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本缺陷是患者血清中缺乏活化C_1和激肽酶(kallikreir)的抑制剂——神经氨糖蛋白(neuroamino glycoprotein),即C_1酯酶抑制剂,或是由于其无活性。本病急性发作时常引起喉头水肿、窒息而死亡,死亡率可达30%以上。本病治疗困难,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常无效。今将近十几年来的一些治疗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初,新岁伊始,有幸及时看到由苏敬泽、乐嘉豫医师新近再版的《性病防治图谱》。浏览之余,倍觉此书之再版面目一新。如彩色图谱已增加至 1 350余幅,对一些常见性病的病因、病理、病机、诊断和治疗预防等方面均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同时还对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操作、判断结果等以直观的彩图进行 补充说明。这样对即使是目前还缺少更多现代化检测手段的基层性病防治工作者亦可获得一目了然的认识。此外,全书还增加了常见性病从临床和实验室进行确诊的管理流程,使之更利于临床的诊疗和防治管理。同时还参照我国、欧盟性病 /艾滋病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抗真菌药物自古即有,如早在我国古代就用青黛散等来治疗鹅口疮(相当于现代的口腔念珠菌病),用羽白散(其中含有枯矾等来治疗癣病。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的广泛应用,AIDS病的出现,伴发真菌感染者日益多见,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发展更快,这里仅  相似文献   
15.
医学真菌学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半个世纪来,随着整个医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真菌学亦应运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真菌病患者增加30~50倍,尤其是一些条件致病真菌,更是致病情况层出不穷。甚至有人预言,今后有可能所有条件致病真菌均可致病。这些就从客观上要求医学真菌学...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3天.因全身皮肤发红3天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即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红,覆胶样包膜.父母非近亲结婚,体健,其父有轻度鱼鳞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作者对银屑病患者的免疫状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银屑病的免疫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免疫状态的异常和改变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理由认为免疫异常在银屑病发病机理的诸多因素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以下列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系人体皮肤粘膜的常驻菌之一,但也可致病而引起人类表浅及系统感染.念球菌致癌问题至今说法不一,在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如阴道、皮肤等处的感染不论从临床或流行病学方面均未能与宫颈癌或皮肤癌相联系;然在口腔念珠菌的慢性感染中,强烈提示与口腔癌肿有密切因果关系,本文就有关资料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一例(8个月女孩)皮肤链互隔菌病有白色念珠菌加杂感染。经玻片培养、发酵试验及玻片凝集试验证实,并在病理切片中用过碘酸、雪夫氏PAS 染色,在角层内也找到二种不同的真菌。患者经用那塔霉素(Natamycin,英国称 Pimafucin,法国称 Pimaricin)软膏治疗二月痊愈,留下萎缩疤痕。停药后未见复发。在患儿18个月时,将链互隔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的白念珠菌胞壁碱溶性和不溶性β-葡聚糖、白念珠菌菌悬液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孵育24h,阳性对照为IL-6、8诱导剂脂多糖,并设不加刺激剂的空白对照,酶联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6、8(IL-6、8)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浓度不溶性β-葡聚糖均能诱导产生IL-6、8,而碱溶性β-葡聚糖3种浓度均未能诱生这两种因子。5×107、5×105CFU/mL白念珠菌菌悬液能诱导产生IL-6和IL-8,5×103CFU/mL则未能。提示此胞壁成分的抗原性及其对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