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7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急性胰腺炎大鼠氧自由基及肺损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旨在动态观察急性胰腺炎(AP)大鼠外周血氧自由基丙二醛 (MDA)及肺损伤的变化 ,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SD大鼠 48只 ,体重 180~ 2 5 0g ,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2个组 :对照组 2 4只 ,胰腺炎组 2 4只 ,制备AP动物模型。2个组于术后 1、3、6、12h各用 6只大鼠取股静脉血 0 .9ml,2 %EDTA 0 .1ml抗凝 ,离心后取血浆冻存 ,测血浆MDA ,各时相剖胸及剖腹作大体观察及取肺、胰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血浆MDA值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达 ,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二、结果1.血浆MDA水平 (μmol/L)的变化 …  相似文献   
292.
常温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肝缺血40分钟组)、C组(肝缺血40分钟再灌注2小时组)和D组(肝缺血40分钟再灌注4小时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B、C、D组血浆肝功能酶学指标显著升高,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升高更为明显(C、D组与B、A组比较及D组与C组比较,P〈0.01);C、D组血清TNF-α活性升高,以再灌注2小时最明显(C组与A、B组比P〈0.01);C、D组肝组织中MDA活性升高,以再灌注2小时最明显(C组与A、B组比P〈0.01);C、D组肝组织中ET-1活性升高,以再灌注4小时最明显(D组与A、B、C组比P〈0.01);C、D组肝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增加,以再灌注2、4小时最明显(C、D组与A、B组比P〈0.01);光镜下表现再灌注4小时肝组织明显水肿变性,部分有片状坏死,肝窦淤血并变窄。结论 大鼠肝脏微循环障碍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枯否氏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在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肝脏对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的调节紊乱也是微循环产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3.
目的 探讨小肠(空肠和回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包括憩室5例,平滑肌瘤3例,血管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母细胞瘤、神经鞘瘤、血管畸形及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各1例;平滑肌肉瘤3例,腺癌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恶性间质瘤各1例。结论 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患者首选检查应注意是否有活动出血及肿块。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DSA)可以准确定位,小肠钡餐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及腹部CT对肠腔有病变累及和小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小肠部分切除是基本的选择,对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短路或造瘘等是可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294.
自体脾移植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自体脾移植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脾移植术和全脾切除术组,每组20例。对照组10例,采用LIANG-100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随访一周、三月。结果 自体脾移植组,术后一周全血粘度升高(P<0.05)。术后三个全血粘度降低(P>0.05)。脾切除组,术后全血粘度持续升高(P<0.05)。结论 自体脾移植对预防和改善术后远期血液流变高凝状态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