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Swyer综合征合并性腺非无性细胞瘤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NDG)的发生率、治疗和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5例Swyer综合征合并MGCT-ND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MGCT-NDG患者307例, 其中发现Swyer综合征15例, Swyer综合征合并MGCT-NDG的发生率为4.9%(15/307);确诊MGCT-NDG和Swyer综合征的年龄分别为(16.8±6.7)和(16.7±6.6)岁。初次手术方式:术前确诊Swyer综合征6例, 其中4例行双侧性腺切除±子宫切除术、2例分别行性腺肿瘤剔除术及单侧性腺切除+子宫切除术;初次手术后确诊Swyer综合征9例, 其中6例初次手术行单侧性腺切除术、2例行性腺肿瘤剔除术、1例行单侧性腺切除+子宫切除术。病理类型:混合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10例、卵黄囊瘤4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5例和Ⅳ期1例。11例患者在延迟(7.9±6.2)个月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9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5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内固定(锚钉组),45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结果 9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4(6~28)个月。锚钉组术后出现2例(4.4%)并发症,钢板组术后出现10例(22.2%)并发症。与钢板组比较,锚钉组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更大,疼痛VAS评分更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疗效更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与Moyamoya病及其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10年来确诊的原发性脑室出血Moyamoya病患者的CT、DSA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中DSA证实21例为Moyamoya病。3例合并基底动脉动脉瘤。所有患者出血侧均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扭曲及异常分支。该组患者首次治疗均获得良好结果。结论 Moyamoya病是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主要病因,对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应常规行DSA明确是否存在Moyamoya病。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与脉络膜前动脉的扩张扭曲或异常分支密切相关,并且后者可作为前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因官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行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9月因CIN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宫颈锥切术675例患者的病历,详细分析其中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72例患者的处理情况。结果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标本切缘阳性发生率为10.7%(72/675)。72例中保留子宫定期随诊21例(29.2%),进一步治疗51例(70.8%)。CINⅠ2例,CINⅡ3例均随诊无复发;CINⅢ37例,术后随诊14例,其中1例发展为浸润癌,1例发现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病变持续或进展的发生率为14.3%(2/14),进一步手术治疗23例;微小浸润癌11例,1例切缘病变为CINⅢ随诊无复发,余10例手术治疗;浸润癌16例,1例随诊且进展。结论宫颈锥切病理标本切缘为CINⅠ~CINⅢ阳性的患者可以进行术后随访,但内外切缘均有CINⅢ的患者,复发可能性大。微小浸润癌切缘为CINⅢ及以下病变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切缘仍有微小浸润癌灶应行再锥切或按Ⅰb期处理。宫颈锥切后诊断为浸润癌者均应按浸润癌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LH)某些改良操作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71例改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modifie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MLH)的手术特点、子宫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 并与同期28例完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TLH)和3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LAVH)进行比较。  结果  与TLH和LAVH组比较, MLH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经阴道(而不经腹腔镜)缝合残端、使用LH专用举宫器、使用百克钳代替传统双极电凝、在子宫被离断前经腹腔镜用电动粉碎器完成缩减子宫体积操作(腹腔镜下原位缩减)。MLH、TLH和LAVH组子宫大小(均值)分别相当于妊娠(12.3±2.6)、(10.3±1.9)和(11.6±2.2)周, 分别有39例(54.9%)、3例(10.7%)和18例(50.0%)需缩减子宫体积, MLH组与TL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MLH平均手术时间为78.0min, 短于TLH和LAVH组的90.4和94.7min(P < 0.05);MLH、TLH和LAVH组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1.3、81.1和144.2ml, LAVH组明显多于MLH和TLH组(P < 0.05)。MLH、TLH和LAVH组术后病率分别为16.9%、10.7%和13.9%, MLH组与TL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9)。MLH组和LAVH组各发生1例输尿管损伤, TLH组1例发生阴道残端出血。  结论  LH专用举宫器和百克钳的使用能提高LH的可操作性; 腹腔镜下原位缩减子宫体积法是一种可选方法; 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比经腹腔镜缝合简便, 尤其适用于需经阴道缩减子宫体积者。  相似文献   
46.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生存期短,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主要通过淋巴及周围浸润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局部淋巴结、肝、腹膜和肺,转移到卵巢极为罕见[1],临床无规范可循。本文报告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6例胰腺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探讨手术切除胰腺癌卵巢转移瘤的意义。临床资料1984年1月至2014年10月30年间,北京协和医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 (CY)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红花黄色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促凋亡作用;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的干预后, 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和生存相关蛋白p-Akt以及转移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结果 (1) 红花黄色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2) 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干预能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P<0.01) ; (3) 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干预能显著抑制p-Akt的表达并同时促进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4) 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P<0.01) , 并且能够抑制迁移相关蛋白MMP2的表达.结论 红花黄色素能在体外通过激活凋亡通路而促进凋亡, 并能通过抑制MMP2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红花黄色素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早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疗效,以及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施行的2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资料。结果 258例中25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因胆囊三角区解剖欠清晰而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手术适应证的把握、精细的手术操作、对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的熟识以及腹腔镜手术小组人员的相对固定是LC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97,自引:1,他引:196  
目的 明确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代替以及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因宫颈病变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54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者22例(40.7%),不符合者32例(59.3%)。在因除外浸润癌而行宫颈锥切术的31例中,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者仅13例(41.9%)。宫颈锥切术后,因发现早期浸润部,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2例(3.7%);因CINⅢ级(CINⅢ)或微小逮润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13例(24.1%)。39例(73.2%)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密切随诊,保留了生育功能,在平均为18.3个月的随诊期内,无一例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其中3例妊娠并已分娩,宫颈锥切术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 宫颈锥切术在CIN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价值。它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取代,对于患者CINⅢ又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宫颈锥切术是较为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