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评价MRI诊断骨软骨瘤恶变的价值,探讨该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路线。方法从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变者,回顾性观察其MRI检查表现,并与临床、X线作比对。结果X线能确定1例,怀疑1例;MRI扫描能确定4例,怀疑1例。结论MRI对于诊断此疾病有良好的价值,远远高于临床和X线的判定。X线检查可作为筛查或复查的检查手段。青春期后,临床表现为疼痛、骨软骨瘤进行性增大、骨软骨瘤邻近出见表皮溃破或静脉曲张、体检发现肿块固定且边缘不规则的患者,应及时行MRI检查。如MR!检查仅发现骨软骨瘤钙化灶内有部分为软组织替代,应注意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的评估价值;并研究血压水平与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方法收集经MSCT检查诊断为AD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5例患者按照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内膜初始破口是否清晰及内膜瓣是否全程清晰3种属性分别分组,对3种属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影响内膜初始破口观察的因素,并研究血压水平与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结果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清晰28例,观察不清7例。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为0.10~5.30 cm,平均(1.46±1.36)cm。内膜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关系密切(rs=0.573,P=0.001);内膜初始破口与内膜瓣显示情况关系密切(rs=0.739,P=0.001);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有关联(rs=0.372,P=0.041)。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收缩压大小无关(rs=-0.010,P=0.961);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舒张压大小也无关(rs=-0.070,P=0.746);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分级同样不存在相关关系(rs=-0.019,P=0.930)。结论 MSCT在AD内膜破口的评估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假腔内血栓形成是引起内膜初始破口观察不清的主要原因,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3.
<正>CT增强扫描技术是目前影像诊断学中重要的检查方法,但该项检查需要注射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对比剂,易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因此,CT增强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MRI对急性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的MRI表现特点,研究MRI对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4h内的急性脊柱外伤病人的MRI表现,其中38例曾做CT检查资对照。结果:椎骨骨折52例,脊椎损伤16例;脊髓水肿25例和脊髓出血6例,脊髓断裂8例;椎旁软组织及韧带损伤42例。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非常准确,MRI是外伤性脊髓病变最佳的检查方法,对硬膜外出血、韧带撕裂、外伤性椎间盘脱出和椎体骨折也能很好显示。结论: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更是脊髓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常见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对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进行探讨,提高MRI对常见椎管内原发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髓内肿瘤36例,35例定位诊断正确,25例定性诊断正确;髓外肿瘤109例,106例定位诊断正确,88例定性诊断正确。按解剖隔间定位诊断正确率97.2%,定性诊断正确率77.9%。结论MRI对常见椎管内原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9例均行MRT1WI和T2WI,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中,7例位于胸椎椎管,2例位于颈胸椎椎管;9例肿瘤均沿脊椎纵轴、呈梭形或长条形生长,主要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腔;横轴面图像上肿块呈钳状包绕、推压邻近脊髓,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其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入椎旁间隙呈哑铃状。9例肿瘤中7例信号均匀,于T1WI上呈低信号,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合并出血,T1WI和T2WI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9例中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黄宝泉  许壮勇  方奋  吴先衡  陈衍霖 《河北医药》2021,43(19):3012-3015
目的 对潮汕地区汉族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骨龄测评,为区域性骨龄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潮汕地区1104例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像资料,分别采用CHN法、RUS-CHN对其进行骨龄测评,分析两种测评方法的差异和准确度.结果 CHN法所测各年龄段的骨龄值均高于生活年龄及RUS-CHN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结果 40例脑血管病变(包括20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及20例脑血管畸形),SWI均清晰显示病变边界及形态异常血管,尤其对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敏感,而常规MRI仅清楚显示24例,另外16例陈旧性出血病变未能显示;12例脑外伤,SWI均显示损伤部位及合并出血,而常规MRI有4例共8处病变未显示;38例脑肿瘤,SWI较常规MRI序列对病变边界及瘤内出血显示更加清楚。结论 SWI序列在显示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创伤,颅脑肿瘤内出血较常规MRI敏感,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逐步判别分析法评估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CT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85例125枚甲状腺结节的CT检查资料。其中恶性结节65个,良性结节60个。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各相关指标(X1性别,X2年龄,X3结节位置,X4结节形态,X5结节边界,X6结节包膜,X7结节内囊性成分,X8微小钙化,X9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X10甲状腺边缘中断征,X11淋巴结异常)进行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并采用交互验证法验证判别函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结节形态、边界、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及淋巴结异常共5个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建立判别函数,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1=-28.687+6.266X4+6.346X5+8.143X9+16.637X10+8.434X1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2=-68.726+9.443X4+9.505X5+12.530X9+28.221X10+11.879X11。交互验证法结果显示判别函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基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检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怀疑是肺癌的患者采取X线检查的方法来进行诊断,探讨并分析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高度怀疑患有胃癌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总共66例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实验室检查,平均每组33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癌的检出率。结果在66例患者中,实验组的患者在 X 线诊断下,检出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66.6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比较不同的发生部位与肿块型、蕈伞型、溃疡型胃癌X线的征象,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在X线的检查下,胃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明显的得到了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