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索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 1例小脑幕脑膜瘤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 :小脑幕切迹外侧缘近岩骨尖 ,向中颅窝、海绵窦、上斜坡生长 7例 ;Ⅱ型 :小脑幕切迹后内侧缘及镰幕交界处 3例 ;Ⅲ型 :起源于小脑幕向CPA生长 6例 ;Ⅳ型 :小脑幕的其他部位 ,包括基底位于横窦、岩上窦及其骑跨型肿瘤 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颅窝生长 )肿瘤 3例 ;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上斜坡生长 )肿瘤 4例 ;Poppen入路切除Ⅱ型肿瘤 3例 ;CPA开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 7例 ;幕上下联合开颅切除骑跨型肿瘤 3例 ;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 1例。结果 :按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 :Ⅰ级切除 4例 ;Ⅱ级切除 8例 ;Ⅲ级切除 9例。结论 :Ⅰ型肿瘤可用颞下经小脑幕或乙状窦前入路获得较高的切除率 ;Poppen’s入路对Ⅱ型肿瘤有较好的暴露及获得良好的切除 ;Ⅲ型全切除常易损伤颅神经 ;Ⅳ型肿瘤大多可全切除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溴隐亭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将GH3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溴隐亭组、NGF+溴隐亭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GH3细胞的成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GF干预后GH3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单独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NGF干预后2、4、6d分别再给予溴隐亭治疗则对GH3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NGF干预后4d及6d时溴隐亭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NGF能促进溴隐亭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采用单纯的观察随访,分析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史,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20例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术后没有经过放疗和药物治疗情况下,观察其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情况.通过随访的MRI图像系统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的月增长率,肿瘤倍增时间,并分析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残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等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 20例患者接受单纯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3.90年,术后第1次随访MRI时患者平均年龄为41.8岁.17例(8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3例(15%)术后残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17例复发的残留肿瘤体积大小平均为4.73 cm~3,随访末次肿瘤体积平均为16.98 cm~3,在平均随访的4.08年内肿瘤月平均增长率为7.87%,肿瘤倍增时间平均为724 d.肿瘤倍增时间与年龄、性别、术后残留体积大小、海绵窦侵袭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肿瘤的自然生长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术后残余体积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残留肿瘤大小和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肿瘤倍增时间以确定恰当的术后安全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25.
26.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纳入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标准是:(1)Knosp分级Ⅲ或Ⅳ级,即肿瘤侵袭海绵窦;(2)血浆泌乳素(PRL)9.1 nmol/L;(3)高PRL分泌症状或占位效应.符合上述标准者80例,其中单纯药物(溴隐亭)治疗21例,首选药物治疗结合手术和(或)放疗组21例,首选手术治疗结合药物和(或)放疗组(首选手术治疗组)38例.残留海绵窦肿瘤行伽玛刀治疗11例.结果 平均随访62个月,MRI检查肿瘤消失57例(71%),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12例,首选药物治疗结合手术和放疗组16例,首选手术治疗组29例.其余23例残留肿瘤均在鞍旁海绵窦内.PRL水平正常者52例(65%),其中首选手术治疗组31例,单纯药物治疗组10例.PRL9.1 nmol/L者7例.视力改善者33例,与治疗前一致者40例,恶化7例.垂体功能低下者9例.结论 对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提倡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首选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手术后仍要服用溴隐亭并进行密切随访观察.海绵窦残留肿瘤可以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肌松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侧方扩散波(LSR)监测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MVD术中LSR监测的206例HFS病人,依据肌松药使用不同随机分为罗库溴铵(ROC)组(76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组(6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药,61例),对比分析3组病人LSR诱导成功率、出现时间和波幅大小。结果 硬脑膜打开前,对照组LSR诱导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ROC组(75%;P<0.01)和cis组(56.5%;>P<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P<0.01]和cis组[(60.9±25.5)min,>P<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P<0.05)和cis组(>P<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P<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P<0.05]。>结论 使用肌松药可导致LSR诱导成功率降低、延迟出现和波幅减小,因此,建议在MVD术中行LSR监测时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或仅小剂量(≤0.6mg/kg)使用ROC。0.05]。>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0.05)和cis组(>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0.01]和cis组[(60.9±25.5)min,>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0.01)和cis组(56.5%;>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经显微手术切除后神经功能保护情况。方法 对4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统计相邻各组颅神经的保留情况。结果 42例中行Simpson Ⅰ切除11例,Simpson Ⅱ切除23例,近全切除8例,肿瘤全切除率81%。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5%,功能保留率为81%,听力保留率71%,听力改善率19%。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巨大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心脏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后再接受颅脑手术的围手术期桥接抗凝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心脏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桥接抗凝的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63岁,因轻微车祸外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侵袭性垂体大腺瘤,拟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然而,术前常规检查发现主动脉瓣钙化伴重度狭窄,遂先行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为改善视力视野,进一步行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在多学科协作下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全切肿瘤,并对抗凝过程顺利进行桥接,患者术后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本病例的回顾分析,希望加强神经外科医师对颅脑手术合并心脏重大疾病的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抗凝过程中围手术期管理的认识,以期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0.
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由于高泌乳素分泌和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治愈非常困难。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停、卡麦角林、诺果宁等)为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症状,缩小肿瘤体积和控制泌乳素水平。肿瘤细胞膜上 D2受体数量的成倍减少是引起耐药的主要原因。单纯手术的治愈率极低。放疗常作为服药后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药物结合显微手术或放射治疗的综合疗法为大家所推崇。基因治疗仍在动物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