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7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100例)和手术治疗组(70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情况及关节疼痛两方面的评分均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而手术治疗组在力量方面评分及骨折端的对位情况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为88.0%,手术治疗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为85.7%,两组总体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认为在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各有长短,对于无移位骨折和NerrⅠ、Ⅱ型骨折均可采取保守治疗,对NerrⅢ、Ⅳ型或移位较严重、粉碎复杂的骨折可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53.
郑志方  吴赟  张高耀  郑吉仁 《中国医药》2013,8(8):1130-1131
目的 探讨克氏针结合可吸收张力带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肱三头肌纵行切开入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7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观察组优良率达90.0%(36/40),对照组为80.6%(29/36),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8周内同期每10天患侧肘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0%(2/40)比22.2%(8/36),(0.5±0.3)分比(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肱三头肌纵行切开入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容易,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4.
口腔速溶膜剂(oral fast dissolving films,OFDF)是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一个新剂型,表现出的许多优点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制药公司都将快速溶解技术作为一个研究重点。OFDF制剂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浇铸法和热熔挤压法。目前该制剂产品涉及食品、药品领域,既有治疗口腔疾病的局部药膜,也有发挥全身作用的药膜,由于其独特的剂型优势,许多大公司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某些药物进行剂型转换来延长专利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肝癌细胞表面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denovirus receptor,CAR)的表达,探索肝癌基因治疗中CAR表达与腺病毒(adenovirus, Ad)感染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两株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及HepG2,以RafMEKERK信号转导抑制剂U0126作用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表面CAR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能表达GFP的非复制型E1A缺陷的Ad感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G2,应用FACS分析U0126处理前后Ad感染效率的变化。结果: 细胞经MEK抑制剂U0126处理后,细胞膜表面CAR的表达呈明显上调趋势。FACS检测显示,经U0126处理后,在相同感染复数(10 MOI)AdGFP的感染下,GFP+细胞率明显升高, SMMC7721细胞由(71.65±6.21)%上升至(86.54±5.70)%;HepG2细胞由(77.53±4.62)%上升至(87.06±2.83)% (均P<0.05)。结论: 抑制剂U0126抑制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后,可上调肝癌细胞膜表面CAR的表达,从而导致Ad在肝癌细胞感染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4、α5、β1亚单位及αv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 2 7例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整合素α4、α5、β1及αvβ3的表达 ,并选择同期正常育龄 13例子宫内膜进行对照。 结果 :整合素α4、α5、β1及αvβ3在正常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腺上皮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α5在内异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而αvβ3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有极显著性的阳性表达 ,以增生期异位灶为甚。结论 :推测内异症中整合素α5的低表达和血管内皮细胞中αvβ3的高表达可能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7.
吴赟  郑辉 《安徽医药》2001,5(1):53-5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特别是早期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5例高血压病患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 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同时采用Jaae's速率测血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Ⅰ期组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均无明显升高。高血压病Ⅱ期组尿Alb、TRF、α1-M明显升高(P<0.05),而尿IgG、β2-M、血Cr无显性差异;高血压病Ⅲ期组尿Alb、TRF、α1-M显性升高(P<0.01),尿IgG、β2-M、血Cr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高压肾损害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其中以Alb、TRF、α1-M较敏感。  相似文献   
58.
吴赟  许菊冉 《当代护士》2018,(4):122-124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分别为(12.2±2.4)分、(11.5±2.3)分,高于观察组的(7.3±2.1)分、(7.6±2.0)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32.6%降低至11.6%;护理满意度由60.5%提高至9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9.
实时荧光PCR监测HBV感染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病毒YMDD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BV感染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情况.方法 首先用PCR法筛选HBV DNA阳性血清157例,HBV DNA含量为2.0×103~8.0×108拷贝/ml,HBV DNA阴性血清30例,然后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和选择性引物的实时荧光PCR对其进行YMDD变异检测.通过变异株和对照管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差来计算血清中总HBV中的YMDD变异株含量,并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随机对69例HBV DNA阳性标本RT区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187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血清标本中,发生YMDD变异88例,其中YIDD变异39例,YVDD变异38例,YIDD与YVDD混合变异11例.突变株的含量为10%~100%.30例HBV DNA阴性血清的C管循环40次,69例测序结果显示68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相同,符合率为98.55%.结论 采用选择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YMDD变异情况,并能检测患者变异株在HBV总量中的比例,为临床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耐药性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法对维格列汀中氨基甲酸乙酯残留的测定进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结合氨基甲酸乙酯的实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供试品制备、对照品溶液的配制、样品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样品回收率中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结果 GC-MS法测定维格列汀中氨基甲酸乙酯时,当取样量为200 mg,k=2(95%置信度),测量结果表述为:(2.423±0.069)mg/kg。供试品的制备、标准溶液配制过程、重复性、方法回收率对总的不确定度贡献分别为10.33%、15.08%、56.88%、17.71%。结论 氨基甲酸乙酯在测定过程中,供试品制备、对照品溶液的配制、方法回收率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小,样品的重复测量是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在实验过程中应给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