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局限性癫痫的手术治疗,83例中除5例双侧癫痫灶只切除一例外,手术有效率达80%,术后性情、智力、记忆及学习、工作能力均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三维CT分析髋臼形态学的病理改变,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骨盆截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1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共129个髋关节。术前行髋关节螺旋CT扫描并通过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以往参考文献分型,结合病例观察,提出髋臼形态学病理分型。结果分为六型:Ⅰ型为轻度发育不良,占31.8%。Ⅱ型为髋臼前上缺损,占17.1%。Ⅲ型为中上缺损,占32.6%。Ⅳ型为全缺损,占10.8%。Ⅴ型为假臼,占5.4%。Ⅵ型为三角型髋臼,占2.3%。结论髋臼形态学新的病理分型有助于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病理改变的认识。通过三维CT了解髋臼的不同形态学改变,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骨盆截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性评估切开复位、髋关节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患儿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我科应用减压、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了16例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9.5岁(4~15岁)。按照Delbet分型原则,I型(股骨头骺滑脱)2例、II型(经颈型骨折)5例,III型(颈基底型骨折)9例;受伤机制包括{3例摩托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滑雪伤,自行车摔伤、卡车车祸伤及滑冰伤各1例。方法为切开复位、髋关节囊小切口减压,直视下解剖复位,应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116例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年。术后髋关节X线片评估复位效果,8例复位效果优,5例良,3例一般;14例应用加压螺钉固定,2例行克氏针固定。随访终了时的髋关节X线片提示1例忠儿术后股骨头骺早闭,3例患儿合并股骨头坏死;13例患儿髋关节功能良好,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早期的小切口髋关节内减压、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Woodward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高肩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治疗先天性高肩胛症21例,男14例,女7例。手术年龄平均6岁,最小2岁,最大15岁,肩胛骨平均高于对侧3cm。10例并发其他系统畸形,以脊柱、肋骨畸形为多。均采用Woodward术式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随访。平均随访2年6月(6月至4年)。术后平均肩外展上举增加50。,肩胛骨下移3cm。所有病例无一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结论:Woodward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外观和功能改善满意,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高肩胛症的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疗效。方法:Ⅱ型骨折41例、Ⅲ型和Ⅳ型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8例,本组72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结果:2例Ⅱ型骨折病例出现肘内翻,1例轻度肱骨外髁隆凸,1例轻度肘关节功能受限,1例肱骨小头及滑车坏死,1例内固定感染骨髓炎,8例手术治疗的陈旧性病例,5例效果满意,2例肘关节功能受限,1例骨不连。结论: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正确合理应用克氏针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回顾性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我科应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了8例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患儿,其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8.2岁(6-12岁)。按照Riseborough—Radin分型系统,其中Ⅲ型6例、Ⅳ型2例;受伤机制包括:5例滑板车摔伤、1例摩托车摔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自行车摔伤。方法为采用Bryan—Morrey后内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克氏针钢丝或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无一例伤口感染及尺神经损伤,骨折均解剖对位。7例应用克氏针钢丝固定,1例行钉板系统固定。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1.5-3年)。肘关节X线片显示无一例出现骨折的延迟愈合、不愈合,无一例肱骨远端骨骺坏死发生,2例合并肘关节异位骨化,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0.6°131.3°,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患儿,应用Bryan—Morrey后内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皮质电极(ECOG)是直接在脑皮层上放置电极,探测癫痫源灶的部位和范围,从而指导手术切除癫闲灶的精确范围。目前国内尚无与EEG机配套使用的皮质电极装置的定型产品。我院研制T—8皮质电极装置全部使用国产材料,结构小巧,轻便,易于操作,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经临床应用50例,对癫痫源灶测定与术前EEG诊断符合率达100%,使手术切除癫痫灶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38.
39.
40.
报道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局限性癫痫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的手术治疗。对颞叶癫痫和其他不明原因的癫痫,凡术前脑电图能准确地找到癫痫发放灶者,均可于开颅后在皮质电图监测下,进一步确定癫痫发放灶的部位和范围,在保存神经机能及不影响智商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癫痫灶,控制癫痫发作。全组13例中除1例双侧癫痫灶只切除一侧外,手术有效率达80%,术后性情、智力、记忆力均有明显好转,无一例手术死亡及明显并发症发生。对术前癫痫发放灶的定位及手术要点等,作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