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系统评价影像组学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利用影像组学方法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或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研究质量后,使用Meta-Disc 1.4软件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7个研究,包括47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影像组学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和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CI(0.89,0.92)]、0.88[95%CI(0.87,0.90)]、78.00[95%CI(50.81,119.72)]和0.95,正确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关键影像组学特征是病灶区域的强度特征和纹理特征。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影像组学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白质及海马脑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63例首发未经过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额叶白质和海马脑代谢产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梗死灶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与梗死灶体积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DT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 d内行3.0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梗死灶体积,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 患者梗死侧FA值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02).梗死侧FA值和FA值下降百分比随发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r值分别为-0.273及-0.818,P值分别为0.446和0.004).梗死侧脑组织FA值降低百分比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无相关性(r=-0.554,P=0.097).梗死灶体积和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843,P=0.002).纤维束成像可见:梗死灶处纤维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直径变细,数量减少,部分纤维束中断.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FA值降低百分比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可用于反映脑梗死的病程,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肝内门静脉成像技术分析正常人肝内门静脉主干分支的变异。方法:采用test-bolus技术测定正常人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峰值时间;再经肘静脉注射大剂量造影剂,于该门脉峰值时间开始扫描全肝脏。采用厚层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观察门静脉1~3级分支情况,并结合SSD(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及VRT(volume rendering technology)确定门静脉分支情况。结果:本组正常人肝内门静脉一级分支共有7种变异类型,变异率高达33.3%,高于以往研究。结论:正常人肝内门静脉变异率较高,因此肝脏术前进行肝内门静脉成像及其分支的评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螺旋CT检查肺癌早期胸膜转移与其手术病理分级、解剖分布部位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原发肺癌胸膜转移的CT表现,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表现作对照研究。结果 43例中合并胸腔积液8例,手术病理分为Ⅰ级25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术前CT仅诊断5例Ⅲ级,3例Ⅱ级。而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检出率为65.1%(28/43),其Ⅰ、Ⅱ、Ⅲ级CT检出率分别为40%(10/25)、100%(13/13)、100%(5/5),叶间胸膜、膈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转移CT检出率分别为100%(12/12)、45.5%(10/22)、56.5%(13/23)、70%(14/20)。结论 CT能准确诊断中晚期胸膜转移,CT检出早期胸膜转移与其分级及分布的胸膜解剖部位密切相关,对Ⅰ级转移有明显局限性,显示叶间胸膜病灶最敏感,对膈胸膜、肋胸膜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依据大数据分析各层级医生审核放射诊断报告耗时、8小时工作时间段内有效工时占比,为放射科临床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记录真实场景下每份诊断报告审核耗时,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审核DR、CT和MR总体平均每份报告耗时254秒,按检查类型分别统计审核每份报告耗时:DR 77秒、CT 297秒、MR 325秒。不同亚专业组、检查类型各层级医生审核耗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审核腹部组报告耗时最长,固定亚专业组的高年资医生审核报告耗时短于在亚专业组间轮转的中青年医生。8小时工作时间段内有效工时占比平均为54%,合理提高8小时内工作效率,能节省人力资源、缩短患者等待诊断报告时间。结论 依据大型教学医院放射科真实工作场景的大数据分类统计结果,可推广用于各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放射科日常临床工作精细化管理和人力资源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