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术前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最有效的根治方法,但对于短段型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先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钱美娟  吴晓娟  李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03-3104
乳腺癌的发病率高,在我国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由于乳腺癌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治乳腺癌的最有效手段。本文重点分析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MP-9、PCNA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发病及其复发和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SNIP及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组织蜡块,全部标本分为4组,即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MP-9、PCN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PCNA在良性SNIP组、复发SNIP组、恶变SNIP组及SC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经秩和检验两两比较,显示MMP-9的表达在良性SNIP组与复发SNIP组,良性SNIP组与恶变SNIP组,良性SNIP组与SC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复发SNIP组与恶变SNIP组,复发SNIP组与SCC组,恶变SNIP组与SC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MP-9、PCNA的表达参与SNIP的发病,并在其复发和恶变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SNIP复发和恶变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先天性巨结肠(Hirsehprung’s disease,HD)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更新、手术技巧的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效果,但对远期功能及生活质量全面评估的报道仍尚少。主要是术后远期排便功能的评价比较困难,因为无法定义正常的排便功能,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以及不同的手术方式、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及饮食对排便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现就目前巨结肠患儿术后远期排便功能的主客观症状、生长发育等生活质量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大龄儿童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大龄儿童便秘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大龄便秘儿童(年龄大于10岁)在我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每日大便次数及大便性质.结果 14例患儿男9例.女5例.年龄10~18岁.平均12.8岁.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大性巨结肠症9例,IND2例、乙状结肠冗长2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1例.结肠部分切除、结肠肛管心形吻合10例,Soave手术3例,改良Rehbein手术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IND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部分切除、结肠肛管心形吻合术,术后便秘复发,再次手术后大便轻度失禁.其余患儿术后随访2~12年.大便均成形,1日1次者7例.1日2次者3例,2日1次者3例,1日3次者1例.术后有4例发生肠炎,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引起大龄儿童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 治疗大龄儿童便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D)合并神经节细胞减少(HYP)与术后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97例在我院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5~8年,平均3.4年。分为两组:A组70例,为HD;B组27例,为HD合并HYP。对其排便功能与术后小肠结肠炎(EC)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术后发生肠炎有8例(11.4%),B组发生肠炎有11例(40.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照李正的评分系统,A组排便功能评分为优者比率为85.7%,明显高于B组的62.9%(P〈0.05)。A组便秘复发率为2.9%(2/70),B组为14.8%(4/27),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合并HYP患儿术后较HD更易发生小肠结肠炎,完全切除HYP肠管可降低EC的发生率,减轻肠炎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K-Cl协同转运子1(KCC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经不同时间不同浓度IGF-Ⅱ作用后,其KCC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IGF-Ⅱ作用后的SiHa细胞,其KCC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且这种变化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IGF-Ⅱ作用下KCC1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经皮测胆红素与静脉血所测总胆红素值的相关性,探讨经皮测总胆红素是否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初筛手段。方法:分别对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日期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经皮测总胆红素及静脉血测总胆红素的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测总胆红素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学评估是对我们教学的重要检阅,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巨大的挑战,但也是提高传染病学大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结合迎评工作和多年传染病教学改革的体会,提出提高传染病本科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