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三维立体空间动态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向分化,分析培养状态对软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以海藻酸钠凝胶载体诱导软骨向分化,于转壁反应器制造周期应力性三维立体环境,比较凝胶立体结构、细胞聚集状态、细胞构型等因素对软骨向分化的影响,分别以凝胶微球悬浮高密度细胞、凝胶包埋离心细胞团、凝胶覆盖细胞及普通细胞培养等方式.进行空间动态诱导培养:同时各培养方式分别设立相应静止培养方式作为对照。10d后观察大体和组织学形态.测量生物化学指标并筛选。结果三维诱导方式比平面诱导有效,动态诱导环境优于静止诱导环境.结合三维立体空间培养和动态环境可进一步提高软骨诱导效率。其中.凝胶微球悬浮高密度细胞的培养方式分化效果最好.优于凝胶包埋细胞团的培养方式。结论海藻酸钠凝胶微球立体动态培养可有效诱导MSC的软骨向分化.为改进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立体空间动态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Th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RBX) by recombining the antigen-free bovine cancellous bone (BCB) as a carrier with crude extract of BMP from bovine cortical bone, which possesses strong osteoinductivty and osteoconductivty without evoking immune rejection as demonstrated by serial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provides a successful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xenogeneic grafting[1]. However, the amount of BMP extract from bovine bone is too little to meet the demand in cli…  相似文献   
63.
骨组织质地坚硬,如不进行脱钙,要制出高质量的组织切片有一定的困难。对研究骨的生长发育、骨质疏松症、骨移植材料及内固定材料和骨愈合之间的关系,均要求在不脱钙的情况下观察。冷冻切片只能切较小的皮质骨切片,而不能做较大的切片,也不能对带金属的内固定材料的进行研究;而传统骨磨片法更费时费力。我们结合两法优点,制出较理想的切片,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实验动物为成年兔的尺桡骨,取材前2周肌注或口服四环素80mg/kg,连续(肌注或口服)3天,间隔1周后再用同法给土霉素,停药3天后处死。(1)取所需骨组织一段,固定于4%甲醛…  相似文献   
64.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和特点。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段切除 1 5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将 3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 ,对照组植入自体新鲜骨 ,均用直径 3mm的髓内针固定。于术后第 1、 2、 3个月分别行X线摄片、ECT、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四环素荧光标记、HE染色 )以及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 ,ECT显示术后第 1个月骨代谢活跃 ,2、 3个月趋于稳定。移植骨BMP表达阴性 ,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 ,从周围向中央 ,从哈佛氏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 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是移植骨全方位活化的过程 ,即全方位再血管化、新骨形成和宿主与移植骨接连的过程。其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 ,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髓室底穿孔, 然后按常规进行牙髓病治疗,共38例38颗患牙.结果治疗完毕后X线片显示有2颗治疗牙超填,占5.26%; 所有治疗牙随访观察1.5-2年,其中36颗治疗牙成功,2颗治疗牙失败,成功率为94.74%, 2颗失败牙均系超填患牙.结论光固化玻璃离子修复髓室底穿孔是可行的, 是修复髓室底穿孔一种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评价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各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功能恢复评定方法,寻找适宜的周围神经替代物。 方法:以“神经导管,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材料,许旺细胞”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4-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周围神经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适宜的功能恢复评定方法。 结果:以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型生物工程材料可作为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解决了自体神经来源受限、移植物排斥反应等问题,韧性与可塑性接近自体神经,微环境更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塑性、一定的通透性等优势,且已有商品化成品出现。若将上述材料分别合理构建复合材料,有可能得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周围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评定方法主要以大体与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神经肌肉机能学评定为主,辅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类评定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筛选出最适宜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与构建方案。 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但仍没有超越自体神经移植的支架材料。脱细胞神经基质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复合构建支架可作为较好的周围神经支架,但仍需要与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联合构建,以取得良好的促进再生效果。当前,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最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生物型人工材料;神经移植物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8.030  相似文献   
68.
目的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吕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37-138
<正>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急危重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尤其以5岁以下多见[1]。5岁以下小儿磨牙未长成及吞咽功能发育不健全,在进食过硬或难以咀嚼的食物和进食时讲话、哭闹可能会将口中食物吸入支气管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护理不当,会引起窒息和严重的心肺并发症而危急生命[2]。因此,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IL—6,bFGF的免疫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原发笥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与骨密度M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组织切片,以IL-6,bFGF单克隆抗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组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FGF染色浅淡,IL-6染色阳性,较对照组染色深,且IL-6阳性细胞数随BMD减低而增多,对照组上述细胞IL-6染色浅谈,bFGF染色阳性,bFGF阳性细胞数随BMD增高而增多,两组骨细胞bFGF,IL-6染色均阴性,结论:IL-6,bFGF作为调节骨代谢的肽类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