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小切口胆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6例ACST患者行小切口胆管引流术,在右上腹肋缘下4~6 cm切口开腹,切开胆总管经胆道镜探查及取石,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结果 小切口行胆管引流成功327例(87.0%),49例(13.0%)因操作困难延长切口8~10 cm.术后34例(9.0%)并发肺部感染,发生残余结石57例(15.2%),胆漏11例(2.9%),死亡2例(0.5%).结论 ACST采用小切口行胆管引流,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2.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胃毕Ⅱ式术后)发生肝胆管结石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解剖关系改变,诊治问题特殊,我院自1991年4月至2006年2月采用小切口行胃毕Ⅱ式术后胆总管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术2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42~64岁,平均53.5岁。临床表现: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及黄疸等胆管炎症状者18例,反复右上腹疼痛23例,梗阻性黄疸13例。手术史:结肠前胃空肠吻合3例,结肠后胃空肠吻合20例。术前23例均接受ERCP检查,其中17例(73.9%)成功并提示肝胆管结石,6例ERCP失败者B超提示肝胆管结石。ERCP或B超提示…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介绍右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使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深静脉导管。从右颈外静脉切开置管于上腔静脉。结果:取得良好效果。54例全部置管成功,51例顺利完成计划治疗,平均置管时间13d。该技术较其它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简单,成功率高,容易固定和护理。本级术中无1例出现合并症,仅有1例继发感染。结论:右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2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病因,观察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胃区门静脉高压、脾大、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等其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多由胰源性因素引起。脾切除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术中防治胆管末段残余结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采用在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注水加压法防治胆管末段残余结石469 例的临床资料,并在手术中确保胆管末段无残余结石。结果 术中胆道镜加压注水冲开胆总管下段Oddi括约肌见到壶腹有“哑玲状”结构17例,其中有结石11例,均用网篮取出胆管末段结石。3例(0.64%)术后第2日出现上腹痛,1 周后彩超和MRCP证实胆总管有残余结石,及时用治疗性ERCP取出残石。结论 胆总管手术中采用胆道镜加压注水方法防治胆管末段残余结石技术,既简单又实用,能有效进一步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的病因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经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4例VBDS患者的临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34例VBDS患者的平均年龄(35.5±6.3)岁,男女之比为2.1∶1,临床表现以黄疸、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常见病因有:先天性畸形、恶性病变、缺血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中毒因素、特发性等。早期治疗以激素及对症观察治疗为主,晚期需要肝移植治疗。随访1~18年,2例(5.9%)治愈,4例(11.8%)黄疸时好时发,11例(32.4%)长期轻度到中度黄疸,17例(50.0%)死亡。结论 VBDS成年人多见,多为后天因素所致;儿童少见,多为感染和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不同病因引起的VBDS预后和转归不同。早期干预预后较好,发展至终末期肝病需要肝移植。ERCP和MRCP结合临床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24年间采用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口括约肌狭窄、重症急性胰腺炎(ANP)、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与胆管镜联合应用、胃毕Ⅱ式术后胆总管结石850例的临床经验.结果:全组病例EST成功812例(95.5%),38例(4.5%)失败.32例(3.8%)合并消化道中等量出血,19例(2.2%)并发轻度胰腺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或联合胆管镜解决胆胰临床问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
胃BillrothⅡ式术后胆管结石内镜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胃毕Ⅱ式术后胆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在137例胃毕Ⅱ式术后患者进行ERCP检查的同时对34例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4例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结果137例ERCP中成功109(79.6%)例,失败28(20.4%)例。34例EST和4例EPBD后取石治疗,成功35(92.1%)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4例。全组诊疗中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病例。结论对胃毕Ⅱ式术后胆管结石者可成功实施ERCP检查及EST治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镜治疗时机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镜治疗的时机问题,这可能是影响内镜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分为3组进行对照研究,即A组23例、B组23例、C组25例,不同时间段给予内镜治疗,观察内镜操作并发症、失败率和胰腺炎治疗后的转归。结果2007年1月立项,截止2009年8月完成71例,成功率84.5%,内镜治疗失败率、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镜治疗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内镜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发病24h内,24~72h是第二安全时机,支持内镜常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40.
吴先麟  赵元勋  张光全  廖忠  何芳 《四川医学》2011,32(11):1770-177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80岁以上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中47.2%(25/53)并存内科疾病,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诊断急性胆囊炎32.1%(17/53),坏疽性胆囊炎15.1%(8/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4/53),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左心衰竭1例。结论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合并症,熟练操作技能,高龄患者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适应证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