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2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42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181篇 |
口腔科学 | 184篇 |
临床医学 | 755篇 |
内科学 | 359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34篇 |
特种医学 | 28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280篇 |
综合类 | 1296篇 |
预防医学 | 644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472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27篇 |
肿瘤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81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7篇 |
196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为研究烧伤大鼠骼肌组织泛素(ubiquitin)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烧伤后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采用大鼠30%Ⅲ度烫伤模型,分为伤后2、6、12和24h组,每组设正常对照组,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大鼠骨骼肌孵育液中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以及伸趾长肌组织中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大鼠烧伤后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增强,尤其是肌纤维蛋白降解增强明显(P<0.01),伤后12h增加185%,24h增加153%;伸趾长肌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在烧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P<0.01),尤以12h和24h为明显,表达增加的泛素化蛋白主要为高分子量蛋白。提示烧伤后大鼠骨骼肌蛋白高分解代谢与泛素及泛素化蛋白的高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2.
急性胰腺炎病变及其扩散途径的CT表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闵鹏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8(4):238-242
胰腺是位于膜腹后间隙中肾旁前间隙内的器官,急性胰腺炎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到腹膜后间隙胰腺邻近或远离胰腺的部位,也可扩散到腹膜腔内,并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是比较复杂和多式多样,为提高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准确性,我们应该结合解剖基础,熟悉急性胰腺炎病变局部及扩散途径的CT征象,它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和高血压心肌肥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本文在大鼠游泳训练心肌肥大和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心肌肥大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观察它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结果表明,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指标如乳酸脱氢酶漏出,心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和心肌钙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心肌较对照组和运动心肌肥大组皆明显升高,而运动组和对照组则无差异,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程度和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程度基本一致。本研究提示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较高血压心肌肥大者增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和治疗后腰椎JOA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NRS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大鼠肝硬变和肝癌发生中肝组织病理和甲胎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采用DENA、四氧化碳和橄榄油诱导建立肝癌和肝硬变模型,于诱导前和诱导后2周、4周、8周、14周、18周和21周分别获取肝、脾组织和外周静脉血,HE染色进行肝脾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AFP水平.结果 大鼠肝硬变诱发过程中18周后出现肝假小叶,淤血性脾肿大;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14周病理性核分裂,核仁变大、数量增多,肝癌结节形成,脾脏充血性改变.大鼠肝硬变诱发过程中外周血AFP在4周开始升高,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外周血AFP在2周开始升高,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癌大鼠外周血AFP表达水平在8周时显著高于肝硬变大鼠(P<0.05).结论 不同诱导因素下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出现时间和损害程度不尽相同,DENA对肝脏损害程度较四氯化碳对肝脏损害重;肝细胞受到病毒、细茵、毒素、化学毒物等损害时,动态监测外周血AFP水平,对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癌变具有双重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临床带教教师的行为特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带教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师生双向评价的方式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行为、人际关系行为和人格特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教师三方面行为自评结果均高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均P〈0.01)。结论 目前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和人格特质上存在不足,需采取相应措施以改革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估自创长骨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6例长骨骨肿瘤或者瘤样病变患者的术前X线平片,利用自创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进行病变良恶性判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统计评分系统诊断恶性、侵袭性及良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诊断恶性、侵袭性及良性骨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6.88%、56.76%和96.49%;特异度分别为100%、96.62%、76.81%;准确度分别为99.20%、84.92%、85.71%。结论:长骨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能定量评价骨肿瘤的良恶性,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006~2007年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耐药性和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基因的特征,探讨其耐药特征与CT基因和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24株霍乱弧菌CT基因;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株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达85%以上。103株01群霍乱弧菌中,21株CT阳性的01群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81%,82株CT阴性的01群霍乱弧菌的耐药率为4.9%;59株外环境来源的01群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为33.9%,44株人源性的01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2.3%。21株0139群霍乱弧菌中,6株CT阳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为66.7%,15株CT阴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13.3%;10株外环境来源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为60%,11株人源性的0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耐药率为9.1%。经卡方检验,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霍乱弧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霍乱弧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特征与CT基因和菌种来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患者32岁,孕7月来我院常规产检,超声检查所见:宫内双胎,胎儿一:胎头位于脐左侧,脊柱位于左侧,双顶径8.0 cm,枕额径9.9 cm,股骨长径5.7 cm,腹围30.7 cm,胎心率130次/min;胎儿二:胎头位于脐右侧,脊柱位于右侧,双顶径8.2 cm,枕额径9.2 cm,股骨长径5.1 cm,腹围24.9 cm,胎心率消失,胎儿正常鼻部未显示,前额部分见约2.3 cm×1.6 cm向外突出的中等回声,三维成像示突出位于两个眼眶之间(图1),脑中线消失,两侧侧脑室、丘脑相互融合(图2),胎儿腹内结构依稀可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观察组的治疗,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差异。结果 观察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无术后死亡病例;对照组中转开腹3例,发生胆管损伤2例、出血1例、胆汁漏2例,术后死亡1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少,简单,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