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抬高ST段不同下降幅度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储备功能.材料和方法接受直接PTCA的AMI患者共42例,于入院后第7±2天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以PTCA前及后1小时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下降≥50%共23例,B组ST段下降<50%共19例.结果基础状态,左室射血分数A组明显高于B组(62.98%,57.21%).主动脉峰值流速、峰值加速度、血流速度积分、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用药10ug/kg@min-1后主动脉峰值加速度、每搏输出量及每搏指数A组明显高于B组(3.62vs2.45;127.30vs102.75;77.87vs60.29).结论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50%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储备功能明显好于ST段下降幅度<50%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改变情况,以评价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的近期疗效.方法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6例,于PTE术前及术后15d、30d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ct)、三尖瓣反流压差(PGT1)及三尖瓣反流面积(AT1).结果 16例患者PTE后15 d、30 d的LVDd、Pact较术前增加.RVEDA、RVESA、PGT1、AT1均减小,RVFAC增大(均P<0.01).结论 PTE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应用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和常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2例CHF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比索洛尔组(38例)和常规组(20例)。常规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随访半年,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心率、血压6、min步行试验距离,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量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6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显著低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卡维地洛组LVESD较比索洛尔组明显减小。结论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通过β1受体阻滞等作用,逆转左心室重构,在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超声评价LBBB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活动。方法 超声测量 15例LBBB患者 (LBBB组 )和 15例正常人 (control组 )各瓣环 ,获得各时相的持续时间 (ICT、ET、IRT、DET) ,评价左室整体和局部Z指数 [(ET DFT) /R R],并测量等容收缩期波峰的加速时间 (IVA)、射血期波峰的加整时间 (Sac)、E波的减速时间 (Edc)。结果 LBBB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Z指数明显减低 ,各壁ICT明显延长 ;左室室间隔、下壁的IRT和IVA延长 ,DFT和Edc缩短 ,ICT/ET增加。结论 LBBB时室壁激动的异常 ,影响左室整体和局部舒缩活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Ⅰ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在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肾结石伴积水者13例,无积水者32例)采用超声引导建立肾镜取石通道,行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13例鹿角形肾结石伴积水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32例无积水型肾结石患者中17例1次穿刺成功,15例多次穿刺后成功建立理想的取石通道.45例患者均无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及肾脏穿通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建立肾镜取石通道方法安全简便,尤其提高了无积水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通道建立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发病时间对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肺血栓栓塞患者249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Ⅰ组,病程≤4周;Ⅱ组,4周<病程≤12周;Ⅲ组,病程>12周.溶栓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右室前后径(RVD)、右室横径(RVTD)、左室横径(LVTD)、右室横径/左室横径(RVTD/LVTD)、右房横径(RATD)、左房横径(LATD)、右房横径/左房横径(RATD/LATD)、右室前壁厚度(RVAWT)、右室前壁运动幅度(RVWAM)、主肺动脉内径(DMPA)、三尖瓣迫流压差(PGTI)、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异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溶栓治疗1个月后,Ⅰ组和Ⅱ组患者RVD、RVTD、RVTD/LVTD、RATD、LATD、RATD/LATD、RVWAM、DMPA、PGTI、PAS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Ⅲ组患者RVD、LVTD、RVTD/LVTD、RATD、DMPA、PGTI、PASP也得到改善(P<0.01).其中RVTD/LVTD、PGTI、RATD/LATD三项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间直接影响其溶栓治疗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善的情况;同时右心比例及PGTI对于快速判断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8.
本文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区域心肌存活性。选择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5μg/kg·min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体表超声心动图于用药前后对比观察梗塞区域心肌室壁运动和收缩期增厚率(T%),识别心肌存活性。36例患者分为576段心肌,基础状态下94段心肌运动消失,T%为0。静注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后,94段心肌中30段心肌恢复或部分恢复运动,T%增加121~60.0%。结果提示94段运动消失的心肌中30段(31.9%)具有存活性。表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心肌的识别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不全(RVD)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预后价值,并建立临床预后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选520例急性PTE住院患者,观察入院后14 d及3个月的病情发展情况,评价RVD及其他临床特征对PTE的预后价值.结果 248例(47.7%)患者出现RVD,血压正常伴有RVD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RVD组(分别为2.0%和0.4%,P<0.01).住院第14天随访,血压正常伴有RVD组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不伴RVD组明显增高(分别为26.6%和9.9%,P<0.001).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发病时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住院14 d病情转归以及肺动脉收缩压是PTE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和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判断预后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0.67和60 mm Hg.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漏判率和误判率较低.结论 RVD是决定PTE预后的关键因素,将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40.
急性肺动脉栓塞(PE)在临床并非少见。国外尸检资料显示10%~15%的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是PE。经充分治疗的PE死亡率为2%,接受治疗且反复发生PE,几周内死亡为30%。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然而对PE的诊断临床初诊误诊率较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PE的研究。现将我院1997年5月至1999年8月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急性PE 23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