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 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 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 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神经移植物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8.030  相似文献   
63.
目的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吕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37-138
<正>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急危重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其以5岁以下多见[1]。5岁以下小儿磨牙未长成及吞咽功能发育不健全,在进食过硬或难以咀嚼的食物和进食时讲话、哭闹可能会将口中食物吸入支气管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护理不当,会引起窒息和严重的心肺并发症而危急生命[2]。因此,  相似文献   
65.
良性骨巨细胞瘤周边生物学行为及SMAa微血管标记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检测良性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周边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瘤组织对微血管的侵袭。方法:收集1995-1998年我科切除的8例良性GCT瘤段,对其病灶周边进行组织病理学及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ular actin,SMA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组织学良性GCT可具有侵蚀皮质骨、松质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能力,边界处有大量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成,肿瘤中多核巨细胞可侵袭微静脉,肿瘤细胞可由此进入血管。结论:良性GCT仍具有局部侵袭和潜在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IL—6,bFGF的免疫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原发笥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与骨密度M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组织切片,以IL-6,bFGF单克隆抗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组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FGF染色浅淡,IL-6染色阳性,较对照组染色深,且IL-6阳性细胞数随BMD减低而增多,对照组上述细胞IL-6染色浅谈,bFGF染色阳性,bFGF阳性细胞数随BMD增高而增多,两组骨细胞bFGF,IL-6染色均阴性,结论:IL-6,bFGF作为调节骨代谢的肽类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7.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菌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取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2)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和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3)断端处骨质细胞稀少,部分骨细胞萎缩或坏死,部分骨细胞含有空泡,骨基质未见异常。(4)移行部位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结论:(1)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与CPT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8.
β—TCP/rhBMP—2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诱导成骨活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检测β-磷酸三钙/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β-TCP/rhBMP-2)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将自制β-TCP/rhBMP-2复合物植入45只小鼠一侧股后肌袋作为实验组,单纯β-TCP植入对侧作为对照组。术后24小时、72小时、1周、2周、4周和8周分别取材作组织学检查;1、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作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发现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软骨和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生成量逐渐增多;对照组无软骨和骨形成;此外,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且随时间推移而升高。表明β-TCP/rhBMP-2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通过观察软骨细胞复合于载体后在同种异体动物 体内异位成软骨情况,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创造条件。选用一定浓度的海藻酯钠溶液与葡萄糖酸钙溶液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及韧性的藻酸钙凝胶,将其与经培养的软骨细胞 复合后植入动物体内,分别于术后2、4周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软骨细胞在体内生长增殖良好,4周时可见新生毛细血管软骨陷窝形成,说明软骨细胞复合于藻酸钙可在异体动物体内生长增殖,并形成有营养供应的软骨细胞块。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治疗节段性骨缺损新方法一新型重组合异种骨(NRBX)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基因重组人BMP2(rhB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