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52.
目的 探索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CTA)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并与二维超声数据对比,评价两者与术中外科测量数据的相关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53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10~77(42.9±18.3)岁.收集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和主...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82岁.吞咽困难半年余,进行性加重2个月.外院行钡餐造影提示颈段食管软组织弥漫性增厚,可能累及胸段食管.CT示环后区下部稍偏右侧见弥漫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中等,增强显著,边界欠清楚,向下侵犯食管上段达胸骨柄上方水平.考虑为下咽癌侵犯食管上段可能(图1).于我院行食管镜提示颈段食管狭窄,黏膜光滑,无溃疡.考虑颈段食管狭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总结巨大肺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9例引入血管直径>5 mm的巨大肺动静脉瘘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介入治疗前患者均接受右心导管检查和肺动脉造影术以了解瘘管的形态、大小和走行,确定拟栓塞的引入血管并准确测量血管直径。选用Amplatzer Plug或国产PDA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9例患者共计引入血管11条,均封堵成功;共置入Amplatzer Plug 6枚,国产PDA封堵器4枚。术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对于引入血管直径>5 mm的巨大肺动静脉瘘,Amplatzer Plug或国产PDA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肺切除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n=32)和全肺切除组(n=15)。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和第8天,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心率(HR),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mPAP、HR和RVEDV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RVEF则显著降低(P<0.05),全肺切除组的改变更显著;肺叶切除组手术前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肺切除组术后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8天,肺叶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肺切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切除手术尤其是全肺切除可引起右心功能降低,应尽可能以袖式支气管和血管成形术替代全肺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手术相关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8~357 min,平均(266.4±6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6~286 min,平均(200.6±47.9)min。1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包括渗血4例,并发纵隔炎1例。术后随访2~38个月,平均(22.3±12.6)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而再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结论以保留主动脉瓣的带瓣人工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其在评估肥厚性重构所致的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0%)的各类心肌肥厚(左室壁厚度≥12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进行检查,先通过M型超声计算出相对室壁厚度(RWT),然后取心尖四腔观分别采集二维和实时三维全容积(RT3D)图像。应用QLAB6.2在机量化分析软件分别获取MAD相关参数(包括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和左室长轴缩短率)和经RT3D图像测得左室射血分数(RT3D-LVEF);计算三维心肌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心肌肥厚患者中RWT<0.45且LV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归入肥厚正常几何构型组(HNG组),其余归入肥厚重构组(HR组);以46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NG组、HR组和正常对照组的RT3D-LVEF均在正常范围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的MAD各值和LVEDVI均显著低于HNG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对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 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 > 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 < 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0.
张本超  吴卫华 《新医学》2000,31(10):606-606
1病例报告 女,4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年于1999年3月5日入院。患者自幼生长发育正常,无紫钳,日常生活及工作未见异常。1年前感冒后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伴轻度紫绀。初时未曾治疗,后来气促渐重,经外院胸部CT检查发现“两下肺结节影”及心脏杂音而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血压14.7 kPa/9.33 kPa。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口唇无紫钳,双肺未闻于、湿 音,两下肺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心率72次/分,心律整齐,心尖区收缩期杂音1/6级,肝、脾未扪及。杵状指阳性,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