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6篇
神经病学   19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也称骨纤维结构不良,可以是全身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部分,但累及颅骨者临床上并不罕见。1990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共收治27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临床分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1月至1687年3月,我们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震颤麻痹11例(其中1例同时行尾状核头部同种异体肾上腺髓质移植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36~70岁。病史1~9年,平均3.6年。11例均表现为震颤、僵直兼有的混合型。双侧者8例,单侧者3例。11例均为药物治疗3~6个  相似文献   
13.
1亚低温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在开胸心脏手术中,就已经开始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之后在部分脑外伤和心肺复苏的治疗中也应用了低温措施,随着脑低温治疗应用的增多,各种各样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日益显现,低温疗法渐渐被冷落下来。1987年Susto等证明轻度脑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到90年代脑低温疗法在临床应用不断增多,其效果也被逐渐夸大,到2001年,Clifton等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脑低温疗法对严重脑外伤的预后没有效果,随后临床上很多科研人员对脑低温疗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使其成为一个成熟的疗法被多个指南所推荐[1‐2]。21世纪以来,科研人员对亚低温疗法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更深层次地阐述了亚低温的治疗作用。在亚低温的实现方面,也提供了较多可以选择的设施;尽管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降温部位主要集中在全身亚低温和脑部局部亚低温,现在人们已经对亚低温治疗的深度、时程、并发症、脑组织温度监测、复温的速度等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额叶致疒间灶切除术和选择性胼胝体切开术联合癫疒间灶周围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手术治疗难治性额叶癫疒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多种术式联合治疗的19例难治性额叶癫疒间的临床资料,应用Engel标准进行术后效果分级,并对其中15例随访6个月~4a,总结手术体会,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按Engel分级:Ⅰ~Ⅱ级15例(78.9%),Ⅲ级4例(21.1%)。术后出现短暂肢体偏瘫6例,缄默2例,小便失禁3例,无死亡。癫疒间灶病理检查多为神经元变性及胶质增生。结论难治性额叶癫疒间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需要多种术式联合治疗才能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吴承远 《医学争鸣》2006,27(20):1862-1862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Balb/c近交系小鼠,购自中科院动物所实验动物繁育中心,雄性,8~10 wk,18~20 g,清洁级. 小檗胺(北京东升制药厂);ConA(Sigma公司);PHA(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Hyclone公司);3H-TdR(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IL-2标准品(Sigma公司);FITC标记的CD69 mAb(Pharmingen公司);FACScan型流式细胞分析仪(BD公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其中颅底重建5例.术后55%病人视力改善,大部分病人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首发症状为视力视野改变特别是伴持续性头痛者,应行CT或MRI检查,争取早期确诊;肿瘤形状及生长方向是影响肿瘤切除的主要因素,应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手术可以避免损伤鞍区的重要结构,对有颅底骨质破坏者需行颅底重建;应对鞍结节脑膜瘤进行细致分型,从而更有利于手术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109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对1109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疗效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仰卧位,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部浸润麻醉,刺中三叉神经节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毁损。作者对此技术作了部分改进。结果:疗效优良854例,良好202例,无变化53例,总有效率95.3%。结论:认为改进后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老年人更为适宜。每次毁损参数以温度60~75℃,热凝时间2~4min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额颞眶颧开颅应用广泛且有诸多变异。其中,由颧结节指向眶下裂方向的这一重要而必不可少切割已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关注。许多学者对颧面孔在精确定位眶下裂方面的实用价值也有若干评价,最近其可靠性又受到质疑。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对用线锯代替摆锯完成切割这一新的技术要点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颅骨标本19个(38侧)用以模拟术中线锯从眶内经眶下裂穿出,并沿眶下裂-颧上颌缝方向切割的技术动作,而后将这一简捷有效的操作技术用于5例患者。其中三叉神经鞘瘤1例,同时累及前中颅底的(蝶骨嵴)脑膜瘤3例,累及左侧蝶骨大小翼、蝶骨体和翼突的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结果临床实践证实,眶下裂可以在眶内充分暴露,而眶筋膜可基本完整或轻度撕裂仅需缝合数针;线锯穿过眶下裂基本无困难,切割效果满意。三叉神经鞘瘤、骨纤维结构不良和3例中的2例脑膜瘤予以全切除,另1例脑膜瘤予以近全切除。结论用线锯完成颧结节与眶下裂之间的切割过程是眶颧开颅中一种非常简捷实用的技术改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无症状性脑膜瘤的发现越来越多,但在治疗策略上仍存在争议[1-6].1990年2月至2005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无症状性脑膜瘤84例,占同期脑膜瘤手术病例的7.80%(84/108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年来收治术后急性阑尾炎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3~67岁,平均51.2岁。首发病手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肝破裂修补1例,肠破裂修补2例,胃癌及直肠癌根治术各1例,右输卵管妊娠破裂术后1例)后至出现临床症状4~18天,平均8.7天。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