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1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以化疗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骨髓移植。除第1例为全髓冷冻保存外,其余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经程控降温后置于-196℃液氮中行深低温冻存。结果:除1位患者于 7天死于急性左心衰外,余16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测定 73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和 19例正常对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Ⅸ、GPⅢa、GPIb、GPⅡb阳性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与成人ITP疗效的关系。结果 :19例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均 >97% ;4 0例GP阳性率 <85 %ITP患者组疗效明显低于阳性率≥ 85 %ITP患者组 (F =18 2 5 ,P <0 0 0 5 ) ;5 1例女性ITP患者组疗效明显低于 2 2例男性ITP患者组 (F =8 4 2 4 ,P <0 0 5 ) ;成人ITP患者疗效与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 (R =1 0 ) ,73例成人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愈低治疗疗效愈差。成人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病情的程度 ,为成人ITP初诊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行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脐全血细胞组成特点,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进行定量测定。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成份,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应用双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方法,测定造血于/祖细胞的含量。结果:脐血组成细胞的大多数检测指标高于成人外用血。CD34+细胞占1.14±1.12%;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16%。结论:脐血具有丰富的血细胞及造血于/祖细胞,有造血重建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D8S1179、D21Sll、D7S820、CSFl 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和常州地区正常人群中的频率,并预测与CML的相关基因.方法 收集745份常州地区正常人以及132份CML缓解期患者的外周血样.用PC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样本DNA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频率,并根据15个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预测与CML相关的基因.结果 CML患者CSFlPO、vWA、TPOX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型分布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2个基因座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lPO、vWA、TPOX基因座与CML的发生相关,但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自然病程是起病于慢性期,病情逐步进展到加速期,继之发生急变。也有少数患者可由慢性期直接进入急变期。此类患者骨髓检查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由完全细胞学缓解(complete cytologic remission,CCR)快速转变进入急变期。相对于缓慢发生急性变(gradual blastic transformation,GBT)的患者而言,此类称为突然急性变(sudden blastic tra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 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 2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 CSF加IL- 4诱导培养 5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 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 500g/LPEG 100mL/L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 /FITC 抗HLA 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 6天, 加入TNF -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 CSF加IL -4和TNF- 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 -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 ( 17. 33 ~29. 94 )%。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  相似文献   
18.
人脐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实验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脐血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分化特点,探讨脐血干细胞与体外扩增后的祖细胞混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合适的移植时机。方法:按种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于含体积浓度为20%胎牛血清(FCS)的IMDM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 ,培养21d,每周半量换液,同时进行细胞计数,涂片形态学观察,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细祖细胞(BFU-E)集落培养,细胞表面CD34^ 、CD33^ 、CD3^+、CD19^+标记和细胞增周期的动态观察。结果 培养7d时的脐血细胞,CFU-GM、BFU-E集落形成最多,之后逐渐减少,21d时已低于培养前水平。CD34^ 细胞比例在培养后7d达高峰,14d开始下降;CD33^+细胞比例在培养后7-14d达高峰,21d时开始下降;CD3^ 、C CD19^ 细胞比例均在培养第7d时显著下降,并持续低水平至21d。培养7d后G0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快速增高,至21d时仍有较高比例。培养第21d的细胞涂片见少量中、晚幼粒细胞。结论:理论上脐血干细胞与扩增后的祖细胞混合移植用于成人具有可行性,体外扩增培养7d左右是混合移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14q32易位与13q14缺失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应用RB1、D13S319和LSI IGHC/IGHV探针检测49例MM患者骨髓标本中RB1基因、13q14.3缺失及14q32易位,结合临床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49例MM患者有26例(53.1%)检测到14q32易位,25例(51.02%)存在13q14缺失(其中18例检测到13q14.3缺失,9例存在RB1缺失).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4q32易位多见于浆细胞比例高的患者(r=0.316,P=0.27),与患者年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免疫球蛋白分型、β2微球蛋白及肾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 13q14缺失及14q32相关的易位在MM中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有密切相关性;14q32易位的MM患者浆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14q32易位的检测可作为预测M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内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1,3,5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LC中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及其内因子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的分泌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了MSC的MLC体系中,MS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其中,CD4^+T细胞亚群受抑不如CD8^+T细胞亚群显著;而根据T细胞内因子的变化,Th1和Tc1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而Th2和Tc2的比率却有轻度上升。结论:MSC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尤其是CD8^+T细胞(CTL)。除此之外,它还能降低MLC体系中的Th1Tc1,升高Th2和Te2。所以在临床上可能有减轻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而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