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胸腰段是发生脊柱脊髓损伤的最常见部位,致残率高,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应用GSS-Ⅱ型内固定系统后路整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报告经颅脑CT检查定性、定位的177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全部病例均除外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紊乱。其中70例患者随访一个月,以观察脑血管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变化规律。本组病例脑出血77例,男47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岁;脑梗塞100例,男79例,女周例,平均年龄62岁。结果1、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率66.7%(118/177),其中脑血心电图异常率82%(63/77),脑梗塞心电图异常率55%(55/100),经X’检验,P<001,差异显著。2、不管何种类型的脑血管病,其心电图异常均以ST-T改变最常见,脑出血为28%(2…  相似文献   
63.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41例分析)陈国瑞,李希圣,蔡若慰,林健康,吴凌峰,钱加强,蔡敦保,黄丽丽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以冠心病及急性脑血管病ACVD为多见。文献报道,糖尿病人死于脑血管合并症者为非糖尿病的两倍以上。研究糖尿病...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比研究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共计15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A和DSA 2项检查,比较两者在病因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 所有病例中,CTA检出动脉瘤68个,DSA检出78个;CTA检出血管畸形6例,DSA检出15例;CTA检出烟雾病23例,DSA检出22例;CTA检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DSA检出6例;CTA检出血管狭窄26例,DSA检出21例;CTA阴性32例,DSA阴性19例。以上烟雾病、血管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瘤、DAVF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和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方面有所差异,对烟雾病、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对血管畸形、DAVF或血管远端动脉瘤检出率CTA不如DSA敏感。对于脑出血患者,CTA阴性者还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慢性间断缺氧对老年期大鼠脑白质的影响。方法建立老年期SD大鼠慢性间断缺氧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室旁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微丝H+L(neutofilament—H+L,NF-H+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并行图像分析;电镜下观察大鼠脑内髓鞘、轴突的超微结构。结果慢性间断缺氧可使老年期大鼠脑白质MBP、NF-H+L表达减少及GFAP表达增加(P均〈0.05),MBP与NF-H+L呈高度正相关(R^2=0.908,P〈0.01)。电镜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大鼠脑内可见较多的髓鞘脱失、轴突受损。结论慢性间断缺氧可对老年期大鼠脑白质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髓鞘脱失、轴突变性以及神经胶质增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在骨髓炎兔的实验模型中,载骨形成蛋白2联合肌肤生一期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0.5)kg,制备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并于术后4周进行模型验证。将30只兔慢性骨髓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于病灶清除后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A于病灶清除及骨缺损处植入肌肤生;治疗组B于病灶清除及骨缺损处植入载骨形成蛋白2-肌肤生。术后8周通过血液生化、微生物、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查进行治疗作用评价。结果:造模术后4周,30只骨髓炎兔模型验证成功,其中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造模术后2周及4周模型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P<0.05),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治疗术后8周,血液指标检测,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治疗A与治疗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术后8周,骨缺损面积测量,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及骨矿化密度大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B组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及骨矿化密度大于治疗A组(P<0.05),骨缺损修复接近完全,骨体积与骨密度显著升高。治疗术后8周,骨组织病理学检测,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HE染色指标成骨细胞数/骨组织面积(N.Ob/T.Ar)、成骨细胞数/骨组织周长(N.Ob/B.Pm)高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B组的N.Ob/T.Ar和N.Ob/B.Pm大于治疗A组(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骨组织周围TNF-α和IL-6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率少于模型组(P<0.05),但治疗组B与治疗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载骨形成蛋白2-肌肤生联合应用能共同促进骨修复,并减轻病灶部位炎症,可以一期治疗兔慢性骨髓炎,为骨髓炎临床治疗策略制订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促进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使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及出血并发症情况。方法 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我科发病4.5小时以内的17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组为静脉溶栓后给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135例,对照组为静脉溶栓时未给予丁苯肽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5例。结果 最后总计纳入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间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心脏病(不包括房颤)、房颤、吸烟、嗜酒史、既往体健及入院的NIHS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治疗组男性6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8.5±12.9,溶栓后合并出血者为22例(20.4%);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9.1±12.2,溶栓后合并出血12例(40.0%);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 d随访,丁苯肽组预后良好者68人(63.0%),对照组10人(33.3%),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可提高90d疗效,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8.
背景:成体神经干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它存在于特殊的微环境中,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可作为内源性干细胞来源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目的:归纳总结神经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研究与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1989至2012年)数据库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1至2012年),检索词分别为“神经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和“neural stem cells;microenviroment;regulation”。 结果与结论: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且分析全面、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与以及质量较差文章,共检索到379篇英文文章,131篇中文文章,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64篇文章。微环境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如血管及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细胞外基质与神经干细胞关系密切,在成体神经干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调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基因调控。成体神经干细胞与微环境两者之间的研究将为神经组织的修复带来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9.
饶伟  曹文锋  项正兵  刘世民  周勇良  吴凌峰 《江西医药》2021,56(10):1645-1647,167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发病2周以内的12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总计筛查出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总人数比达7.45%,另外设对照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人,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因为有6例患者不符合入组要求被剔除,最后有21例手术患者和66例非手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最后非手术组有41例最终完成随访,有2例随访期间并发脑梗死,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事件.手术组21人最终完成随访,其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2人,后随访终点无不良事件发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手术治疗43人,手术期间并发症3人.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类型,介入或开颅夹闭治疗安全有效,短期内服用抗板治疗不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但长期预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70.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