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血传播病毒 (TTV )感染在人群和鸡禽等多种动物中广泛存在 ,由于缺乏特异敏感的血清学诊断试剂 ,尽管已有许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的TTV流行病学资料 ,但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PCR检测系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差较大 ,实验数据可比性差[1 3 ] 。我们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了不同人群血清标本抗 TTV[4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深圳市某鸡禽养殖场健康体检人员 2 74例、1996年 6~ 8月深圳市中心血站筛查的职业献血员 91例、1996年 4~ 8月深圳市戒毒所收容的 72例吸毒人员、84例…  相似文献   
312.
患者男,25岁.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不适,发热,伴恶寒、寒战、咽痛、轻咳,自行服用美息伪麻片,发热持续约2 h,大汗后热退.次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313.
作者报告20例儿童原发性肝癌(PHC),全部由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8个月,9~10岁5例,11~16岁14例。1例病人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琼脂扩散法),在其余19例中,18例 AFP>400ng/ml(RIA 法)。其中7例AFP 水平高达1×10~6/ml 以上。所有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RPH 或 RIA 法)。组织学检查显示19例为梁索型肝癌,1例为假腺体型肝癌。8例作非肿瘤部位肝组织检查,其中6例呈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改变,2例呈慢性迁延型肝炎改变。  相似文献   
314.
46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深圳地区46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1.3∶1,平均30.5岁,儿童患者较少且一般不转为重症;孕妇及>45岁的中老年人易转为重症.②具有传染性强,家庭及单位易群体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③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弛张热多见,平均发热病程(9.07±4.23) d.多伴有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示肺部炎症多于发热后3~4 d出现,平均持续(16.7±10.3) d.易发生肝功能损害.CD+4/CD+8入院时平均为(17.9±5.6)%/(24.2±6.5)%,明显下降.④与普通患者比较,重症患者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发生率高、炎症持续时间长,ALT升高发生率及升高程度较高,入院时CD+4细胞计数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⑤易重症化(47.3%),病死率为4.3%.易发生I型呼吸衰竭(15.2%),易发生肺纤维化(17.4%).⑥肺纤维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病情、胸腺肽α1及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有关.结论:SARS患者的年龄大、热程长、双侧肺炎炎症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损害、CD+4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等可作为早期判断SARS患者重症化的指标,胸腺肽α1及短程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减少肺纤维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15.
本文报道恙虫病13例,其中9例(69.2%)误诊。误诊主要原因是对本病警惕性不够,对特征性焦痂及溃疡认识不足,忽略流行病史,体格检查不仔细。作者认为提高对本病警惕性与认识水平。是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之关键。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采用携带GFP报告基因腺病毒载体表达HBsAg细胞毒性T细胞(CIL)表位MHC单链三聚体,为增强HBV特异性免疫提供新方法.方法 构建小鼠MHC Ⅰ类分子(H-2Ld)限制的HBsAg优势CTL表位肽与MHCⅠ类分子重链(Ld)和β2M链(β2-microglobulin,β2微球蛋白)的单链三聚体(HBsAg-SCT).并将HBsAg-SCT亚克隆到GFP标记腺病毒载体,以HBsAg和OVA-SCT作为对照,转染293A细胞,包装产生携带HBsAs-SCT,HBsAg和OVA-SCT的重组腺病毒.结果 经双酶切和克隆测序鉴定,HBsAg-SCT能成功克隆到编码GFP标记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的293A细胞含有绿色荧光素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HBsAg-SCT能与抗-腿抗体发生反应.结论 编码HBsAg-SCT的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并能在293A细胞中完整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17.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及用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资料。方法:分析和总结该院9例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和监测结果的情况。结果:9例医务工作人员、公安干警职业暴露后,经及时处理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在6个月的随访结果中均未发生血清阳转。结论:HIV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尽早联合应用抗HIV药物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318.
目的 明确深圳市乙型肝炎(乙肝)相关疾病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无形费用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方法,对符合条件的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待患者出院后,收集住院费用及其相关信息.总费用包括直接、间接和无形费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各种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乙肝所致相关疾病患者年均总费用为81 590.23元,其中直接、间接和无形费用分别为30 914.79元(37.9%)、15 258.01元(18.7%)和35 417.43元(占43.4%).原发性肝癌的总费用最高,为194 858.40元,其次为重型乙肝144 549.20元、失代偿期肝硬化120 333.60元、代偿期肝硬化79 528.81元、慢性乙肝66 282.46元、急性乙肝为39 286.81元.直接与间接费用之比为2.0∶1,其中原发性肝癌为0.7∶1、慢性乙肝2.2∶1、肝硬化2.5∶1、重型乙肝2.8∶1和急性乙肝3.3∶1;直接医疗费用大于直接非医疗费用(16∶1).乙肝相关疾病每例年均总费用占患者年均收入的比例为285.3%,占家庭年均收入的比例为75.4%;其中直接费用占患者和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8.1%和28.6%.各类乙肝相关疾病患者间接费用合计为8123.38元,陪护间接费用为7134.63元,相应的误工天数分别为55.74 d和19.83 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各种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和家庭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病情加重费用趋于增高;直接费用大于间接费用,直接医疗费用大于直接非医疗费用,患者误工费大于陪护误工费.  相似文献   
319.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6 3例 ,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每天 3mg/kg服用 ,同时给予西利宾胺片和甘草甜素片护肝治疗 ,疗程 2年 ,追踪观察 1年。对照组仅给予西利宾胺片及甘草甜素片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肌酐、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94 3%和 5 3 6 % (P <0 0 1)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88 6 %和 3 6 % (P <0 0 1) ;HBeAg的阴转率分别是 5 4 3%和 3 6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分别是 4 8 6 %和 3 6 % (P <0 0 1) ,停药 1年时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74 3%和 4 2 9%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20.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bDNA)法在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上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平行检测44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并与定性PCR检测结果比较.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15例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HBV DNA含量变化.结果①荧光定量PCR法和bDNA法比较,a前者测出的HBV DNA含量均值为(3.50×105±33.6)copies/μl;后者为(3.07×105±12.9)copies/μ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前者的HBV DNA阳性率79.5%;后者及常规PCR定性法均为59.1%.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bDNA法及常规定性PCR法(P<0.05).②15例中5例获完全应答的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HBV DNA含量在治疗16周内均逐渐下降至完全转阴.结论荧光定量PCR法与bDNA法在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上,结果大多一致,且敏感性强,检验也较简便、价廉,并能较好评价和检测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