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CDF)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神经根病和脊髓性颈椎病,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行脊柱融合术后。手术临近节段退变加速。一些学者考虑该现象可能是由于融合术后导致临近关节活动度丢失造成,长期临床对比研究也发现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相比,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回顾国内外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关节成形术的研究进展,表明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与传统的融合术相比较,它具有保留节段活动度、改善临近节段载荷传递的目的。目前椎间盘置换的初步临床结果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月,采用TSEA治疗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检查,一期清创假体取出滴注2例,清创后假体取出加PR-40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6例;二期翻修采用非骨水泥假体3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髋2例;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评估。结果 4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混合感染,1例细菌培养阴性。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一、二期平均间隔5.5个月。术后平均3年4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1.1分提高至62.9分。结论 TSEA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中碘氟浸泡髓腔和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是主要手段。骨水泥复合万古霉素对耐受甲氧西林金黄色球菌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脊柱滑脱中两种后路固定方法中螺钉局部受力情况。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L5),Panjabi法制备腰椎滑脱模型,固定器械为SINO椎弓根钉及固定棒。应用电阻应变测量法及生物力学测量方法,通过INSTRON5567材料实验机对标本进行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5种状态的测试。实验分为二椎体固定组(A组)和三椎体固定组(B组)。结果二椎体固定组在垂直压缩、前屈、左右侧弯运动时提拉钉所受应力大于三椎体固定组(P<0.05)。结论三椎体固定时提拉钉根部所受应力小于二椎体固定,能够有效降低螺钉因疲劳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的概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以100 ng/ml核激活因子κB( NF-κB)受体配体(RANKL)诱导培养,并同时添加不同溶度的阿司匹林(0,0. 25,0. 5,1. 0,1. 5 mmol/L)培养5天。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的方法来观察破骨细胞诱导生成能力,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其破骨细胞系标志基因,包括组织蛋白酶K( CTSK)、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降钙素受体(CTR) mRNA的表达。裂解不同培养条件的细胞并提取蛋白上样,行western印迹检测NF-κB通道蛋白的表达以及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通道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确定NF-κB的P65的核易位。结果 阿司匹林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随着阿司匹林浓度增加,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其标志性基因TRAP、CTSK、MMP9及CTR的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磷酸化的P65、P50、IKB-a、P38以及氨基端激酶(C-JNK)和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均有所减少,而其非磷酸化的蛋 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阿司匹林同时对NF-κB P65的核易位也表现出抑制效果。结论 在RAW264. 7细胞系中,阿司匹林通过抑制NF-κB系统(P65、P50、IKB-a)和MAPKS系统(P38、C-JNK和ERK)通道的激活来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且在一定范围内和阿司匹林浓度呈正相关。阿司匹林可能具有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潜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51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1例,B级40例,C级28例,D级24例,E级8例.手术方式:前路手术87例,后路手术49例,前后联合入路15例.前路手术方式包括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融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或齿状突空心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手术方式主要为椎板切除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钢板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联合入路一般先行后路减压,解除关节交锁、骨折复位、植骨内固定,再一期行前路椎间盘或次全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结果 15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5个月(6个月~4年)随访.术后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骨折复位满意,颈椎排序及稳定性均获得良好恢复,植骨逐步融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6个月(2.0~4.5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最终随访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3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40例,E级26例.其中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结论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三种入路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脊髓受压方向、颈椎骨折的部位及外伤后残留的脊柱稳定性足选择手术入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ensive pedicle screw,EPS)在腰椎不稳症内固定治疗中的初步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在27例腰椎不稳症患者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采用EPS,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25~72岁,平均49.4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9.4个月。患者应用EPS的合并指征依次是骨质疏松14例,对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翻修3例,术中改钉道重新植钉4例,腰骶椎锚定融合3例.增加额外的矫形力3例。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椎体间骨性融合X线CookSD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观察内固定器械相关情况。结果术后1例椎间盘突出翻修病例合并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于术后23d切口延期愈合,未合并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末见神经、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7.8个月(12~39个月)。27例患者所用EPS均完全膨胀,共81枚,每例用1~7枚不等,平均3.1枚。JOA改善率显效1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5.2%(23/27),其中24例达融合X线标准,融合率88.9%。1例螺钉松动、拔出,融合失败,滑脱复发;1例因术后局部不适于术后3个月取除内固定;1例固定稳定但无融合X线证据。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等骨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对腰椎不稳症的内固定治疗采用EPS是有效的;EPS的应用拓宽了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原因。方法通过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134例全髋置换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找出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18例(13.4%),其中包括: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4例,应激性渍疡1例,发生后脱位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其中有3例死亡。结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有关。只有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仔细、规范,术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对34例重度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数字化三维重建。将数据导入MEM-300-E熔融挤压快速成型设备构建脊柱模型,直观评估脊柱畸形情况,设计手术方案。其中半椎体畸形22例,椎体分节不全、腰椎严重后凸6例,半椎体合并分节不全等混合畸形6例;胸椎(T2~T10)7例,胸腰段(T1l-L2)18例,腰椎(L3~L5)9例;合并脊髓低位或拴系5例,脊髓空洞和骨性纵裂1例;术前侧凸Cobb角50^o-125^o(平均750)。后凸50^o~110^o(平均78^o)。均采用单纯后路畸形矫正及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将消毒后的快速成型脊柱模型于术中指导手术进行。术后复查脊柱X线平片及CT三维扫描。并于术后再次进行快速成型构建矫形后脊柱模型。结果:手术时间3.5~7h,平均4.5h;术中失血400~1500ml,平均1100ml;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扫描示矫形和内固定效果满意,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27例42个先天性半椎体切除彻底,术后侧凸Cobb角5^o-25^o(平均16^o),侧凸畸形矫正率为80%~98%,后凸畸形矫正率为100%,生理曲度恢复正常;7例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的先天性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效果满意,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矫正率丢失不明显。结论:脊柱快速成型能够直观地反映脊柱畸形情况.可指导术前评估、手术计划制定。对手术矫形和内固定操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钉道强化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道局部强化技术及其结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效果.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及加工的钉道局部强化装置,向钉道周壁点状注入CaSO4骨水泥以强化椎弓根钉道.5具新鲜冻存人体脊柱标本,每具随机选取4个腰椎共20个腰椎标本,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为10个区组.设计四种固定方法:A组(普通椎弓根螺钉)、B组(普通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强化)、C组(膨胀式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强化)、D组(普通椎弓根螺钉+钉道内灌注CaSO4骨水泥),随机应用在每个区组的2个椎体共4个椎弓根钉道.分别测试每个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及能量吸收值.从剩余腰椎标本中任意取两个腰椎,应用钉道局部强化技术后利用Micro-CT观察钉道周壁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C、D两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均值及能量吸收值均值高于A组(P<0.01)及B组(P<0.05),B组最大轴向拔出力均值及能量吸收值均值高于A组(P<0.01),C、D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钉道局部强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结合使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可进一步提高螺钉的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60.
局部注射缓释型bBMP对去势绵羊椎体骨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椎体骨强度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6只成年雌性绵羊去势,低钙饲养1年后,经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后确定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通过经椎弓根注射途径,分别在每只动物的L4~L6注射三种药物:实验组A注射20mgbBMP/FS,对照组B注射20mg bBMP,对照组C单纯注射FS。L3椎体设为空白对照组D。术后3个月,采用骨密度测量仪和MicroCT对绵羊腰椎骨密度及骨小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轴向加压实验对腰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对椎体力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绵羊去势1年后,腰椎骨密度平均下降20.6%,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接受实验处理3个月后,实验组A骨密度(1.33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B、C及D组骨密度(1.139g/cm^2,1.163g/cm^2和1.177g/cm^2)。MicroCT分析表明:实验组骨小梁的密度、连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实验组A最大压缩应力、最大压缩应变、能量吸收值及骨质弹性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C及D组。结论bBMP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以促进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椎体的骨密度及骨强量,可以作为局部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的新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