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眼络通颗粒中挥发油用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方法。方法:正交设计L(3^4)。结果:油与β—CD的比例为1mL:6g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20min。结论:该工艺为包合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2.
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和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葛根芩连分散片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考察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分散片的处方进行筛选;采用HPLC法以葛根素为指标,对其体外溶出进行考察.结果: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葛根芩连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混悬性较好,体外溶出较普通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葛根芩连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3.
气相色谱法测定咽爽散中冰片、薄荷脑的含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吴素香  吕圭源  李万里  张丽英 《中成药》2006,28(7):1069-1070
咽爽散由青黛、甘草、冰片、薄荷脑等中药组成,有补阴降火、生津利咽、凉血解毒、祛腐生肌、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急、慢性咽炎、口疮等的保健和治疗。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作者运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咽爽散。冰片和薄荷脑是处方中的细料药,且薄荷脑、冰片均具挥发性,制剂如贮藏保管不当,易造成损失。为此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1~3]。1仪器与试药1.1仪器Agilent 4890型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功率250 W。1.2试药冰片和薄荷脑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供含量测定用)。咽爽散自制。萘和无…  相似文献   
74.
白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白术脂溶性成分,并通过GC-MS研究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GC-MS分析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以萃取物得率评价,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0kg·h-1.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出36个化学成分,以呋喃二烯的含量最高(Furanodiene,47.76%).结论: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提取完全、没有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白术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与文献报道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在化合物组成及含量上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5.
本文简单介绍超临界流体的特性,阐述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的种类和特点,综述近几年在纳米粒、微球和微囊制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亚微乳作为静脉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丽珊  吴素香 《医药导报》2008,27(5):560-561
绍亚微乳制备技术及其作为给药载体的特点,综述亚微乳剂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为静脉给药亚微乳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GC法建立蓝桉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素香  孙静芸  盛春 《中成药》2008,30(3):318-320
目的:建立云南产蓝桉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对蓝桉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蓝桉挥发油GC16个共有指纹图谱峰.结论:有了稳定的GC指纹图谱有助于对蓝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53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0例,以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MLD,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D和MLD在子宫内膜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VEGF-D和ML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密度值(39/53,23.54±7.84)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5/20,10.48±1.62)(P<0.05);两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及密度值(33/38,32.05±3.27)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20.23±4.57)(P<0.05);VEGF-D的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分期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2)子宫内膜癌VEGF-D的表达与MLD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γs=0.398(P<0.05),VEGF-D阳性组MLD(31.17±2.82)较VEGF-D阴性组MLD(16.75±3.63)显著增高(P<0.05).结论 VEGF-D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微淋巴管密度(MLD)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可作为指导子宫内膜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考察超微粉碎前后咽爽散中靛蓝和甘草酸的溶出行为。方法:以靛蓝和甘草酸溶出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超微粉碎前后咽爽散溶出量进行测定。结果:咽爽散超微粉碎后靛蓝和甘草酸的落出速率和溶出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微粉碎有助于咽爽散中靛蓝和甘草酸的溶出。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莪术超临界萃取物的组成随萃取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时间段萃取物进行定性考察,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结果:开始阶段的萃取物中低沸点的成分较多,随着萃取的进行,高沸点成分逐渐被萃取出来.结论:各时间段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别,应根据萃取目的控制合理的萃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