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产后抑郁症已成为国内外产妇心理诊疗和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外研究[1]认为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33.0%,国内报道[2,3]为10%~17%,均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3%~5%).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评价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一线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贫血诊疗中心一线使用兔ATG联合CsA方案治疗初治SAA患儿资料.结果 71例SAA患儿,中位年龄12岁.其中SAA 38例,极重型AA(VSAA)33例.除3例接受治疗后早期死亡外,46例(67.6%)获得治疗反应,患儿脱离输注血液制品的中位时间为53 d.免疫抑制治疗(IST)后3个月33例(48.5%)、6个月45例(67.2%)患儿获得治疗反应.年龄<10岁、10~15岁、>15~18岁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7%、56.5%和94.7%.3例复发.3例无效者接受二次IST,1例治疗后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0例患儿出现血清病反应.结论 一线应用兔ATG联合CsA治疗儿童SAA/VSAA,治疗反应率为67.6%,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特比萘芬与复方酮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患浅部真菌病病人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9±s9)A,随机分为特比萘芬组30例,应用特比萘芬软膏外涂患处,bid×2w;复方酮康唑组30例,外用复方酮康唑霜剂,bid×2w;在停药时及停药2w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为73%(22/30),复方酮康唑组为57%(17/30),P>0.05;停药2w后,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为97%(29/30),复方酮康唑组为47%(14/30),P<0.05。治疗结束时,特比萘芬组真菌清除率为83%,复方酮康唑组为53%,P<0.05,停药2w后,特比萘芬组真菌清除率为97%,复方酮康唑组为37%,P<0.01。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优于复方酮康唑。  相似文献   
144.
311-313nm波长的紫外线(NB-UVB)治疗银屑病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本文对NB-UVB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加用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肺动脉压力水平、6 min步行距离、血气分析指标、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压力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PaO2)、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动脉血气状况,减低SOD、NT-proBNP等相关血液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46.
王松龄主任中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承担人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院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目前,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多采用理气解郁、涤痰开窍、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等方法。以刘河间“一下二吐三和法”的学术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该病的病机与治疗。围绕王松龄主任中医师运用吐下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验进行探讨,在王松龄主任中医师力主准确辨证、整体论治,重视该病虚实夹杂的多样化病机的基础上,着重以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宜先吐后下,再调和阴阳,疗程终末给予自拟定惊安神逐痰散口服为方法。从精神分裂症病位在脑,病机为阴阳失调,病因责之于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郁火内扰、瘀血阻窍的层面,探讨运用吐下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从而更加有效地辨清精神分裂症初起多见实证,继而出现虚实夹杂,痰火壅滞上、中二焦,冲心犯脑,神明无主而发病之问题,达到总结多年临证经验、为临床医师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思路和方法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治疗精神分裂症当以祛邪为首务,确为实邪不惜速攻,“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然诛伐太过,必伤正气,故使用吐、下剂时,须选准适应证,还要视其禀赋厚薄、病邪轻重酌定药量;若狂定癫止,转入调理脾胃、养心安神阶段。疾病治疗整个期间使用定惊安神逐痰散巩固疗效;药物治疗之外要结合情志疗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诱发因素再度刺激,注重心理调护,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特比萘芬与复方酮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比较。方法 :患浅部真菌病病人 6 0例 ,男性 4 1例 ,女性 19例 ,年龄 (2 9±s 9)a ,随机分为特比萘芬组 30例 ,应用特比萘芬软膏外涂患处 ,bid× 2wk ;复方酮康唑组 30例 ,外用复方酮康唑霜剂 ,bid× 2wk ;在停药时及停药 2wk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 ,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为 73% (2 2 /30 ) ,复方酮康唑组为 57% (17/30 ) ,P >0 .0 5;停药 2wk后 ,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为 97% (2 9/30 ) ,复方酮康唑组为 4 7% (14/30 ) ,P <0 .0 5。治疗结束时 ,特比萘芬组真菌清除率为 83% ,复方酮康唑组为 53% ,P <0 .0 5,停药 2wk后 ,特比萘芬组真菌清除率为 97% (复方酮康唑组为 37% ,P <0 .0 1)。 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优于复方酮康唑。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φ)数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61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骨髓Mφ(CD68或CD45阳性)数量并通过鸡红细胞(CRBC)吞噬试验检测Mφ功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其Mφ百分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0.57±0.30)%、(37.56±15.20)%和0.75±0.34]均高于SAA组[(0.46±0.08)%、(28.26±10.46)%和0.59±0.39]及正常对照组[(0.44±0.69)%、(25.63±14.75)%和0.55 ± 0.16](P<0.05);且Mφ百分率与M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呈正相关(r=0.43,P<0.01;r=0.40,P<0.01).根据Mφ数量将患者分为A组(Mφ≥10.5%)和B组(Mφ<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2%)自身抗体为IgG型,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1%)自身抗体为IgG型;A组患者Mφ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6.62±13.38)%和0.91±0.36]显著高于B组患者[(28.67±12.59)%和0.61 ± 0.30](P<0.05),而B组患者与AA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34例自身抗体IgG型患者分为Mφ高(≥0.75%)、低水平(<0.75%)两组,Mφ低水平组25例患者骨髓均仪能榆测到一系细胞与IgG结合,Mφ高水平组9例患者中8例能检测到二系细胞结合IgG,1例骨髓三系细胞均结合有IgG;Mφ高水平组患者中Mφ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60.22±12.51)%、1.23±0.23]显著高于Mφ低水平组[(43.32±9.24)%、0.84±0.24](P<0.05);Mφ高水平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Mφ低水平组(P<0.05);Mφ高水平组网织红细胞比例、胆红素水平及胸骨红系比例均显著高于Mφ低水平组(P<0.05).结论 IgG型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Mφ数量增多,功能增强;IgG A身抗体阴性的BMMNC-Coombs试验(+)血细胞减少患者多有lgM型自身抗体或冷抗体,其骨髓损伤过程无Mφ参与.  相似文献   
149.
本研究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CL-2/IgH基因主要断裂区重排、IgH基因重排,并探讨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的意义。分别提取70例NHL(60例B-NHL、10例T-NHL)、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20名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DNA,通过PCR方法检测BCL-2/IgH、IgH基因重排,以凝胶电泳出现相应条带者为阳性,并与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探讨此两种基因重排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化疗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LBCL)中,10例骨髓BCL-2/IgH重排阳性(33.3%),与30例其它B-NHL(除外滤泡淋巴瘤FL及DLBCL)阳性率(6.7%)、20名正常人阳性率(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所有T-NHL及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BCL-2/IgH重排均为阴性;②对8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经2个疗程R-CHOP治疗后BCL-2/IgH基因重排明显减少,PCR半定量结果均值由初治0.59降至0.16(p<0.05),6个疗程R-CHOP治疗后PCR半定量均值为0,BCL-2/IgH基因重排完全转阴;③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LDH水平升高占81.8%,在重排阴性患者中占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BCL-2/IgH基因重排与淋巴瘤分期、是否伴有全身症状、β2-MG水平、骨髓侵犯、肝脏脾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④20例DLBCL(均为初治)骨髓单个核细胞DNA检测显示,9例IgH基因重排阳性(45%);30例其它B-NHL(均为初治或复发患者,DLBCL除外)中14例IgH基因重排阳性(46.7%),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对照组20名正常人、10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及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均为阴性;⑤对7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表明,1个疗程的R-CHOP治疗就能显著减少IgH基因重排,PCR半定量结果均值由初治0.42降至0.13(p<0.05),2个疗程后PCR半定量均值为0,重排完全消除;⑥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LDH水平升高占90%,在重排阴性患者中占3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gH基因重排与淋巴瘤分期、是否伴有全身症状、β2-MG水平、骨髓侵犯、肝脏脾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CL-2/IgH、IgH基因重排均可作为B-NHL早期诊断及评价疗效的特异性指标,这两种重排均与LDH水平相关;BCL-2/IgH基因重排对DLBCL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急性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科护理,而研究组在开展常规外科护的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下降程度、住院的天数及患者满意度等,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急性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