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3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心内膜单极和双极电图在确定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价值。方法  6条犬麻醉后 ,在心导管室开胸结扎冠脉前降支或经PTCA球囊堵塞前降支 ,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模型。利用 4极电极导管 ,单极电图以导管顶端为负极 ,体表为正极 ;双极电图以导管顶端为负极 ,第 2极为正极。利用X线指导导管的定位 ,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左室不同部位的心内膜单极和双极电图。结果 ①正常心肌单极电图的特点为 :小r、深S ,继以明显抬高的ST段 ,整个图形类似单向动作电位 ;双极电图多呈rsrsrs或rsRS ,ST段平直 ,T波低平或倒置 ;心室不同部位的图形特点相似。②在冠状动脉闭塞后 ,缺血心肌局部的单极电图r波消失、Q波幅度变小 ,继以明显抬高的ST段。双极电图的r波变低 ,S波与ST均深倒置。随时间的推移 ,单极电图图形无明显改变 ,但双极电图的r波逐渐消失 ,呈现深、宽的QS波形。非缺血区的单极电图则与缺血区相反 ,ST段明显压低 ,呈“镜相”改变。双极电图始终存在R波。结论 无论单极和双极电图 ,均可反映心肌缺血和梗塞的存在 ,但双极电图更能反映局部心肌缺血和坏死的电活动性能改变过程 ,因此更可能准确定位病变心肌  相似文献   
102.
当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治疗主要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血流 ,促进心肌恢复足够血流供应 ,并认为开通其梗死相关血管 (即力图达TIMIⅢ级血流 )是决定其预后及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参考指标。但近来发现 ,血流达TIMIⅢ级 ,在不同的心肌灌注的情况下 ,其死亡率仍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TIMI血流的分级并非决定预后的惟一因素〔1〕。现就我科 1 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 2例术后早期发生再次心肌梗死的病例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例 1 男 ,69岁。因持续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1 7h入院 ,患者曾有慢性咳嗽史 2 5年 ,嗜烟 2 0支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报道17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心室颤动(简称室颤)而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前间隔旁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射频消融是根治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手术成功率高。但极少数旁路呈心外膜下走行 ,心内膜消融不易成功 ,需冠状静脉窦 (CS)内消融 ,而穿刺房间隔在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同样可能阻断心外膜下旁路。我院自 1993年至今 ,已成功治疗 5 0 0余例患者 ,其中有 5例心外膜旁路、现将其特点及消融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5例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 4 1~6 5 (5 2± 11)岁。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史 10余年 ,2例为显性旁路 ,3例隐匿性旁路。常规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 1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总结、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前间隔旁路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右前间隔旁路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共 7例 ,显性者 4例 ,隐匿性旁路 3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为右前间隔旁路。用大头导管标测整个右前间隔区域 ,发现希氏束旁 AV和 /或 VA融合 ,2例可见旁路电位。在靶点部位以 15 W~ 3 0 W进行消融 ,共放电 3 0~ 60 s。结果 以上病例全部消融成功 ,靶点位于希氏束前 0 .96± 0 .40 cm处 ,平均消融时间 2 .5± 1.6h,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 0 .5~ 2 .0年 ,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右前间隔旁路所致 AVRT进行射频消融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 (Simvastatin)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通过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AME制造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2 4只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高血压组 (L组 )、辛伐他汀组 (L +S组 )。收集 2 4h尿液测定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尿蛋白 ,第 8周宰杀收集标本 ,检测血和肾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1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结果 :给予L NAME2周即见血压升高 ,第 8周时显著升高 ,达 (1 76 .5± 3.5 )mmHg。与C组比较 ,L组第 7天和第 8周时尿蛋白及 β2 M形成两个高峰 ,尿蛋白分别为 (4 0 .5± 1 0 .4 6 )mg Lvs 1 5 .2 8± 2 .1 6mg L和 (8.4± 5 .6 2 )g Lvs(1 3.6 5± 3.36 )mg L(P <0 .0 0 1 ) ,尿 β2 M分别为 (0 .5 8± 0 .1 1 )mg Lvs(0 .2 9± 0 .0 6 )mg L和 (0 .6 4± 0 .0 4 )mg Lvs(0 .34± 0 .0 6 )mg L(P <0 .0 1 )。 8周时肾脏局部NO、ET 1及AngⅡ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辛伐他汀在不影响血压和血脂条件下 ,减少尿蛋白和尿β2 M排出 ,以第 7天至 2周时最明显 (P <0 .0 5 ) ;使大鼠肾脏局部 ,特别是肾皮质NO水平增高 ,ET 1及AngⅡ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兔心肌梗死后血浆和心肌细胞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动物试验室完成。①分组和造模: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6只,后2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制造心肌梗死模型。②给药:术后别嘌呤醇组每日给予别嘌呤醇(广州彼迪药业有限公司)40mg/kg,另2组给予等量安慰剂。③观察指标:梗死后4周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测定;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及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VG染色检测各组兔心肌间质胶原含量。结果:经补充后18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2组兔室腔明显增大(P<0.01),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别嘌呤醇组和模型组相比,室腔明显减小(P<0.01),室壁运动明显增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1)。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他2组兔左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P<0.01),左室收缩末压及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显著降低(P<0.01);别嘌呤醇组和模型组相比其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均等到明显改善(P<0.01)。③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其他2组血浆及心肌组织和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都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别嘌呤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④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含或不含小血管视野胶原容积百分比都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别嘌呤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别嘌呤醇可以改善兔心肌梗死后血浆及心肌组织细胞因子水平,别嘌呤醇改善心功能和抑制心室重构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室间隔缺损(VSD)是两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介入治疗已十分成熟。我院于2005年2月~2007年3月对108例先心病患者给予介入封堵治疗,其中PDA44例,VSD64例,效果满意。现将其部分病例封堵术后即刻X线造影结果,对比剂从封堵器网眼渗出与残余分流的影像学区别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房室结双径路并心室双反应可导致非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早是由Csapo[1]发现,至今有10余例文献报道.而形似“插入性早搏”的房室结双径路并心室双反应笔者未见诸报道,临床易误诊.现将1例确诊并成功行射频消融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