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将41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被动干预,观察纽采用早期传统被动干预+主动干预,观察、比较两种干预措施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预防早期压疮有效率为99.03%,对照组为8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用早期传统被动干预+主动干预预防早期压疮效果优于传统被动干预。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 A60M A组和PM M 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安徽省某县09年度与11年度分别开展的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各300例(300眼),手术结果的比较,探讨防盲手术培训的重要性。方法手术均由通过培训与再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两位医生完成。术前视力<0.1,排除其他眼病及严重全身疾病。手术方式统一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为Alcon晶状体,粘弹剂为玻璃酸钠(其胜,上海产)。术前、术后处理按照安徽省防盲手术要求执行。结果比较两年度病人的早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09年度与11年度比较,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比率由49.5%上升至60.4%;术中玻璃体脱出由7%降至4%;角膜水肿发生率由16%降至11%;其他并发症同样明显减少。而每例白内障手术时间也由40分钟减少至22分钟。结论 11年度手术质量明显好于09年。并且09年手术是在省防盲中心派一名教师现场指导下完成,而11年度则是完全是独立完成。这些结果均提示通过有效的防盲手术培训,能以明显的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同时也充分证实了防盲手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和分析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对于晶状体脱位的治疗原则、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晶状体脱位30例(34只眼)患者,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直接切除或经角膜缘切口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术后患者平均BCVA为4.07±0.83,较术前比较明显提高(2.39±0.86,P〈0.01);术后7只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恢复正常,5只眼合并视网膜裂孔/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根据晶状体核的硬度和脱位方式,采用不同的晶状体取出方法联合玻璃体手术是目前治疗晶状体脱位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A60MA组和PMM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外斜V征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48例外斜V征,32例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1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其中4例联合上直肌肌止端向鼻侧移位),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45例,V征消失或缓解者43例,双眼视恢复者17例。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醋酸曲安奈德皮下注射治疗儿童霰粒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24名3—12岁霰粒肿患儿,病变区皮下注射4%曲安奈德0.3—0.5ml+2%利多卡因0.2ml。结果97名患儿(78.22%)1次注射后3—17d眼睑无红肿,囊肿完全消退,11名患儿(8.87%)再次注射后痊愈,总有效率87.10%,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讨论病变区皮下注射曲安妥德注射儿童霰粒肿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比较角膜地形图与散瞳检影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散光及与近视度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角膜地形图对290只准备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进行检查,同时采用散瞳检影法检查记录近视度数及散光并对两种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散光轴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0.5);而在散光度数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法所测得的散光度数均与屈光度增高成正比。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快速而准确地提供角膜的屈光状态指标;全眼散光仍应以散瞳检影后患眼接受的度数和散光轴作为标准;散光度数均与屈光度增高成正比。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豚鼠近视模型中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及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纤维的变化。方法 取出生1周的豚鼠75只,利用6号半透明乳胶气球作为头套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形觉剥夺(FDM)组和自身对照组。分别测量记录实验豚鼠不同时空点的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形觉剥夺实验组分为遮盖2周、遮盖4周、遮盖4周去遮盖1周及遮盖6周4个亚组,左眼为遮盖眼(FDM组),采用半透明面罩遮盖诱导形觉剥夺性近视,右眼不予处理(自身对照组)。对遮盖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并对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FDM组由遮盖前远视(+2.09±0.31)D逐渐变成遮盖6周时近视(-7.07±0.56)D,眼轴也由遮盖前(5.93±0.39)mm到6周时(7.99±0.32)mm,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 形觉剥夺法可成功制造豚鼠实验性近视模型,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眼球近视度数逐渐增加和眼轴长度不断增长,且后极部巩膜中Ⅰ型胶原随着近视度数加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0.
眼眶肿瘤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01例原发性眼眶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规律,明确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开眶手术治疗的101例眼眶肿瘤。结果术后近期(<6月)40例(39.60%) 发生了不同的并发症(63人次)。并发症依次为:眼球运动障碍(19.05%),视力损伤(17.46%),皮肤麻木感(17. 46%),球后出血(11.11%),瞳孔散大(11.11%),上睑下垂(7.94%)。术后远期(>6月)17例(16.83%)仍然遗留有并发症(28人次),其中4例肿瘤术后复发。结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术中操作技巧为主要因素,还与肿瘤的部位、性质、肿瘤累及的范围以及开眶手术方式有关。术后复发病例主要为脑膜瘤及泪腺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