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多裂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及棘突重建方式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棘突正中劈开(A组)、棘突切除(B组)、单侧进入棘突切断(C组)及双侧椎旁肌剥离(D组)四组,每组10只.其中C组又分为剥离侧(C1组)和未剥离侧(C2组)两组.以术前腰椎MR扫描图像及另1只山羊L_6多裂肌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0个月行腰椎MR及手术区多裂肌组织学检查.测量双侧多裂肌面积及肌肉面积萎缩比.结果 四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组织学及MRI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面积萎缩比高于正常对照.A组组织学、MRI评分高于B、C1及D组,面积萎缩比较低.B组组织学、MRI评分低于A、C及D组,而面积萎缩比较高.肌肉未剥离组(A组及C2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肌肉剥离组(B组、C1组及D组).棘突重建组(C1组及D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棘突切除组(B组).术后组织学评分与MRI评分呈正相关,而与面积萎缩比无相关性.结论 棘突切除会导致术后严重肌萎缩.减少肌肉剥离范围及重建后路骨一韧带结构可有效减少术中肌肉损伤、预防术后多裂肌萎缩.棘突正中劈开方式肌肉剥离范围小,在预防多裂肌萎缩方面优于剥离肌肉后单纯重建棘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佛波酯(PMA)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CD4-CD8-T细胞(DNT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探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激活前后对细胞进行TCRαβ、CD4和CD8荧光单抗标记,流式细胞术计数DNT细胞。结果 A方法(先激活,再标记),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分子显著下调,DNT细胞与TCRαβ+CD4+CD8+T细胞、TCRαβ-CD4-CD8-T细胞和TCRαβ-CD4+CD8+T细胞间无法设门,与正常对照比较,DNT细胞计数显著增加;B方法(先标记,再激活),DNT细胞与其他细胞群设门清晰,与正常对照比较,对DNT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C方法(先标记,再联合激活),DNT细胞检测结果与B方法相同。结论采用A方法(常规方法),不能对活化后的DNT细胞进行准确计数;采用B和C方法(改进方法),可以对活化后的DNT细胞进行准确计数,避免了磁珠或(和)流式分选,为其计数和表面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3.
患儿:女,2岁7个月,因进食后呕吐1年半,黑便10 d入院.入院一年半前出现进食后呕吐,间断低热,逐渐消瘦贫血,10 d前出现黑便,于当地医院查钡餐提示胃内巨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常见病因、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疗措施。方法对经钡剂灌肠造影和手术探查证实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18例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8例,原发于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5例,继发于近端肠管病变13例,出生后呕吐、腹胀、胎便排出异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1例行肠切除吻合,7例行肠造瘘(半年~1年后行二期手术),14例存活恢复良好,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应尽早行手术恢复大便通畅。  相似文献   
25.
ICU特殊的环境使ICU护士成为职业风险暴露的高危群体。在日常工作中,ICU护士面临各种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的危害,以及巨大的心理、社会压力。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ICU护士职业风险与防护措施的文献,为ICU护士认知职业风险与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one stage orchiopexy for high cryptorchidism.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the 35 sides high cryptorchidism (HC) including 12 left side, 5 right side, and 9 bilateral sides HC underwent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one stage orchiopexy. These patients ageed from 1.1 to 6. 3 years old with a mean age of 1.9 years. Results Twenty nine undescendent intra abdominal testes were found. Among them, 22were performed primary orchidopexy, and the other 7 were performed one stage Fowler-Stephens orchidopexy. Unilateral absent testis were noted in 6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13months (average 9. 6 months). No testicular retraction or atrophy was noted. The scars were not revealable within the belly button during follow-up term. Conclusions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and orchidopexy is a nice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high cryptorchidism.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肠神经分化的条件及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及其受体RET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传至第四代,进行诱导分化.以10ng/ml GDNF和10%FBS的稀释胎肠培养基(fetal gut culture medium,FCCM)以及仅含有10 ng/ml GDNF的L-DMEM诱导7 d,对照组为含10%FBS的L-DMEM完全培养液,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细胞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al specific enolase,NSE)、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一氧化氮合酶(nit 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RT-PCR检测GDNF及RET mRNA的变化,Westem Blot方法检测GDN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及纯化,诱导7 d后,实验组均可见NSE、VIP及nNOS的表达,两实验组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为阴性.RT-PCR检测示,BMSCs向肠神经细胞诱导后,GDNF表达显著增强,并促使RET基因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诱导后的细胞GDNF在蛋白水平上表达增强.结论 GDNF联合FCCM可诱导BMSCs分化为肠神经细胞,在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能促进GDNF表达的增强,并促使RET基因的表达,GDNF-RET信号通路在肠神经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自从腹腔镜应用于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以来,其优势有目共睹.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本院采用经脐入路实施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Hp)形成L型与感染复发的关系.方法 以阿莫西林诱导Hp形成细胞壁缺陷型(即L型),以液体稀释法检测Hp及L型阿莫西林敏感性;以Hp灌胃感染小鼠,分别以生理盐水、常规或低于常规剂量阿莫西林或配伍克拉霉素治疗6d,20d后取胃组织行Hp及L型分离培养、16 SrDNA片段PCR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阿莫西林对Hp和L型的MIC分别为0.0625和0.125μg/mL;单一阿莫西林治疗和感染对照小鼠胃粘膜L型分离、PCR均阳性,病理学检查呈慢性炎症表现;低剂量治疗和感染对照组均分离出Hp;配伍、盐水对照及空白组各项检测均阴性.结论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Hp发生L型变异,L型生长或返祖可能是导致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