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7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评价99Tcm 标记抗乳腺癌粘蛋白单克隆抗体 (McAb)放射免疫显像 (RII)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17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RII。结果  9例原发性乳腺癌中 8例RII阳性 ,灵敏度 88 89% ;5例原发性乳腺癌伴腋淋巴结转移及 1例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根治术 5a后出现右腋淋巴结转移 ,RII发现其中 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 ;而 6例乳腺良性病变和 1例右乳腺单纯癌根治术7a后随访 ,RII阴性。结论 99Tcm 标记抗粘蛋白McAbRII可作为乳腺癌特异性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并对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和5d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 ml,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NK细胞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1d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两组IL-6、TNF、CRP较术前增高(均P <0.05),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后5 d IL-6、TNF两组间比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RP下降缓慢,两组间比较仍有差异(均P<0.05);术后1d两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较术前均降低(均P <0.05),而腹腔镜组下降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3d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3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术后5d还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机体全身炎性反应轻、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3.
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机械性肠梗阻,多因胆囊巨大结石通过胆肠内瘘排入肠道引起阻塞性肠梗阻.治疗的关键是梗阻原因的诊断,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201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了1例老年胆石性肠梗阻患者.术前经X线片和CT检查胆囊壁增厚与十二指肠粘连窦道形成,左髂区机械性肠梗阻(胆源性结石直径约4 cm),内科治疗3d后行急诊剖腹探查+取石术治疗肠梗阻,术中见胆囊无结石,与家属沟通后未切除胆囊,术后随访观察.随访至2013年12月患者恢复较好,复查B超胆囊肠道内瘘口未显示,胆囊炎症消退.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成人脐疝修补术的有效性、优越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0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26例腹腔镜脐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脐疝修补术,除1例疝环较小行腔镜下直接缝合修补外,均行腹腔内补片置入修补术(IPOM)。合并胆结石2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肝囊肿及白线疝1例,同时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术及白线疝修补术。术后住院3—7d,平均4d。术后随访3~63个月,平均28个月。复发1例;发生血清肿2例;术后发生腹壁钉合区域疼痛6例。结论腹腔镜下成人脐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有较好的保脐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介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左股总及髂静脉狭窄段、置入支架并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方法治疗,其中15例2周后行大隐静脉结扎抽剥术,5例小腿溃疡直径>3 cm者再行植皮手术.术后口服华法林6个月并穿弹力袜. 结果所有病例髂静脉介入及动静脉瘘手术取得成功,术中取出血栓较少,多为陈旧性.出院时26例肢体肿胀明显缓解,4例轻度肿胀,5例缓解不明显.随访26例,时间3~24个月,22例患肢肿胀基本消退,4例仍有肿胀.11例原有足靴区溃疡愈合良好,色素沉着而积缩小,1例溃疡植皮术后12个月复发,再行静脉交通支离断及植皮术后愈合.随访时均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肢深静脉通畅情况,20例髂股静脉通畅情况良好;2例左髂静脉内膜粗糙、管径狭窄;4例左髂静脉内无血流信号.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髂静脉病变多以狭窄为主,可以通过介入联合动静脉瘘的方法治疗.股胭静脉的再通情况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总结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静脉阻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支架植入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静脉和/或股静脉入路肝静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2例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时未发现主肝静脉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均成功行肝静脉成形和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扩张成形前后测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3±8)cm H_2O降至术后(16±4)cm H_2O(t=21.23,P<0.01).术后1周原有症状明显缓解,腹水消失,腹胀减轻,胸腹壁曲张静脉塌陷.围手术期发生2例穿刺针道出血,经剖腹止血后痊愈.本组随访25例,随访率78.1%.随访时间5~65个月,平均(26.0±2.0)个月.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胸腹擘曲张静脉消失,食道造影见食道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方法简便、微创、有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7.
以额肌为动力治疗上睑下垂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以额肌为动力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的改进。方法 对22例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患者仍利用额肌作为动力,将分离的额肌筋膜直接固定于睑板上缘进行治疗。术中经重睑成形术切口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横行切开额肌筋膜长约1.5cm,在骨膜表面向上分离额肌筋膜,至眶上1.5cm左右,不制作额肌筋膜瓣,然后将分离的额肌筋膜直接向下牵拉与睑板上缘睑上提肌腱膜缝合固定3~4针,并调整固定至张力适度为止,术中无需分离眼轮匝肌后隧道。结果 22例伤口均I期愈合,睁眼时无抬眉、皱额表现,重睑外形佳,双眼对称,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经3~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借用额肌作为动力,将额肌筋膜直接与睑板上缘缝合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方法简便,疗效稳定,损伤小,并发症少。此方法可应用于额肌功能正常的各型上睑下垂患者。  相似文献   
188.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燕涛  吴浩荣  谷春伟 《安徽医药》2011,15(5):583-584
目的 探讨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病例对照设计.从保胆取石术后随访满1年的患者里随机抽取胆囊结石复发病例和未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大小排列,结石复发危险因素为:结石数量多、胆囊黏膜下结石、胆石症阳性家族史、油腻饮食、缺乏锻炼、年龄;...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手术关键。方法分析腔镜下为64例甲状腺病患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胸乳入路33例,经颈入路手术31例。结果 33例胸乳入路患者中5例病理提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遂再行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平均时间80 min,术中出血约50 ml,术后平均24~48 h拔除引流管,引流液每天约有20 ml。31例经颈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5 min,术中出血较少,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 d。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均无皮肤瘀斑,皮下积液,皮下气肿。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选择手术入路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在美容效果上胸乳入路应该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0.
孕妇28岁,孕3产1,因“停经24周,阴道流血伴腹痛3h”入院.4年前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1次.查体:下腹见横行长12 cm的手术瘢痕.宫高20 cm,腹围91 cm,胎心142次/分,未及宫缩.超声:胎儿双顶径59 mm,头围213 cm,腹围293 mm,股骨长38 mm,心率144次/分,最大羊水径线52 mm,胎盘位于子宫右侧壁,绒毛膜胎儿面欠光滑,实质回声不均.脐上偏左宫壁回声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