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例患者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运用后处理技术显示各种解剖畸形,将CT检查结果 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心内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2%和92%(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和75%(P<0.05).绪论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新型靶向药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能谱CT成像能力.方法 合成具有靶向A549细胞毒性的靶向药物,使用2.5、5、10、20、40 μmol/L靶向药物及吉非替尼分别体外培养A549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对 0、1.87、3.75、7.5、15、30 mmol/L靶向药物及吉非替尼进行能谱CT GSI模式扫描,分析两种药物细胞增殖抑制率与CT值差别及靶向药物碘浓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关系.结果 靶向药物及吉非替尼可随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A549细胞增殖,浓度超过10 μmol/L时,靶向药物抑制率高于吉非替尼(P<0.05);能谱CT GSI模式扫描,靶向药物CT值及碘浓度值明显高于吉非替尼(P<0.05);靶向药物碘浓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r=0.998).结论 新型靶向药物在很好的抑制A549细胞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CT成像性能;利用能谱CT基物质成像能够准确反映不同浓度溶液的碘含量.  相似文献   
83.
赵小英  李志洁  宋建  陈晶  吴兴旺  刘斌 《安徽医药》2020,24(6):1177-1180
目的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发病特点、多排螺旋 CT(MDCT)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 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病人临床资料,男性 5例,女性 1例。 1例为突发腹痛半天, 5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6例中 1例接受 CT平扫,其余 5例接受 CT平扫及增强扫描。 6例病人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手术肾上腺占位切除治疗。结果 CT平扫时密度均匀或伴有斑点状钙化影,边界清晰,张力较低,沿组织间隙生长, CT值约 10~20 HU,5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病人内分泌检查均无异常。术前诊断正确 2例,误诊 4例。 6例病人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病理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罕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易误诊。病人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伪足征”及轻度渐进性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对其特征性的把握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病理学检查为确诊依据。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保留肾上腺的病人可行机器人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MDSCT)在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病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COVID-19确诊患者(普通型)的初次胸部MDSCT图像及其中15例随访患者的20次复查MD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次MDSCT图像COVID-19病变分布以双侧(36/40,90.00%)、胸膜下外带(38/40,95.00%)显著,累及5个肺叶者占70.00%(28/40),90.00%(36/40)病变形态为斑片状、片状及不规则形。40例患者中早期16例,进展期24例,未见消散期病例。早期MDSCT表现为两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病灶(GGO),18.75%(3/16)伴淡薄实变,31.25%(5/16)伴明显实变;进展期患者均见不同程度实变。随访15例,4例病变吸收,密度变淡,面积缩小,由进展期转为消散期;11例较前进展。结论 MDSCT可评估COVID-19患者肺内病情变化,对于早期诊断COVID-19及随访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5.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在诊断克隆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肉芽肿性炎性病变,其特征是肠壁节段性受累和透壁性炎症.可以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但以末端回肠和近段结肠最易受累[1].70%的病变位于小肠,其中30%位于末端回肠[2].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或黏膜下层水肿,黏膜面溃疡形成,进而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壁纤维化、穿孔,甚至瘘管、窦道形成,造成肠周脂肪、肠系膜以及邻近组织、器官受累.病变肠管呈节段性改变,故又称其为节段性肠炎.临床上诊断CD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和肠镜检查,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和真正意义上的各向同性扫描[3],使得运用CT来诊断肠道疾病成为可能.目前临床上对小肠病变的检查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就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在诊断小肠CD中的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患者 男,15岁。突发头痛、头晕、呕吐2d入院。体检:神清,瞳孔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活动自如,指鼻试验(+),肌力Ⅴ级,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颈抵抗(+),Kernig征(-)。心率76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7.5℃,血压158/98mmHg(1mmHg=0.133kPa)。腹软,肝脾未及,肛门及生殖器正常。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53岁,因反复下腹痛2个月余入院.近2个月来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检测血常规、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胸腹部立位X线摄片均未见明显异常.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本院胰腺炎患者的门诊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以及入院诊治,对其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并对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本次胰腺炎临床实验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症程度,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为:乌司他丁组:共有患者32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乌司他丁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共有患者32例,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进行诊治。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疗程治疗,乌司他丁组32例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22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5%。同时从有效时间、血脂肪酶、淀粉酶等数据分析,乌司他丁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加入乌司他丁药物,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希望能过在今后治疗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9.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41例诊断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拟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探讨其术前误诊、漏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诊断情况、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33/41,80.5%)、腹部包块(19/41,46.3%)常见,并发症中以消化道出血多见(7/20,35.0%)。术前拟诊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者6例(14.6%),未定性诊断的25例(63.4%)患者主要系内镜病理未证实或影像学检查征象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的9例(22.0%)患者术前分别被诊断为单纯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结肠癌、阑尾病变、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论加强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认识,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加强与内镜、影像、病理科医师的交流协作,将有助于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0.
汪军  王乐  吴兴旺 《安徽医药》2013,17(2):240-241
目的对比能谱CT前瞻性门控及回顾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辐射剂量,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扫描方式。方法筛选113名病人进行前瞻性门控及回顾性门控冠脉扫描,计算扫描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瞻性门控扫描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3.45±0.92)mSv远低于回顾性门控扫描辐射剂量(13.25±2.95)mSv。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前瞻性门控冠脉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