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62篇 |
药学 | 4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无症状胸腺囊肿手术干预时机,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胸腺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105例患者分为有症状组(50例)和无症状组(5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平扫CT值、增强CT值、囊肿密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囊肿大小、平扫CT值及囊肿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增强CT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大、囊肿平扫CT值高是胸腺囊肿出现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大、囊肿平扫CT值高是胸腺囊肿出现临床症状的影响因素。对于无症状胸腺囊肿患者,囊肿最大平面内径>4 cm、囊肿平扫CT值>20 HU可作为手术指征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床旁纤支镜吸痰在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纤支镜吸痰组相同纳入条件,采用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吸痰组术后采用纤支镜吸痰及物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物理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情况。结果:与单纯物理治疗相比,纤支镜吸痰联合物理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7.28±1.84) d vs. (8.07±1.83) d;P=0.010]、肺部感染(5/100 vs. 16/100;P=0.011)及住院费用(P=0.009)。纤支镜吸痰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水平(P=0.031)、术后第3和4天患者的体温、白细胞数(P<0.05)以及术后第3、4、5天的中性粒细胞比值(P<0.05)。结论:肺癌术后纤支镜吸痰可减少患者肺部感染、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从而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3.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例中神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l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眩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 ,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操作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手术操作促进肺癌细胞入血的可能性,分析围手术期外周循环癌细胞(CTCs)的变化与常见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 方法: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3例,按预定的结扎血管顺序术前将病例任意分为先结扎肺静脉组和先结扎肺动脉组. 分别采集其术前1 d、术中及术后第7日外周血标本. 选择10例需手术治疗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 以20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 以癌胚抗原(CEA)作为检测标志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法定量检测患者CTCs的存在状况. 结果:围手术期外周血CEA mRNA浓度变化呈上升趋势,术后第7日显著高于术前1 d(P=0.000)及手术当天(P=0.000). 肺腺癌术前CEA mRNA明显高于肺鳞癌(P=0.0375). 先结扎肺静脉组与先结扎肺动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45). 术前T-分期与围手术期CEA测值间亦存在密切关系(P=0.025). 术前阳性率为43.5%(10/23),而手术对照组及健康组均为阴性. 结论: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手术前就可能存在全身癌细胞的播散. 肺癌细胞主要在术后逐渐释放入外周循环. 外科手术操作可促使癌细胞术中入血,若先结扎肺静脉可一定程度阻止癌细胞释放. 相似文献
2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与分娩2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治疗各种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机械瓣膜,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但是MHVR术后妊娠分娩和抗凝治疗是十分棘手而有争议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对229例MHVR术后妊娠患者心功能、分娩方式和妊娠分娩期抗凝情况与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HVR术后患者妊娠时机、分娩方式和抗凝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单独或联合作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BALB/c裸小鼠皮下接种荷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组(B)、5-氟尿嘧啶组(C)、联合用药组(D),2.5 μg/kg 1,25二羟基维生素D3、25 mg/kg 5-氟尿嘧啶单独或联合腹腔注射,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瘤体生长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IGFBP-3蛋白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离子水平、Von kossa染色观察肾脏钙沉积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较小,IGFBP-3阳性蛋白染色较深,且表达量较多(P<0.05);而D组较B、C组移植瘤IGFB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C、D组血清钙离子水平较A组稍有升高,但肾脏组织切片Von kossa染色未见钙沉积。结论 1,25二羟基维生素D3、5-氟尿嘧啶均能抑制移植瘤生长,且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可能与上调移植瘤组织IGFBP-3蛋白表达有关。肾脏Von kossa染色未见钙沉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9年1月。纳入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脑灌注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非随机研究质量,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4490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研究3篇,倾向性匹配分析2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1篇。3篇随机对照研究均有高风险偏倚,其余13篇NOS评分均6颗星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相比,永久性神经系统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PND)(OR=0.93,95%CI 0.74~1.18,P=0.57)、暂时性神经系统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OR=1.26,95%CI 0.94~1.69,P=0.12)、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OR=1.11,95%CI 0.79~1.55,P=0.55)、30 d死亡率(OR=0.94,95%CI 0.67~1.32,P=0.72)、住ICU时间(OR=–0.64,95%CI–1.66~0.37,P=0.22)与住院时间(OR=–0.35,95%CI–2.38~1.68,P=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停循环主动脉手术中对患者术后预后影响无差别。但上述结论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围术期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56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围术期血常规及血清PCT浓度,观察患者术后早期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与围术期血清PCT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 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6例(切口感染组),余49例患者未诊断术后感染.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前血清PCT值均<0.05 mg/L,术后均升高.切口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于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1.13±1.09)mg/L,随后逐渐下降,并于术后第3天回复到正常参考范围.两组患者PCT降至0.25 mg/L以下的平均时间为(3.7±2.5)d,术后1例肺部感染患者于术后第5天检测到血清PCT又出现异常升高,第9天后才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术后PCT降至0.25 mg/L以下,停用抗生素.结论 PCT是风湿性心脏病术后继发感染较好的诊断和观察指标,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方法:1987年1月至2003年8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患才42例,运用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术前激素的使用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影响机械通气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临床分型、病理类型,且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临床分型、病理类型等因素可作为是否延长机械通气的选择指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病人的效果。方法:采用内镜法、直接法或手术法为晚期食管癌、吻合口狭窄、复发及食管-气管瘘病人21例置入22个支架。结果:除吻合狭窄50%(2/4)移位外,疗效满意,明显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结论: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晚期食管癌的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病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