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究基于CT结肠虚拟内镜(CTC)成像的结肠影像学特征在预判不完全结肠镜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同时做过CTC和结肠内镜的患者71例,依据结肠镜是否到达回盲部,分为完全组30例和不完全组41例.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和影像学特征(乙状结肠顶高、结肠长度、仰卧位腹围、曲折度),分析出与不完全结肠镜...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CT虚拟结肠镜(CTVC)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6例结直肠癌患者清洁肠道后,应用GE LIGHT SPEED64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运用CTVC技术当中的容积再现(VR)、导航技术、多平面重建(MPR)、360°大视角解剖视图、透明技术(RaySum)对图象进行后处理,并将结果与常规结肠镜(CC)、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DCBE)比较。对57例直肠癌患者.在肛缘以金属条作标记,在360°无折叠视图上测量病变下缘距肛缘距离。[结果]CTVC对结直肠癌占位诊断灵敏度93.75%;特异度92.60%;假阳性率7.41%;假阴性率6.25%;准确率93.50%;阳性预测值97.83%;阴性预测值80.65%。CTVC与纤维结肠镜相比检查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TVC、CC及DCBE之间以及分别与术中所见比较其肿瘤病灶数,肿瘤沿肠管纵径及大体形态分型的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C运用360°大视角解剖视图较准确地测量了肿瘤距肛门的距离,CTVC所测距离与术中所见及直肠指检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结肠镜所测距离与CTVC及术中所见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VC能获得准确详细的肿瘤肠腔内外及肿瘤远近端信息,并且可反复观察,尤其适用于临床上对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肠腔高度狭窄结肠镜不能通过,尚能行肠道准备的结直肠癌患者。还能较为准确的测量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指导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3.
有关CT值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已有相关的文献报道[1-6].但此前的研究多是基于混合能量成像的基础上进行的.笔者以GE discovery HDCT设备为平台,探讨能谱CT单光子成像在定量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吴兴旺  王朝阳  沈彦 《颈腰痛杂志》2014,(3):239+238-239,238
1病案资料 患者女,40岁。主诉:腰痛伴活动受限1年余。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酸痛,长时间坐位及下蹲后站起后加重,在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提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经卧床休息腰部症状可缓解,疼痛不向他处放射,平时症状不明显,未进行其他相应治疗,后感酸痛逐渐加重,就诊于我院并行摄片提示“腰5椎弓不连伴滑脱”,遂收住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变直,未见明显侧弯畸形,腰5-骶1棘间隙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肌肉无痿缩、肌张力无增高、感觉正常,马鞍区皮肤感觉正常,病理反射阴性。腰椎CT提示:腰5椎弓结构不连续,小关节毛糙、硬化,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图1、2);腰椎MRI:腰5椎体略前移,两侧椎弓结构欠规则,部分椎体前后缘变尖;腰5-骶1椎间盘及腰椎峡部信号减低,椎间盘并超出椎体后缘,压迫硬膜囊及两侧神经根;腰髓信号无明显异常(图3)。入院后诊断为:腰5峡部裂;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在全麻下行腰5峡部裂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植骨横突融合术,术中见腰5双侧峡部不连,以右侧为重,峡部不连接处骨质硬化,形成假关节,无明显微动,并且腰5下关节突处骨质缺失,假关节处有大量增生滑膜组织,呈土黄色,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于腰5-骶1双侧置入椎弓根钉并分别连接短棒。予仔细清除峡部增生滑膜组织,取右侧髂后上棘骨质并剪成骨条备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髂骨条植于双侧峡部,以丝线逐层缝合切口。术中取出滑膜组织病理送检结果为: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图4、5)。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能谱CT扫描钙基图及水基图区分体外不同成分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 已知单一成分(尿酸结石8枚,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0枚,胱氨酸结石6枚,碳酸磷灰石结石18枚,一水草酸钙结石24枚)的66枚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每肾上、下肾盏及肾盂各放2枚结石,并将其浸入水箱中,采用GE能谱CT行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扫描,测量GSI图像的钙基图值与水基图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结石钙基图值与水基图值的差异.上述结石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钙基图及水基图中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04.327,67.407,P值均=0.000).组间两两比较,水基图上六水磷酸铵镁结石与胱氨酸结石(P=0.063)、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P=0.347)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结石间钙基图及水基图测量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扫描水基图可以区分出尿酸类结石与非尿酸类结石.钙基图可以区分出尿酸结石、六水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  相似文献   
66.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用免疫方法研究青光眼的病因机制已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各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各国学者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见表一),故至今仍未有可信服的证据说明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通过测定53例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体液免疫指标,以便进一步探讨免疫与青光眼病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阔筋膜结合锚钉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锚钉结合阔筋膜治疗腓骨肌腱滑脱。方法 :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自体阔筋膜条编织后结合带线锚钉重建腓骨肌腱上支持带治疗腓骨肌腱滑脱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4~23岁,平均17岁。术前均存在踝关节疼痛,不能剧烈运动。结果 :12例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无感染、不愈合。所有患者定期复查,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术后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运动功能恢复,踝关节功能应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平均(91.92±3.17)分。结论:阔筋膜结合锚钉治疗腓骨肌腱滑脱具有取材区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高分辨宽体探测器CT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62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检者心率分为高心率组(心率≥75次/分,32例)及低心率组(心率<75次/分,30例)。所有受检者完成扫描后,机器自动选择最佳时相并结合SSF技术进行重建,得到标准重建和SSF重建2组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应用双盲法进行分析,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改良的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将冠状动脉分为15节段,以Li Kert 4分制评分标准对各血管节段进行评分,仅对血管节段评分达2分及以上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血管节段在SSF前后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 62例冠状动脉第1~4、6~14段血管在使用SSF后图像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第5、15段血管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心率组应用SSF改善图像比例(20/30)高于低心率组(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SF技术可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尤其对于高心率受检者,图像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0.
周建华  吴兴旺 《安徽医学》2023,44(12):1448-1451
目的 探讨基于三期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WHO/ISUP核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36名ccRCC患者的3期(平扫期、皮髓质期、实质期)CT图像和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人工手动分割病灶后提取三期影像组学特征,并对提取得到的特征进行降维,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组学特征并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3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为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LR)。模型的诊断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15个有价值的特征用来构建模型,在测试集中3种机器学习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97、0.753、0.761。结论 基于三期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ccRCC的WHO/ISUP级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