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3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对冠脉介入治疗指导作用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住院冠脉造影提示主干开口病变、临界病变、分叉病变、心肌桥、支架术后瘤样扩张患者分别行冠脉内超声检查。结果血管内超声能提供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支架贴壁、心肌桥诊断信息。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脉介入提供指导作用,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2.
背景:冠脉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投照体位的不当,造成病变血管段人为“缩短”及冠状动脉显影影像质量较差等均可引起误诊或漏诊。 目的:探讨不同体型、心型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的最佳投照体位的特异性关系。 设计:对照观察。 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对象:2001-11/2006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 369例。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冠状动脉造影书面知情同意书,实验方案得到了南昌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方法:将1 369例患者分为3组:①肥胖组:体质量指数26~31 kg/m2,489例,横位心。②普通体型组:体质量指数23~25 kg/m2,502例,普通心型。③消瘦组:体质量指数17~22 kg/m2,378例,垂位心型。对3组受试者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远段、回旋支近段、回旋支中远段、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远段等血管的Compart分析结果进行归纳。 主要观察指标:最佳造影角度。 结果:1 36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状动脉主干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45±5)°/足位(25±5)°或右前斜位25°/足位35°,肥胖者其角度大10°左右,消瘦者小10°左右(P均﹤0.05)。②前降支近段最佳造影角度:右前斜位(50±8)°/头位(23±8)°,肥胖者其角度大10°左右,消瘦者其角度小10°左右(P均﹤0.05)。③前降支中远段最佳造影角度:右前斜位(40±5)°/头位(45±5)°或左前斜位(11±5)°/头位(45±5)°。④回旋支近段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45±5)°/足位(35±5)°或AP/足位36°。⑤回旋支中远端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45±5)°/足位(35±5)°或右前斜位(6±4)°+足位(33±5)°。⑥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最佳造影角度:左前斜位(35±5)°/足位(14±5)°或左前斜位(48±5)°/头位(15±5)°,肥胖、消瘦组左前斜位角度都要大15°左右,右前斜位胖者角度小10°左右,瘦者角度大10°左右(P < 0.05)。⑦右冠状动脉远段最造影角度:左前斜位(53±5)°/足位(17±5)°。 结论:通过这些体位的投照多能清楚了解整个冠脉的情况,最佳造影角度下的血管狭窄百分比测量能显著提高其定量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害的特点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较大剂量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造成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测定尿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排泄.8周后电子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测定血液和肾组织中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差异.结果大鼠4周后形成稳定的NO缺乏性高血压模型,8周后收缩压明显升高(P<O.05).与对照组相比,给予L-NAME第3~7天尿蛋白和β2-M排泄形成一早期高峰(P<0.05),后迅速下降;4周后尿蛋白和β2-M排泄持续升高.8周时肾小球滤过膜严重受损,肾小球内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外基质(ECM)明显沉积,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指数评分增高(P<0.01),形成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血液和肾组织NO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中AngⅡ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肾脏局部AngⅡ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以肾髓质为甚,TGF-β1水平为对照组的近3倍.结论长期大剂量给予NOS抑制剂可造成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模型,其机制可能与"AngⅡ-TGF-β1-ECM"轴有关,是一种较好的研究高血压性肾损害模型.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干预对连续周期性波动的高静水压下大鼠系膜细胞(RMC)增殖及其产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MC分别在生理压力(40 mm Hg,PP)、中压(60 mm Hg,MP)、高压(80 mm Hg,HP)环境下,不同药物(阿托伐他汀10μmol/L、卡托普利10μmol/L)中培养1、3、5、7 d.4-甲基偶氮四唑蓝(MTT)法测定各时段细胞增殖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ngⅡ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TGF-β1含量.结果与PP组1 d相比,PP组3、5、7 d MC增殖,但AngⅡ浓度、TGF-β1含量无明显变化;MP和HP组从1 d开始可见明显细胞增殖(0.79±0.07,0.93±0.10 vs 0.58±0.05;P<0.05或P<0.01),并随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AngⅡ和TGF-β1水平在MP和HP组也呈压力依赖性升高[(AngⅡ:130.6±24.3,261.5±51.2 vs 73.1±10.1)pg/mL P<0.05或P<0.01;TGF-β1:(1.61±0.16,1.86±0.21 vs 1.00±0.08 P<0.01)],7 d达到最高.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均能抑制中、高压力对RMC的上述影响,抑制细胞增殖,并使AngⅡ和TGF-β1水平下降.二者共同作用可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并使AngⅡ和TGF-β1水平进一步下降.结论高静水压能刺激RMC增殖,并引起AngⅡ及TGF-β1水平上升.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均能部分抑制高静水压引起的AngⅡ增加,继而部分抑制TGF-β1产生.阿托伐他汀与卡托普利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心房颤动(房颤)成功复律与未复律患者血浆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的变化,并探讨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功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房颤律患者48例,其中成功复律组20例,未复律28例,获得外周静脉血及血流动力学完整资料.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链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值,由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左室舒张末径(LVEED).结果:随访至PBMV后1年,复律组患者血浆中ANP和BNP逐步下降,而未复律组BNP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复律组LAD和MPG较未复律组显著缩小(P<0.05).ANP、BNP与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相关性比较显示:复律组,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LAD与△ANP下降仍呈正相关性(r=0.774;P<0.05),而△BNP与△MPG有相关(r=0.574;P<0.05).结论:PBMV后,房颤复律可进一步改善血流动力学,缩小LAD,降低血浆中ANP和BNP水平,复律后ANP和BNP的变化,仍是间接反映LAD和MPG变化趋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6.
急性心肌缺血犬心室颤动时的左室心内膜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 (室颤 )的形成机理。方法 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塞前降支 ,造成 4只犬心肌缺血室颤模型。经股动脉插入4极电极导管 ,顶端置于左室心尖部 ,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左室心尖部单极和双极心内膜电图。结果  4只犬均发生室颤。其中 2只犬在室颤发生 1~ 3min时 ,双极心内膜电图显示幅度、形状、频率规则的R波 ;另 2只犬也显示相当规律的R波。随着室颤持续时间的延长 ,心内膜电图的规律性逐渐消失。结论 研究提示 ,心室内存在多个相对独立而性质和形状不一的折返环是室颤形成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使用负荷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180例患者,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B组:阿托伐他汀术前40 mg/d,术后40 mg/d;C组:阿托伐他汀术前20 mg/d,术后20 mg/d),分别监测造影前3d内(任意1 d)和造影后第1、3 d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酸苷酶(NAG)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负荷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预防CIN的作用。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9例(5.0%)发生,A组发生1例(1.7%),B组发生3例(5.0%),C组发生5例(8.3%)。应用造影剂后1 d及3 d的观察结果显示,A、B组肾小球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指标(尿NAG)均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小管功能指标(尿NAG)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使用负荷他汀类药物对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总结、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前间隔旁路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右前间隔旁路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共 7例 ,显性者 4例 ,隐匿性旁路 3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为右前间隔旁路。用大头导管标测整个右前间隔区域 ,发现希氏束旁AV和 (或 )VA融合 ,2例可见旁路电位。在靶点部位以 15~ 30W进行消融 ,共放电 30~ 6 0s。结果 以上病例全部消融成功 ,靶点位于希氏束前 (0 .96 4±0 .4 0 )cm处 ,平均消融时间 (2 .5± 1.6 )h ,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 0 .5~ 2 .0年 ,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右前间隔旁路所致AVRT进行射频消融的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 3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3年至 2 0 0 3年 10年间我院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千例患者中 ,37例同时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12± 76岁 (平均 4 7± 15岁 ) ,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病史多年。其中瓣膜病 4例 ,先天性心脏病 5例 ,高血压心脏病 17例 ,心肌病 3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4例 ,肺心病 1例。射频消融方法 :常规行左右股静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必要时颈内静脉穿刺 ,放置电极导管至冠状窦 (CS)、高右房 (HRA)、右心室 (RV)及希氏束 (His)位置。根据患者病情 ,高血压患者先控制好血压 ,有心功能不全者术前将心功能纠正为I -II级。术中根据情况 ,决定先行射频消融还是先纠正某些基础心脏病 ,由旁路参与的心动过速患者 ,尽量少诱发心动过速 ,以免诱发心功能不全。结果  37例患者 36例 1次消融成功 ,1例首次消融失败第 2次手术成功 ,2例复发 ,经再次手术成功。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4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 1例 (显性旁路 7例 ) ,多径路 2例。 3例二尖瓣狭窄患者 ,2例先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1例因发作频繁先行射频消融术。 2例房间隔缺损和 3例动脉导管未闭者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