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方向达峰值应变的时间,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30例)?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组(35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方向的收缩期达峰值应变的时间,并将所有时间与心率标化,得到标化的达峰时间?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圆周方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各节段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l)在多数节段显著降低 (P < 0.05),不仅发生在心肌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厚度正常的节段也降低;短轴径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r)?圆周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c)在部分节段也延迟,但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延迟更加明显?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构建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BMP4)。方法:根据GenBank获得BMP4的基因序列合成引物,经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230bp的BMP4基因片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与腺病毒穿梭质粒pSuCMV连接,随后与5'缺陷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GHloxPΔE1E3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BMP4,并予以扩增、纯化、鉴定。结果:经酶切电泳和测序证明获得的BMP4基因片断序列、大小和方向正确,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方向正确,经重组、扩增和纯化后获得病毒滴度为2.9×109pfu/ml的重组腺病毒Ad.BMP4,以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证实了所构建病毒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断,安全性检测证明所构建的腺病毒无野生性腺病毒的存在。结论:通过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构建了腺病毒Ad.BMP4。采用的腺病毒载体点特异性重组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包装成功率,且包装成功的病毒颗粒均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从而保证了重组过程的快速和高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靶向黏蛋白1(mucin 1,MUC1)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株(CAR-T)对MUC1高表达肝癌细胞的特异杀伤能力。方法分别构建第1代与第3代靶向MUC1的CAR基因表达框(MUC1-CAR与G3MUC1-CAR),并将其装入慢病毒载体,利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Jurkat细胞,通过CCK-8法、ELISA法、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分别检测在MUC1抗原存在条件下,CAR-T细胞的增殖、IL-2分泌量、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2种靶向MUC1嵌合抗原受体表达框的重组慢病毒Jurkat CAR-T细胞株。两种Jurkat CAR-T细胞均能特异识别MUC1分子,杀伤MUC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QGY-7701,而对MUC1低表达的正常肝细胞基本不杀伤;第3代CAR修饰的Jurkat T细胞接触MUC1分子后,其增殖速度、IL-2分泌量和杀伤效率均优于第1代MUC1修饰细胞(P<0.05或P<0.01)。结论靶向MUC1的Jurkat CAR-T细胞能特异杀伤MUC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构建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评估CNHK600-IL-24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 将IL-24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SG502-ΔCR2,与5型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共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获得溶瘤腺病毒CNHK600-IL-24.荧光显微镜观测及病毒体外增殖实验测...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鼠源γ-干扰素(mIFN-γ)基因插入溶瘤腺病毒CNHK200后,该病毒对不同的肝癌细胞系及其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力及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CNHK200-mIFN-γ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Hep3B、HepGⅡ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裸鼠体内试验观察CNHK200-mIFN-γ对肝癌Hep3B模型的抗肿瘤疗效。结果:CNHK200-mIFN-γ对正常人肝细胞L02无杀伤作用,但能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mIFN-γ的插入使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提高;动物体内,CNHK200-mIFN-γ具有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结论:CNHK200-mIFN-γ可以高效率地杀死肝癌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正常细胞,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表达SIRPα-Fc融合基因的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对胆管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α,SIRPα)突变体CV1与人Ig G1 Fc段融合(简称SF),构建SF编码序列(基因)。将SF基因插入条件增殖型腺病毒载体SG655,构建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重组病毒经鉴定正确后,经扩增、滴度测定,感染29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293细胞表达的SF蛋白对胆管癌细胞的结合能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病毒对胆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人类胆管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用SG655-SF治疗,观察疗效。取肿瘤组织进行切片检查,验证其抗肿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SF表达框、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SG655-SF感染293细胞后,能高效表达SF蛋白。293细胞表达的SF蛋白能有效结合CD47高量表达的胆管癌细胞株EH-CA1-T、EHCA1-Y。SG655-SF能有效杀伤胆管癌细胞。SG655-SF可以有效抑制肿瘤在裸鼠体内生长。肿瘤组织切片检查提示有肿瘤坏死和病毒浸润。结论:基因-溶瘤腺病毒SG655-SF具有良好的抗胆管癌活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转移性胆囊癌细胞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人胆囊癌转移灶取材,将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成功后命名为EH-GB1细胞.电镜下观察EH-GB1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SCID小鼠皮下接种EH-GB1细胞,观察EH-GB1细胞的成瘤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A19-9的表达.分别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Red2)的慢病毒感染EH-GB1细胞,观察EH-GB1细胞表达GFP和Red2的情况.结果 EH-GB1细胞体外连续传代20代以上,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特征,倍增时间约为24h.SCID小鼠皮下接种EH-GB1细胞后的成瘤率为100%.移植瘤细胞中CA19-9呈强阳性表达.EH-GB1细胞感染携带GFP或Red2基因的慢病毒后,可稳定地表达GFP和Red2.结论 EH-GB1细胞有望成为首株来源于转移灶的稳定的人胆囊癌细胞系,转染并持续表达GFP和Red2的EH-GB1细胞是胆囊癌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理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研究数字减影造影(DSA)技术在四肢血管造影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疑似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临床资料,均行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38例疑似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患者经76次曝光,其中70次造影后图像能动态清晰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及血管情况,占92.11%,6次造影后图像不能动态清晰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及血管情况,占7.89%。2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6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3例蔓状血管瘤,4例血管正常;病变血管共有51条,包括18条腘动脉,24条股动脉,9条胫动脉。结论 DSA技术在四肢血管造影中具有相当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清晰的反映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术前自身QRS波时限(intrinsic QRS duration,IQRSd)对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植入双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VVI)患者42例?其中,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的绝对值(ΔLVEF)≥5%的患者22例(ΔLVEF≥5%组,DDD 12例,VVI 10例),同期ΔLVEF<5%患者20例(ΔLVEF<5%组,DDD 11例,VVI 9例),两组比较,研究起搏引起心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和可能的预测因子?每例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起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累积起搏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77.3个月,ΔLVEF≥5%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由术前(64.20 ± 6.30)%降至(40.60 ± 10.00)%(P < 0.001),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由术前(34.77 ± 6.42)mm增大至(41.00 ± 7.45)mm(P < 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由术前(49.82 ± 4.86) mm明显增大至(55.59 ± 8.44) mm(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ΔLVEF<5%组LVEF由术前(65.40 ± 3.25)%降低至(64.94 ± 3.00)%(P = 0.543),LAD由术前(37.40 ± 4.84) mm增加至(38.15 ± 5.83) mm(P = 0.347),LVEDD由术前(48.30 ± 3.95) mm增加至(49.00 ± 3.87) mm(P = 0.090),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卡方检验提示植入起搏器后术前IQRSd≥110 ms组较术前IQRSd<110 ms组患者发生心功能下降比率更高(P = 0.002);Kaplan-Meier分析发现植入起博器后术前IQRSd≥110 ms患者较术前IQRSd<110 ms患者心功能下降发生时间更早?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QRSd≥110 ms是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RVA长期起搏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前IQRSd≥110 m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且时间更早,术前IQRSd≥110 ms是起搏依赖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