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肾包膜下积液为临床少见病,而巨大的肾包膜下积液更是罕见,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巨大肾包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CD20+细胞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浸润程度与移植肾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3例肾移植后穿刺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行CD20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病理结果行半定量分析,根据CD20+细胞在肾组织内浸润程度,分为阴性组48例(N组,CD20+细胞浸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10%)、中度浸润组25例(M组,CD20+细胞浸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10%<50%)和重度浸润组20例(H组,CD20+细胞浸润占肾小管间质面积≥50%)。分析CD20+细胞浸润的程度与移植肾预后的相关性。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穿刺活检后的临床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肌酐、蛋白尿变化及移植肾的生存状况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织活检时间以及移植的次数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活检后12个月的肌酐N组[(276.79±240.78)μmol/L]低于M组[(360.16±290.30)μmol/L];M组低于H组[(466.50±330.53)μmol/L],P<0.05;CD20+浸润组的患者的4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穿刺活检后12个月内,N组穿刺后出现蛋白尿的概率明显低于M组和H组(P<0.05)。结论:CD20+细胞在肾移植内浸润的程度与移植肾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女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总结39例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病因包括:腺性膀胱炎12例、间质性膀胱炎6例、膀胱黏膜鳞状化生1例、放射性膀胱炎1例、不明原因4例、尿道口狭窄15例。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膀胱黏膜电灼、膀胱灌注、尿道扩张等方法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4例,好转3例,有效率94.8%(37/39)。无效2例。结论女性LUTS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4.
肾移植术后少尿或无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尸体肾移植术后发生少尿或无尿患者30例,其中有2例无尿时间长达8~12周。均采取严密观察肾脏血供、常规透析、仔细防治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积极等待”的方法予以治疗,大部分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2例长时间无尿的患者亦恢复了正常肾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移植肾少尿或无尿有较大帮助,采用“积极等待”的方法治疗肾移植术后的少尿或无尿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移植肾切除对患者血中抗HLA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LAT抗原板、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特异性抗HLA-Ⅰ类、Ⅱ类IgG抗体水平,比较分析37例致敏患者移植肾切除前后抗HLA抗体水平。结果 37例患者中,术前抗HLA-Ⅰ类抗体升高9例(24.3%),Ⅱ类抗体升高12例(32.4%),两类抗体均升高者16例(43.2%)。移植肾切除后3、6、12个月时的抗体总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例术前Ⅰ类抗体升高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抗体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9例(36.0%),术后12个月时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8例(32.0%)。术后Ⅰ类抗体下降至正常或〈20%者,术前均〈30%。28例术前Ⅱ类抗体升高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7例(25.0%),术后6个月内抗体水平未下降者,此后下降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对等待再次移植的PRA升高患者不应一律行移植肾切除,轻度致敏(PRA〈30%)患者宜尽早切除移植肾。  相似文献   
76.
尸体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的24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先用环孢素A,后因肝功能异常,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而改用FK506的40例患者,大部分排斥缓解,肝功能改善;FK506的主要副作用有血糖升高(10.9%)和肾毒性(4.7%),结论:FK50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77.
CD30为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中的一员[1].CD30+ T淋巴细胞活化后,其CD30分子细胞外部分被蛋白酶切断,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5 000的可溶性CD30分子(sCD30)[2].最近的研究表明,术前及术后血清sCD30水平高的肾移植受者,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移植肾预后较差[3-7].本研究检测了231例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血清sCD30的水平,以探讨依据血清sCD30水平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肾脏组织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肾脏功能及组织是否会造成损伤,笔者对4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尿N-Z-酰-β-葡萄糖苷酶(NAG)、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测定。发现Cr、BUN属正常范围,在评价肾功能损害方面意义不大,而尿NAG、β2-MG则明显升高(P<0.01).提示肾组织有损伤。据此,笔者主张两次治疗期间隔应不少于1~2周,每次冲击次数以2000次为妥、低能量、高冲击频率治疗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肾移植术后合并月经量过多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月经量过多患者采用LNG-IUS治疗,治疗后1、3、6、12、18随访,观察血压、体重、阴道流血,副反应,妇科检查观察尾丝长度变化,彩色超声监测LNG-IUS位置变化,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结果:3例患者放置LNG-IUS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快速恢复正常,并长期维持,随访时间内监测肝、肾功能及脂代谢无明显变化。结论:LNG-IUS治疗肾移植术后月经过多效果明显,对移植肾的功能及全身代谢无明显影响,可能成为治疗肾移植后因月经过多致贫血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螺旋CT三维成像评估活体供肾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术前供肾血管的影像学评估对选择合适供肾及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显影对活体供肾血管的显示水平。 方法:术前对59例活体供肾者进行CT血管显影检查,三维重建肾脏动脉显像,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血管情况,并与术中描述的血管情况对比。分析CT血管显影检查肾脏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结果与结论: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肾动脉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6% ,90.5%。50例供肾为单支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1%,92.9%。在6例有两支肾动脉供肾中,螺旋CT血管显影敏感性和准确度均下降为83.3%。3例供肾有3支肾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66.7%。螺旋CT血管显影对多支肾动脉总的诊断准确度为77.7%。说明无创、立体直观的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可以准确地预测90.5%以上供肾动脉血管情况,是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