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 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虚拟结肠镜技术在显示直径≤3 mm的结肠凹陷性病变中的优势.方法 洗净的新鲜猪结肠1段(约20 cm),将其翻转后计数出肠壁上自然形成的小溃疡性凹陷性病变并对其直径进行测量,再次将其翻转并向内充入空气,两端结扎后固定于水箱中.采用64层螺旋CT对模型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经0.625 mm重建后传至工作站,分别采用2D平面视图、360°解剖视图和3D腔内视图3种技术对事先标记的凹陷性病变进行探察,将3种技术中显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41枚直径1~3 mm的小凹陷性病变中,3D腔内视图、360°虚拟解剖视图和2D平面视图上分别探测出39枚、 32枚和20枚;敏感性分别为95%、78%和49%.结论 3D腔内视图对于结肠小凹陷性病变的显示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MSCT)对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进行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包括舌体长度、舌体最宽处的宽度、中纵切面面积,舌体厚度。通过OSAHS患者与正常人、轻度OSAHS患者与中重度OSAHS患者舌大小的各指标的比较,研究舌体大小与OSAH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个体的舌大小测量参数的测量均值均小于OSAHS患者个体(P<0.05);轻度OSAHS患者舌体大小的各指标测量均值均小于中重度OSAHS患者(P<0.05);舌体大小的临床分级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舌大小和OSAHS发病密切相关,特别是中重度OSAH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见光作光源观察视网膜裂孔时,其所显示颜色不易与网膜出血鉴别。笔者采用Canon公司产的CR3—45NM型非扩瞳眼底照像机(Nonmydriatic Camera NMC),以红外线光源作眼底检查,直接观察NMC的监视器时,视网膜裂孔呈现白色反光斑。此现象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DCT在诊断、鉴别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及评价其临床疗效中的的价值.方法 对10例HVOD住院患者行MDCT肝脏三期扫描,在工作站中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肝脏血管成像,分析HVOD在MDCT上的表现.10例MDCT诊断为HVOD患者中,1例肝穿证实,9例结合临床和MDCT表现得出诊断结果.结果 1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腹水、胆囊壁增厚、肝大但尾状叶大小形态正常;肝静脉均未显影而门静脉通畅;肝实质强化不均匀,门静脉期呈"地图样"强化;6例门静脉周围水肿;下腔静脉各段显示通畅.结论 MDCT结合MPR和血管成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HVOD及评价其临床疗效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模型试验,探讨能谱CT扫描所测量CT值与碘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GE公司标准体模,内装8支不同浓度含碘溶液,依次为0.4、0.7、2、5、10、20、30 mg/mL及50 mg/mL.使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及传统混合能量(80、100、120 kVp及140 kVp)扫描,球管转速为0.8 r/s,选择相同层面,测量相同大小感兴趣区内含碘溶液的CT值.对各管中碘浓度和相应C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GSI(50~140 keV,间隔10 keV)及传统混合能量扫描模式下,CT值与碘浓度均呈线性正相关.采用GSI模式所测CT值在与碘浓度间拟合度(r2=0.998 24~0.999 96)较混合能量模式(r2=0.996 40~0.997 36)更佳,且可以通过调节keV改变组织间CT值对比.结论 采用能谱成像技术可以得到单能量图像,该图像下可以得到更精准的CT值,与传统混合能量扫描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碘含量的高低及碘浓度的变化,适合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实验研究64层螺旋CT虚拟结肠镜360°虚拟解剖视图技术在测量直肠癌距肛门距离中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洗净的新鲜猪结肠1段(约20 cm),人工模拟直肠肿瘤样病变10枚.将模拟病变依次固定于猪结肠内,向模型内注入空气后浸入水箱中.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对模型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经0.625 mm重组后传至AW 4.2工作站,运用虚拟结肠镜的专用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在360°虚拟解剖视图中对肿瘤远端距起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每个病变的距离测量10次,取其平均值.将测量距离的平均值与病变真实距离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360°虚拟解剖视图中,10枚模拟病变距测量起点间的距离均较准确地被测出,数值与实际距离均较接近,少数结果 略大于实际距离.模拟病变距起点的实际距离为10 ~145 mm,平均77.5 mm;在360°虚拟解剖视图上测量的结果 为9.6~142.4 mm,平均76.5 mm,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961). 结论 64层螺旋CT虚拟结肠镜360°虚拟解剖视图技术能较准确地测量直肠癌距肛门的距离,能够为外科直肠癌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能谱CT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能谱CT扫描。采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病变组织碘浓度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绘制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1.41×100 μg/ml(-2.25×100 μg/ml,0.16×100 μg/ml)、-0.10(-0.31,0.12)、7.25(7.17,7.40),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13×100 μg/ml(-1.46×100 μg/ml,1.44×100 μg/ml)、1.01(-0.19,2.04)、7.17(7.13,7.4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腮腺良性肿瘤分别为9.65×100 μg/ml(4.29×100 μg/ml,18.37×100 μg/ml)、0.69 (0.31,1.59)、7.89(7.71,9.15);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18.04×100 μg/ml(12.5×100 μg/ml,20.98×100 μg/ml)、1.56(1.29,2.65)、9.22(9.11,9.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73、-2.43、-3.01,P均<0.05);静脉期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动脉期碘浓度>18.90 μg/ml、曲线斜率>1.247、有效原子序数>9.05为阈值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7%、75.0%、91.7%,特异度分别为79.5%、71.8%、82.1%。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参数成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畸形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经64层CT诊断的CVM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资料及其中1例CVM患者的CT脑血管灌注(CT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动脉期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38处CVM病灶可以显示,但30处显影较浅淡;静脉期MIP上38处CVM均清晰显示,可见细小扩张的髓静脉呈典型的水母头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1例脑出血吸收期患者行CTP,发现在血肿区脑实质血流灌注明显减低,血肿旁脑实质血流灌注稍减低,而CVM引流区域血流灌注显著增高。结论64层CT具有各向同性的优势,脑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CVM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外伴发的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体外区分肾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 168枚经外科手术取出的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行能谱扫描( GSI)及常规120 kVp扫描.测量计算GSI图像上结石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钙水比值(CWR)、能谱衰减曲线斜率、50 keV单能量CT值及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结石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成分单一的结石108枚,其中尿酸类结石组13枚、鸟粪石结石组24枚、胱氨酸结石组14枚、磷酸钙结石组18枚、草酸钙结石组39枚.结果 5组结石的Zeff、CWR、50 keV单能量CT值、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及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尿酸类结石组为7.4±0.4、0.0085±0.0021、(503±168) HU、(495±106) HU、-0.77、鸟粪石结石组为11.8±0.9、0.1743±0.0677、(1056±290) HU、(799±165) HU、18.72,胱氨酸结石组为11.2±0.6、0.1253±0.0297、(740±172)HU、(565±129) HU、12.79,磷酸钙结石组为16.0±0.4、0.6781±0.0952、(2567±178) HU、(1602±200) HU、37.14,草酸钙结石组为15.4 ±0.4、0.5683±0.0759、( 2267±385) HU、( 1489±284) HU、36.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内两两比较,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比值及5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能谱CT成像为区分肾结石成分提供了新的方法,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比值及50 keV单能量CT值,3个指标均可以明显区分尿酸类、鸟粪石类、胱氨酸、磷酸钙类及草酸钙类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