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探讨研讨式学习沙龙在心血管重症监护部门中层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研讨式学习沙龙,从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3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首先由学员进行专题小讲课,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学员就理论专题展开讨论,联系临床实际释疑解惑;然后进行1~2个临床病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掌握相关情况下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方法;最后进行前次学习内容的考核。结果培训前后学员的笔试成绩、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护士长对其临床能力的评价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100%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研讨式学习沙龙提供了宽松的学习场所,学员和教师间、学员与学员间可以自由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护理骨干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胆红素与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对130例心衰患者在入院12 h内行漂浮导管监测和血总胆红素、血浆NT-proBNP和CRP等检测.结果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26.09比16.00)mm Hg(1mm Hg=0.133 kPa)]、NT-proBNP[(3.36比2.91)pmol/L]和左室射血分数[(34.12比28.92)%]在高总胆红素血症组均较正常血总胆红素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血总胆红素水平在高水平PCWP、右房压和NT-proBNP组较低水平组显著增高[(32.22比24.17)、(37.52比24.19)、(32.14比16.74)pmol/L,P值均<0.05].血总胆红素分别与NT-proBNP和右房压独立相关(β=0.39;β=0.29,P值均<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总胆红素水平与右房压、PCWP和血浆NT-proBNP密切相关,是有助于心衰患者准确临床评价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3.
骨折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特别是四肢骨折最为常见。由于四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往往发生变化,容易引起出血和血栓的形成,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易造成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PE)。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因凝血功能改变而造成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笔者通过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前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等五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4.
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横断面研究.顺序入选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8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住院期间情况,填写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684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0.03%的患者存在焦虑,有23.39%的患者存在抑郁.性别和文化程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焦虑相关(P均<0.05),性别和纽约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相关(P均<0.05). 结论: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女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发生焦虑,女性、心功能分级高的患者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 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药材蕤仁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果核质坚硬、呈不对称的扁心脏形或扁卵形,呈深棕色至暗棕色,有凹凸的浅纵沟壑。粉末中含有较多的石细胞,果皮细胞和油管;将提取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后,供试液色谱中,在与熊果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色斑点。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并且宜于操作,可以为药材蕤仁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火麻仁的性状、显微、理化特征进行研究,为火麻仁的生药学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火麻仁原植物以及药材进行性状观察,对火麻仁药材的纵切面以及粉末进行显微特征观察;研究火麻仁的理化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全面的描述了中药材火麻仁的性状特征,粉末和纵切面的显微特征,以及其薄层色谱特征.结论 火麻仁的药材性状特...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股薄肌瓣填塞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在放疗后膀胱阴道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8例放疗后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7.3±10.4)岁。18例均因宫颈癌接受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接受(24.6±2.8)次(20~30次)放疗。放疗结束至出现膀胱阴道瘘的时间中位值14.0(7.8, 18.2)个月, 漏尿持续时间中位值12.0(9.8, 18.0)个月。18例术前每日需使用尿垫中位值19.5(15.8, 27.5)块, 生活质量评分(QOL)中位值5.0(5.0, 6.0)分。3例曾行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2例曾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1例先后行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和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其余12例均为新发膀胱阴道瘘。2例合并阴道直肠瘘。18例均接受股薄肌瓣填塞膀胱阴道瘘修补术, 患者取俯卧折刀位, 采用经阴道途径, 解剖分离膀胱阴道瘘口并关闭两层, 取左侧大腿内侧股薄肌带血管蒂肌瓣, 经皮下隧道翻转填塞修补膀胱阴道瘘口。2例合并阴道直肠瘘者同时修补关闭阴道直肠瘘口。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 ...  相似文献   
69.
我们自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1月应用 5 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性疾病 10 7例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 10 7例 ,均为门诊患者。男 5 5例 ,女 5 2例 ,年龄 36d~ 30m。病变位于头部 14例 ,面部 5 1例 ,躯干 19例 ,四肢 18例 ,多灶型 5例。血管性病变共计 117个。根据杨氏的分类法 ,其中草莓状血管瘤 5 5个 ,鲜红斑痣 30个 ,混合型血管瘤 32个。皮损范围 0 .5cm× 0 .5cm至 5cm× 10cm ,6例曾接受YAG、CO2激光、冷冻或硬化剂治疗。采用美国产 5 85nm脉冲染料激光 ,输出波长 5 85nm …  相似文献   
70.
多种疾病引起的进食不足或疾病本身的消耗过程都能够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患者不良营养状态亦可能影响疾病的预后与转归[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