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在自然条件下,在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中国古代医家描述的十四经脉路线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IM)。为进一步了解沿奇经八脉中最具有代表性督脉和任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特点及其出现率,再次对沿这两条经脉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方法 应用红外热示踪仪(Thermal tracer 6T67)对11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和胸腹部进行观察,结果 摄像记录并以微机贮存作进一步处理。结果 沿背部和胸腹部中线分布的红外辐射图像与古典督脉、任脉循行路线一致,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大多数IRRTM的温度高于周围皮温,为高温带,但也有些低于周围皮温,为低温带。背部督脉IRRTM的出现率77.9%,其中通达全程30.9%,胸腹部任脉IRRTM的出现率超过25%。结论 人体体表确实存在IRRTM,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并直观地显示古人所描述的循行路线。  相似文献   
72.
<正> 本工作的目的是观察在循经感传过程中,皮肤血流图的改变是否具有循经的特征。观察对象为10例循经感传显著的成年人,对照组为15例无感传者和18例未作针刺的静卧对照,针刺穴位为右内关,观察经脉为右心包经的前臂段。分别在腕横纹上6厘米和18厘米的两个平面上各取三个点(感传线及共两侧旁开对照各一点),测定局部阻抗血流图。信号通过叠加仪平均加算,观察结果:(一)血流图的振幅:针后血流图的振幅增大,感传线上的增大值大于对照线。无感传者的经线增大值则小于对照线,但P值均>0.05。如排除静卧时血流  相似文献   
73.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热源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态进行了检测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①IRRTM是在人群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可见之于十四经的每一条经脉 ;②IRRTM的皮肤微循环的灌注量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它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③冷负荷实验的结果提示 ,IRRTM的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温度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⑤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明显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⑥针刺时经脉线上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 ,这种效应还可被压迫经脉线所阻断。结论 :①IRRTM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密切相关 ,但其主要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该处能量代谢活跃 ,组织温度较高 ;②经脉线下的相关组织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 ,这一通道的实体包括了多种已知的组织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它的热学特性与其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不同 ;③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弄清与经脉循行路线相关的物质基础、阐明经络的实质提供了一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腹膜外与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36例低位直肠癌需要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和腹膜外造口组,对两组患者造口早期和后期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中位数19个月);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外造口患者造口水肿明显高于腹膜内造口组;后期并发症腹膜内造口组高于腹膜外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内造口组出现1例造口脱垂、1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旁疝,而腹膜外造口组无后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膜外造口后期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腹膜内造口。但是对于远期的并发症将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究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HPV16 E7蛋白表达及DNA病毒载量与调节性T(Treg)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84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作为宫颈癌组,选取同一医院同期手术治疗的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CIN组,另选取42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正常组。对比分析三组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蛋白表达及DNA病毒载量、Treg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HPV16 E6、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及DNA病毒载量、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均高于CIN组、正常组,CIN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及DNA病毒载量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HPV16 E6、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及DNA病毒载量、Treg细胞占CD4+...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EEG4400型脑电图仪和ND-1型脑地形图仪对11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刺激足三阳经膝关节以下穴位所引起的感传均可上行到头面部。另外,还对10名无感传者的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定位精确性进行了专门的观察。结果:对11名足三阳经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观察的结果表明,未加压阻滞循经感传时,在皮层体觉区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同时出现了高电位反应。当以机械压迫阻滞感传,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上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一个反应,面部代表区的反应消失。结论: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7.
阿片受体介导电针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阿片受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方法 采用结扎和再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N)组、心肌缺血模型(M)组、心肌缺血模型+电针(EA)组和心肌缺血模型+纳洛酮+电针(EN)组。电针预适应方法是心肌缺血造模前连续3 d 给予双侧内关穴电针,每次30 min。观察比较MI/R前电针处理对心电图ST段、心肌缺血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束摘取心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N组比较,M组在缺血15、30 min及再灌注10 min时ST段均明显抬高(均P <0.01);与M组比较,EA组ST段抬高幅度明显降低(均P <0.01),而EN组ST段抬高幅度与M组相近,均明显高于EA组(P <0.01)。以梗死区/危险区比值为指标的观察表明,M组梗死区/危险区比值为(54.4±7.5)%,EA组该比值明显低于M组(P <0.01),EN组该比值则与M组相仿,明显高于EA组(P <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组线粒体明显肿胀,呈典型空泡样变,嵴断裂; EA组线粒体肿胀程度较轻,嵴排列较整齐;EN组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结论 电针预适应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结扎引起的ST段抬高,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减轻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可以抑制其保护作用。电针内关穴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阿片受体参与介导电针预适应改善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背景:在无任何外加刺激的自然条件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设计:自身对照的开放性实验。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12在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的学生53名,均自愿参加本观察。男38名,女15名,年龄19~23岁。方法:受试者完全裸露所要观察的部位,安静端坐20~30min,以适应环境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以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6T67红外示踪仪先摄下所要观察部位的红外辐射轨迹一两幅作为针前对照(1s扫描1次),然后开始针刺,选择的穴位为:胆经-光明;心包经-内关;督脉-大椎。刺激电极为1对6.6cm的不锈钢毫针,刺激电流为波宽0.2ms的矩形脉冲频率2次/s。刺激过程中每5~10min摄像记录1次。停止针刺后再摄下一两幅针后的红外辐射轨迹。主要观察指标:红外热像图上的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的红外辐射轨迹。结果:53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1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针刺既能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改变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使之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组织温度的变化又必然与能量代谢的变化相关,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功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老年人社会经济因素与髋骨骨折的关系.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广东省4所医院就诊的581名55~80岁新发髋骨骨折患者作为病例,同期招募性别、年龄(+/-3岁)匹配的广州市社区居民或非骨科相关疾病的病人作为对照.通过面对面访问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及社会经济学情况.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文化程度高、职业体力活动低、收入和社会地位高、城镇居民及近5年经济状况好可降低髋骨骨折风险.在年龄、家族史及社会经济因素间相互校正后,婚姻状况、当前家庭人均收入及近5年经济状况的影响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已婚者髋骨骨折风险是未婚、离异或丧偶者的0.44(95%CI:0.29 ~0.64)倍;家庭月收入最高组是最低组的0.26(95%CI:0.09 ~ 0.77)倍;近5年经济状况较好者风险是较差者的0.32(0.15~0.70)倍.分层和交互作用分析发现,近5年经济状况的影响在男性中更为明显(交互作用P=0.053).结论 社会经济状况较差及无配偶易增加髋骨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静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镇痛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ASAⅡ级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于手术结束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PCA)。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2、4、6、12和24 h静息和运动的疼痛强度(VA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4、6、12 h时段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综合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4、6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4、6、12 h A组SBP、DBP、HR均低于B组(p<0.05),术后4、6、12 h PC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A组均低于B组(p<0.01),A组非常满意高于B组(p<0.05)。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镇痛可以有效地减轻全膝置换术后疼痛以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