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目的应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家族性和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的脑结构差异。方法纳入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其父母8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其父母12例。同时纳入20例正常对照。采用优化的VBM方法处理高分辨T1加权图像,最后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及两组患者父母之间的脑灰质密度的差别。结果与散发性患者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丘脑的灰质密度均有降低。家族性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双侧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及左侧颞上回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父母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家族性及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岛、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苍白球、右侧小脑及左侧额叶直回的灰质密度降低。两组患者的父母组中,只有家族性患者父母的一些脑区(包括右侧丘脑)的灰质密度较正常对照降低。结论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双侧丘脑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显著降低,为以往研究中发现的家族性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学的差异提供了脑结构的神经影像学证据。同时,家族性患者父母双侧丘脑的灰质密度较散发性患者父母也有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两组患者丘脑结构的差异与遗传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法(ASL)探讨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的脑血流特征.方法 选择本院年龄、性别配对的门诊1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37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4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动敏感交互反转恢复序列(FAIR)进行灌注成像.影像处理是将标记和未标记影像相减,然后平均得到灌注加权影像.将3组灌注加权影像采用基于像素分析方法(voxel based analysis,VBA)进行分析,统计采用ANOVA方差分析,并将年龄作为参变量.结果 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区域主要包括两个额叶一皮质通路,即灌注降低区域在左额叶和丘脑(边缘-丘脑-皮质通路),而灌注增加区域在双侧海马、右豆状核及左侧扣带回前部(边缘-纹状体-苍白球-丘脑通路).相比之下,难治性患者灌注降低区域主要涉及两侧额叶区(边缘-丘脑-皮质通路),而无灌注增加的区域.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抑郁症患者脑异常灌注区域,并利用ASL技术发现难治性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的灌注异常区域.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重复伤害性电刺激下大鼠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24只,麻醉后行4个相同时间段的左前爪重复伤害性电刺激(分别为A、B、C、D,刺激间期为10 min);刺激期间予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统计参数法行图像分析不同时间段伤害性电刺激下脑功能成像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段刺激鼠左前爪激活数目情况:D时间段的总的激活数目显著低于A、B、C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时间段总的激活数目显著低于A、B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D时间段伤害性电刺激大鼠均存在明显的局部脑区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的强烈变化,主要激活脑区包括:伏膈核(accumbens nucleus,Acb)、右侧初级感觉皮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I)、右侧腹后外侧丘脑核(ventral posterolateral thalamic nucleus,VPL)及后扣带回皮质(retrosplenial granular cortex,RSG);在重复伤害性电刺激后,中枢对电刺激引起的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及加工网络的BOLD信号响应减弱.结论:重复伤害性电刺激后,大鼠脑功能成像显示激活脑区数目减少,伏膈核、右侧S1、VPL、RSG脑区激活体素减小,可能与中枢对伤害性刺激的调制有关.  相似文献   
34.
MRI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系并发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胆囊切除术后胆系并发症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因“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后临床出现胆系并发症、MRI检查发现异常的病例共50例。全部病例均按标准的成像参数,行MRIT1wI横断面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增强扫描,T2WI横断面平扫。True fisp冠状面平扫和MRCP。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胆系常见并发症包括:胆系结石22例.继发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肝脓肿15例,肝总管与胆总管汇合处狭窄、中断分别为6例及3例,胆系肿瘤9例;其它并发症有胆汁漏、胆汁瘤、急性胰腺炎、残株胆囊炎等。结论MRI检查在肿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准确判断引起胆系并发症的原因,胆道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评估胆系肿瘤累及的范围及可切除性,因此,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此外,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应对胆系和胰腺进行全面、详细的影像学评价,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35.
目的:运用静态功能磁共振(rest functional MRI,rfMRI)研究静息状态下癫痫患者脑"默认模式"(Default mode)的改变.方法:本研究纳入34例正常对照和28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其中癫痫患者分为部分发作(PS),部分继发全面发作(SGTCS)及全面发作三组(GTCS).对每个被试采用GE 3T磁共振及8通道头线圈扫描,获得200个时间点的平面回波(EPI)图像.数据处理采用Fransson(2005)的方法,得到每个被试静息状态下的脑"默认模式",并进行组分析.结果:"默认模式"均存于正常对照及部分发作患者中,主要包括扣带回后分(PCC)及临近的楔前叶,枕叶,前扣带回腹侧(vACC)及前额叶中分.而全面发作患者(包括SGTCS和GTCS)扣带回后分(PCC)及临近的楔前叶,枕叶区活动消失.结论:通过静态功能磁共振分析,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存在一种"默认模式"即PCC,vACC区域,而这一"默认模式"在全面发作癫痫患者中消失,在部分发作患者中仍然存在.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从脑功能的角度了解癫痫患者某些临床症状的发病机理,为今后癫痫诊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6.
目的系统评价影像组学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利用影像组学方法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或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研究质量后,使用Meta-Disc 1.4软件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7个研究,包括47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影像组学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和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CI(0.89,0.92)]、0.88[95%CI(0.87,0.90)]、78.00[95%CI(50.81,119.72)]和0.95,正确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关键影像组学特征是病灶区域的强度特征和纹理特征。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影像组学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梗死灶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与梗死灶体积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讨DT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3 d内行3.0T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检查,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梗死灶体积,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 患者梗死侧FA值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02).梗死侧FA值和FA值下降百分比随发病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r值分别为-0.273及-0.818,P值分别为0.446和0.004).梗死侧脑组织FA值降低百分比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无相关性(r=-0.554,P=0.097).梗死灶体积和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843,P=0.002).纤维束成像可见:梗死灶处纤维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直径变细,数量减少,部分纤维束中断.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FA值降低百分比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可用于反映脑梗死的病程,DTT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白质及海马脑代谢物质的变化.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63例首发未经过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分别测定额叶白质和海马脑代谢产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  相似文献   
39.
Objective To explore changes of gray matter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using optimized 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 ,and investigate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symptom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OCD and 20 age,sex and handedness 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scanned using 3D-T1 images on a 3.0 T MR system. The high resolution T1WI was pre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ed VBM protocol in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5). Two-sample t test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gray matter volume (GMV) between the OCD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MV and symptom severity and cumulative illness duration were examined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in SPSS 16. 0, respectively.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s, OCD patient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GMV in left thalamus, right thalamus and left cerebellum after false discovery rate (FDR) correction. No areas o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GMV was observed in OCD patients in relative to healthy controls. The mean eigenvalue ranged from 0. 5782 to 0. 889 representing the left thalamus volume of OCD patients was 0. 6813 ± 0. 0718, and that ranged from 0. 5546 to 0. 9062 was 0. 6869 ± 0. 0808 tor right thalamus. The mean eigenvalu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bilateral thalamus (r = 0. 94, P < 0. 01). Conclusion Using optimized VBM, the curr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CD is associated with GMV abnormalities not only in corticostriato-thalamo-cortical (CSTC) circuit, but also in the cerebellum.  相似文献   
40.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uxus tumor,CP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少数肿瘤可发生于脑室以外,如桥小脑角区;发生于脑实质的CPT罕见.笔者报道3例发生于幕下的CPT,并结合文献复习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