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严重延迟复苏烧伤休克患者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延迟休克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32%~92%、深Ⅱ度至Ⅲ度的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ECL)法动态检测10例严重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时并发心力衰竭者(休克伴心衰组)和26例延迟复苏休克期渡过较平稳者(休克复苏后平稳组)入院即刻、入院3 h及伤后24、48、72、168 h血浆BN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心衰组人院3 h及伤后24、48、72 h血浆BNP浓度(ng/L)较平稳组明显升高(入院3 h;1 521.38±121.11比391.36±63.27,伤后24 h:2 516.86±193.25比360.79±146.56,伤后48 h:1 587.76±169.23比398.92±77.46,伤后72 h:974.45±166.33比283.43±68.15,均P<0.01),LVEF明显降低(入院3 h:0.33±0.03比0.58±0.09,伤后24 h:0.36±0.09比0.60±0.10,伤后48 h:0.35±0.08比0.62±0.11,伤后72 h:0.39±0.10比0.64±0.10,均P<0.05);两组LDH(μmol·s-1·L-1:平稳组人院即刻2.87±0.50、入院3 h 3.02±0.43、伤后24 h 4.02±0.87,伤后48 h 6.90±0.87、伤后72 h 3.64±0.75、伤后168 h 2.67±0.45,心衰组分别为2.97±1.40、3.84±0.37、4.29±0.45、8.50±0.38、3.84±0.62、2.30±0.38)及CK-MB(U/L:平稳组入院即刻59.12±13.75、入院3 h 70.39±10.72、伤后24 h 79.29±17.27、伤后48 h 67.44±12.77、伤后72 h30.28±7.13、伤后168 h 21.44±3.15,心衰组分别为65.76±16.38、81.46±7.92、86.43±14.19、72.53±11.27、36.39±6.18、22.85±7.26)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BNP浓度测定可作为严重烧伤休克复苏时检测心衰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6-01~1995-11,我院共收治烧伤患者1836例,其中32例的创面并发了侵袭性感染。我们在治疗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0.5~65y,烧伤面积为4%~74%;创面热液烧伤18例,火焰烧伤14例;伤后6h以后入院者28例,最晚者为烧伤后11d入院。入院后24h内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心肌损害防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减轻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为二个阶段 ,即 1990 - 0 1~ 1995 - 12 (第一阶段 ,n =2 6 )及 1996 - 0 1~ 2 0 0 1- 12 (第二阶段 ,n =4 6 )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二阶段各时相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丙二醛 (MDA)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 (P <0 0 1~ 0 0 5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心电图检查出现ST -T段改变第一阶段共有 7例 (2 6 9% ) ,而第二阶段仅 1例 (2 2 % ) ,P <0 0 1。结论 早期、快速、充分、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削 (切 )痂、早期肠道喂养、抗氧化疗法、促进心肌细胞修复药物的应用等均有助于损伤心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在危重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严重烧伤(30%~50%TBSA)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对比分析两组前白蛋白(P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微量血糖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烧伤脓毒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早期胃肠道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EN平均住院时间较PN组缩短。PN组出现烧伤脓毒症、应激性溃疡和早期胃肠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EN组为高(P〈0.05)。PN组及EN组PA均明显下降,但PN下降更为明显(P〈0.05)。PN组及EN组空腹血糖水明显上升,但EN上升更为明显(P〈0.05)。EN组及PN组CRP、TNFα均明显升高,但以PN组升高为著(P〈0.01)。EN组供皮区、植皮区、深Ⅱ度创面较组缩小(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脓毒症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复合瓣修复足跟部瘢痕的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复合瓣修复足跟部瘢痕共11例。设计的皮瓣面积为6cm×8cm~9cm×16cm。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隐神经一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复合瓣相对较长,血供可靠,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跟部瘢痕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男,30岁。因右手环指、小指电灼伤,于2002年6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T 36.6℃,R 16次·min~(-1),P 98次·min~(-1),BP 118/85mmHg。灼伤创面分布于环指尺侧与小指烧侧及其间的指蹼。入院后在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右手清创、手背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创面。术后第2无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bid治疗(既往未用过),以改善皮瓣的微循环。在首次静滴约7ml时,患者出现胸闷憋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烧伤后6 h开始的液体复苏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法 ,旨在进一步提高延迟复苏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将72例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患者按不同时期治疗措施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及综合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综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乳酸(BL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碱缺失(BD)上升;其治愈率高,病死率低,心、肺、胃肠等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及脓毒症发病率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快速有效的综合复苏、早期削(切)痂植皮术、及早保护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尽早经肠喂养、扶持机体免疫功能和防治肠源性感染等构成的综合救治方案是提高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素减少烧伤削痂术中出血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减少烧伤削痂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将 4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成 2组 :痂下或供皮区皮下浸润注射 1∶2 0万 ( 5 μg/mL)的肾上腺素盐水 (治疗组 ,n =2 5 )及皮下或痂下浸润注射 0 9%盐水 (对照组 ,n =2 1)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 :治疗组平均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注射术后 0 5h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及脉搏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皮下或痂下浸润注射微量 ( 5 μg/mL)的肾上腺素可明显减少削痂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Po1and综合征并指畸形修复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我们为2例Poland综合征患者的指部畸形进行整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共接收21例拇指远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全厚皮片植皮皮瓣供区。结果:术后21例皮瓣、皮片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拇指外形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2mm。结论: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手术简易,设计灵活,成功率高,不必寻找指定动脉,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皮瓣内带有皮神经,术中可与缺损区的神经断端吻合,利于恢复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