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变化特点(附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心电图变化:窦性心动过速18例(81·8%),右束传导支阻滞8例(36·4%),SⅠ>0·1mV、SⅠQⅢTⅢ、QⅢ、TⅢ分别为15、14、17、10例(68·2%、63·6%、77·3%、45·5%)。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V1~V6全部倒置2例(9·1%),V1~V4倒置8例(36·4%),V1~V2倒置12例(54·5%),伴有ST段压低7例(31·8%);溶栓20~48h后心动过速明显缓解15例(68·2%),右束支阻滞消失5例(22·7%)。肢体导联出现SⅠ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9例(40·9%)。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加深10例(45·5%);2~4周后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均消失,2例(9·1%)仍电轴右偏(> 90°)。胸前导联的T波直立数增加,ST段回到基线。肢体导联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胸前V1~V6导联T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或直立。结论心电图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但急性肺栓塞心时电图变化多端,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3.
女性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临产头先露时胎头大多取枕横位或枕斜位入盆。产时绝大多数胎儿在有效产力作用下,在产妇骨盆腔内采取一系列适应性的动作而转成枕前位,最终以正常的枕前位分娩方式进行分娩。当头先露不能以枕前位分娩方式进行分娩者,称胎头位置异常。现将我院收治的胎头位置异常59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自2009年1—12月共住院分娩1 840例产妇,其中臀位38例,头位1 802例,胎头位置异常597例,占头位分娩总数的33.1%,其中持续性枕横位253例,占头位难产的43.6%,持续性枕后位311例,占头位难产的52.0%,横位1例,颜面位2例,高直位2例,前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0岁。因陈发性胸闷、气短1周入院。临床疑为心肌炎。心电图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有较高、较低两种,方向一致。心率快时,P波较高.心率慢时.P波较低:P—P间距长短不等,系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P2-P3、P10-P11分别为1.22s、1.24s,其后P—R间期均是0.20s。其余P—P间距0.78—1.20s,P—R间期0.37—0.42s(P4-R0.24s)。P—R间期成倍增大,递增量达220ms,提示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P4-R略大于P3—R,提示快径路内文氏象。 相似文献
15.
16.
多发性胎盘血管瘤致死胎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 2 4岁 ,住院号 980 5 2 0 0 1,孕 1产 0 ,因停经36W 1,阵发性腹痛 10小时 ,于 1998年 10月 12日急诊入院。产科检查 :宫高 2 8cm ,腹围 90cm ,LOA ,无胎心音 ,宫口开全 ,胎膜未破 ,人工破膜后流出暗红色血性羊水10 0mL。 15分钟后经阴道娩出一死婴 ,婴儿全身青紫 ,部分皮肤剥脱 ,尸体僵硬 ,无发育畸形 ,重 2 80 0 g。胎盘大小约 2 0cm× 18cm× 6cm ,重约 6 5 0 g ,胎盘子体面有多个瘤状物突起 ,大的如鸡蛋大小 ,小的如绿豆粒大小 ,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 ,为椭圆形 ,呈灰红色、质中、实性。剖开为实性灰红色 ,可见纤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下壁导联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并与胸前导联碎裂QRS波发生率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173例陈旧性前间壁(119例)、前壁(44例)、广泛前壁(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根据fQRS的有无分为有fQRS组和无fQRS组;根据fQRS所在导联位置,分为Ⅱ导联fQRS组、Ⅲ导联fQRS组、aVF导联fQRS组、≥2个下壁导联fQRS组、≥2个胸前导联fQRS组,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三组间fQRS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8),其中广泛前壁发生率为100%,前壁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前间壁组(P=0.014).②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三组间单一下壁导联、≥2个下壁导联及≥2个胸前导联的fQR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各组内不同下壁导联间fQR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前间壁组内比较,≥2个下壁导联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胸前导联(P=0.045);前壁组内比较,≥2个胸前导联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下壁导联(P=0.048).结论 心电图fQRS的形成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且广泛前壁心梗者最易形成fQRS,前壁及前间壁心梗者次之.前壁OMI患者梗死部位相关导联更易出现fQRS,面前间壁OMI患者更易在下壁导联出现fQRS.下壁导联fQRS波形成可能预示着下壁或者前间壁血管或心肌的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fQRS)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病理性Q波及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335例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将OMI伴fQRS波患者按照fQRS波时限分为fQRS≥110ms组(36例)、fQRS <110ms(156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将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按照病理性Q波QRS波群时限分为QRS≥110ms组(21例)、QRS <110ms(75例),并对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MI伴fQRS波患者fQRS≥110ms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fQRS<110ms (p=0.026);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QRS≥110ms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p=0.045)及室性逸搏心律(p=0.026)发生率明显高于QRS<110ms组.结论 OMI伴fQRS患者随着fQRS时限延长,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随之增高;OMI伴病理性Q波患者随着QRS波时限延长,发生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逸搏心律的风险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QTd与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 90例高血压患者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后分为左室肥厚组 38例 ,左室正常组 5 2例 ,另 38例健康人作对照组 ,测量各组QTd并相互比较 ;统计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 (1)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 (QTd 6 9 2 1± 12 82 )与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 (QTd41 5 4± 13 6 3)及正常对照组 (QTd 36 84± 13 71)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 16 % )高于左室正常组 (1 92 % )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QRS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235例O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QRS心电图特征,分为病理性Q波(A组)、OMI伴碎裂QRS波(fQRS)(B组)、OMI伴病理性Q波和fQRS(C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三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9.1%、74.4%、71.7%,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或两种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4/68)、40.5%(49/121)、43.5%(20/46),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A组室早总数≥720个/24 h、成对室早、室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C组;A组多源性室早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均<0.05)。结论 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fQRS是OMI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