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1990-01~2003-04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确诊为PRCA的35例患者,根据免疫学指标分为Ⅰ组(异常组)17例,Ⅱ组(正常组)18例。去除原发病后所有患者都给予联合药物治疗[雄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或)糖皮质激素]。结果Ⅰ组中9例患者出现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倒置,11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6例出现白细胞介素-2升高,治疗有效率70.6%,部分患者免疫学指标趋于正常。Ⅱ组治疗有效率86.7%。对复发病例原方案再次治疗有效。结论免疫异常是PRCA发病的主要机制,免疫抑制治疗多数有效,复发后再治疗仍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ITP患者骨髓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数量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探讨其参与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治组ITP患者25例、完全缓解组ITP患者25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组患者骨髓中MDSC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组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测定3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FN-γ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成人ITP完全缓解患者组MDSC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M DSC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完全缓解组M DSC数量高于初治组。初治组ITP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ITP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ITP患者骨髓血清中PGE2含量低于完全缓解组患者(P0.05)。初治组IT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01)。初治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FN-γ的基因定量比值(RQ)为2.60。结论:成人ITP疾病缓解时,M DSC数量上升,且和治疗反应和骨髓中PGE2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高,长期缓解率只有13%~16%[1,2].复发后如何再治疗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我们对我院收治的AIHA/Evans综合征复发患者30例进行再治疗观察,了解再治疗疗效,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再治疗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0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7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所有患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 中心静脉置管 (21例) 或者外周静脉置管 (11例)。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 7例SAA 为本病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死亡17例, 好转15例。药敏试验显示多药耐药, 替加环素、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敏感, 其余均耐药。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 重度血小板减少、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过长和复合感染等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吴玉红  邵宗鸿 《天津医药》2018,46(12):1342-1346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衰竭综合征。感染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妥协状态与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免疫妥协状态不同,其导致的感染也有所不同。长期粒细胞减少是发生侵袭性真菌病和细菌感染的最大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粒细胞减少期间的支持治疗可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属、假丝酵母菌属、接合菌属和镰刀菌属。合并细菌感染的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如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微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杆菌、沙门菌、脆弱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亲水性气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病毒感染相对少见,但可出现疱疹病毒科、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和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 1999年 2月~ 12月应用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86例 (有完整治疗记录 )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86例皮损典型患者 ,男 4 4例 ,女 4 2例 ,年龄 2~ 70岁 ,平均 2 1岁 ,病程 3天~ 15年。 86例中急性湿疹 9例 ,亚急性湿疹 2 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缪勒氏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在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AM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 089例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AMH,LH和FSH,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疾病组中的血清AMH水平差异,分析PCOS患者中AMH与LH/FSH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出诊断PCOS的最佳截断值。结果①AMH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各个年龄组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健康女性(P0.05),其他妇科疾病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同年龄组的健康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的血清AMH水平与LH/FSH呈中度正相关(r=0.304,0.464,P0.00);③AMH=6.895ng/ml为PCOS诊断界值时,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79.6%,曲线下面积为0.886,具有最高诊断效能。在LH/FSH=0.960时,敏感度为75.5%,特异度为80.2%,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具有最高诊断效能。结论血清AMH水平升高是PCOS患者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的重要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确立AMH的cutoff值为6.895 ng/ml时,对PCOS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效应T细胞(CD8+HLA-DR+T细胞)损伤骨髓造血的影响,探讨TNF-β在SAA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磁珠阳性分选15例SAA患者骨髓CD8+HLA-DR+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阴性分选去除15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T细胞后作为靶细胞,两者混合培养,于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NF-β(终浓度分别为0、15、25、50 ng/ml)为实验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孵育72小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以Annexin V检测靶细胞凋亡状况,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IL-10、IFN-γ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49.85±20.33)%、(51.65±20.34)%、(55.94±20.19)%、(57.72±19.45)%,TNF-β终浓度为50 ng/ml组及25 ng/ml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15 ng/ml组细胞凋亡比例(P<0.05),但空白组与15 ng/ml组,25 ng/ml组与50 ng/ml组细胞凋亡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培养上清IL-10浓度分别为(217.99±29.47)ng/ml、(216.47±29.00)ng/ml、(212.15±13.19)ng/ml、(218.01±28.61)ng/m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β终浓度50 ng/ml组培养上清IFN-γ水平[(593.50±48.18)ng/m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544.85±69.77)ng/ml],15 ng/ml组[(567.38±74.51)ng/ml]、25 ng/ml组[(544.05±79.69)ng/ml](P<0.05)。结论:TNF-β能增强SAA患者效应T细胞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高水平的TNF-β可能还促进SAA患者CD8+HLA-DR+T细胞分泌IFN-γ,两者具有协同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oombs试验(+)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是由于B淋巴细胞分泌多种针对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引起的外周血细胞减少[1-2].目前推测自身抗体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封闭骨髓造血细胞膜功能抗原进而抑制造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3受体a(IL-3Ra)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原代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2例AML患者及12名正常人原代骨髓CD34+CD38-细胞中IL-3Ra(CD123+)阳性细胞的比例,了解IL-3Ra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3Ra mRNA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IL-3Ra表达情况与AML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33例初诊和复发AML患者CD34+CD38-CD123+/CD34+CD38-及IL-3Ra mRNA RT-P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9例缓解A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初治、复发组(P<0.05).动态随访了13例AML患者,其中6例初发患者缓解者CD34+CD38-CD123+/CD34+CD38-及IL-3Ra mRNA RT-PCR均显著降低(P<0.05);3例缓解后复发者显著上升(P<0.05);4例患者处于缓解状态,CD34+CD38-CD123+/CD34+CD38-无显著表达,RT-PCR未检测到IL-3Ra.结论 在初治和复发AML患者,IL-3Ra异常过度表达;AML缓解期IL-3Ra表达降低;提示IL-3Ra过度表达与AML克隆负荷消长相关;临床上可检测该指标以评价AML疗效并判断预后、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