C启动子变异:前C区变异(nt1896、1862)者10例(B型9例,C型1例)。基本C区启动子变异(BCP)变异(nt1762、1764)者6例(B型1例,C型5例)。③用干扰素治疗的27例HBeAg(+)CHB患者,达到完全应答者B型11例(62.5%)较C型1例(9.1%)多见(P〈0.05)。用贺普丁治疗的29例HBeAg(+)CHB患者,持续应答者B型15例(78.9%)较C型3例(30.0%)多见(P〈0.05)。结论 ①深圳市HBV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②C型较B型易发生BCP变异,发生肝硬化机会较高,且对于扰素及贺普丁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18.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RNA包埋锤头状核酶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丁型肝炎病毒 (HDV)基因组来包埋HBV靶向性核酶对核酶体内外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和HBV靶基因体外转录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温育对HDV 核酶重组体的体外切割活性定量分析 ;与HBV基因组共转染Huh 7细胞以考察核酶在细胞内对HBV基因表达水平的抑制。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 ,温度及核酶和底物的二级结构对包埋于HDV序列的核酶体外切割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提高反应温度或消除二级结构都可使HDV包埋核酶的体外活性达到明显效果 ,与相同条件的裸露核酶活性没有太大差异。而细胞实验则表明 ,活性明显优于裸露核酶 ,可以将靶基因的表达抑制到极低水平。结论 HDVRNA序列对所包埋核酶体外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细胞内则使核酶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19.
目的 采用携带GFP报告基因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细胞毒性T细胞(CIL)表位MHC单链三聚体,为增强HBV特异性免疫提供新方法.方法 构建小鼠MHC Ⅰ类分子(H-2Ld)限制的HBsAg优势CTL表位肽与MHCⅠ类分子重链(Ld)和β2M链(β2-microglobulin,β2微球蛋白)的单链三聚体(HBsAg-SCT).并将HBsAg-SCT亚克隆到GFP标记腺病毒载体,以HBsAg和OVA-SCT作为对照,转染293A细胞,包装产生携带HBsAs-SCT,HBsAg和OVA-SCT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经双酶切和克隆测序鉴定,HBsAg-SCT能成功克隆到编码GFP标记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的293A细胞含有绿色荧光素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HBsAg-SCT能与抗-腿抗体发生反应.结论 编码HBsAg-SCT的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并能在293A细胞中完整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20.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中隐孢子虫的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广东和云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患者的粪便,采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并同时检测患者的CD4细胞计数.结果 212例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中9例标本为阳性,感染率为4.25%.广东和云南的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00%(5/126)和4.65%(4/86),两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稀便与软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检出率分别为12.00%(3/25)和3.21%(6/18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31,P>0.05);男性与女性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07%(7/138)和2.70%(2/7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21,P>0.05);50~59岁组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30~39岁组的感染率(校正χ2=7.15,P<0.01);接受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2%(2/179)和21.21%(7/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8.54,P=0.0000);艾滋病晚期,尤其是CD4细胞计数少于100个/μl的患者其发病率明显提高.结论 我国南方艾滋病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但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艾滋病患者的便形、性别及所处地区不能预示隐孢子虫感染率;抗病毒治疗能降低隐孢子虫病感染率,艾滋病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多发生在疾病的终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