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研究逆向腋淋巴显影技术(ARM)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乳腺癌患者上肢回流淋巴结的分布与转移特点。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行ARM,且均为初次手术者。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上臂直径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上肢回流淋巴结的转移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2例患者中501枚上肢回流淋巴结追踪成功,成功率为93.8%,A区和B区分别追踪327枚和106枚,共占83.1%,明显高于其他区域(P<0.05);而上肢回流淋巴结的行走方向以腋静脉、第二肋间臂神经、胸背神经血管束、背阔肌前缘以及前锯肌为界限,主要集中在腋静脉周围;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腋窝淋巴情况、BMI指数、肿瘤分布位置、上臂直径与ARM技术上肢回流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腋窝淋巴情况和肿瘤分布位置是ARM术上肢回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M在乳腺癌手术中可成功定位淋巴结,通过了解淋巴分布位置和行走趋势,可提升淋巴系统保留的完整度,对降低术后淋巴水肿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对病机与证候等核心概念的辨析及其关系进行梳理,结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修订版)》(以下简称《2020证候修订版》)进一步对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框架进行初步构建。编制病证机元模版举例表、病机结构示意图等,通过文献分析、数据统计、随机抽样实验等方法,对《2020证候修订版》中病证机元的分类、语义表达模版、病机的组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共形成两类病证机元分类和8种病证机元模版,并通过随机抽样检验模版的适配性,模版匹配度较高。基于《2020证候修订版》的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构建初探为中医病机、证候等相关概念关系厘清提供借鉴依据,为实现中医病机表达结构化和操作自动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辨证论治语义模型的最终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用于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5月-2007年2月,收治2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7~42岁.病程9个月~20年.瘢痕范围8 cm×6 cm~22 cm×18 cm.一期手术于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植入扩张器.二期手术切除松解面颈部瘢痕,采用9 cm×7 cm~24 cm×18 cm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瓦合3.5 cm×2.5cm~8.0 crn×6.0 cm瘢痕组织瓣带蒂移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三期手术将扩张皮瓣断蒂,切除剩余瘢痕. 结果 患者术后供受区均Ⅰ期愈合,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瘢痕不明显,无继发畸形.16例获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面颈部接近.面部器官移位复位满意,颏颈角形态流畅,颈部功能完全重建,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将扩张器植于上臂内侧皮肤深筋膜浅层形成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用于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修复疗效满意,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且需强迫体位固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动态观察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现象,确定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成熟的时间,为何时转移皮瓣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北京小型香猪为实验动物,转移胃网膜左血管预构左胸腹部皮瓣,以76%泛影葡胺连续数周做X线血管造影,观察血管在皮瓣内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皮瓣在术后1周少量血管化,术后2周部分血管化,术后3周完全血管化,术后4周结果与术后3周无明显差异。结论: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成熟时间为血管转移术后3周,血管柬植入皮瓣3周后即可以植入血管束为蒂安全转移皮瓣。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现象是从植入血管束的远端开始,血管束的主干始终不发生再血管化现象。  相似文献   
25.
尿道板瓣与包皮瓣联合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尿道板瓣在尿道成形中的价值;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方法:将残余尿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一起形成尿道板瓣,与一侧包皮岛状瓣结合形成缺损段尿道,转移另一侧包皮瓣完成阴茎腹侧创面覆盖,尿道板瓣最大面积为2.0cm×0.5cm.治疗先天性阴茎型尿道下裂患者34例.结果:本组患者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道外口包皮瓣部分坏死,尿道外口狭窄,二次手术切开外,余者均Ⅰ期愈合,随访1~3年,无再造尿道狭窄及尿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残余尿道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可以形成具有良好血供的尿道板瓣,有效地解决了一侧包皮瓣再造尿道组织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6.
我今年70岁,1946年入伍,后转业到地方,长期从事医务工作。离休之前,我的身体状况就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神经性耳聋。1996年12月份,又突然发现颈部有肿块。经过医院B超检查,证实甲状腺部有大小数个肿块,其中右叶大的34x26x80mm,小的20X16ffiffi;左叶大的31X31X55ffiffi,小的17X29ffiffi;上极深部2个分别为6xsmm和sx7ffiffi,下极为14X13ffiffi,近峡部为g-c14mm。提示:甲状腺实质性占位(双侧多发)。检查结束后,我想既然甲状腺上长了这么多肿块,于脆手术切除算了。可外科大夫看过以后,结合我长期患有高血压及心…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来曲唑在绝经后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耐受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38例绝经后中晚期乳腺癌,给予来曲唑治疗3~12个月,平均4个月,并观察疗效,手术前后肿瘤标本进行ER,PR,Her-2,Ki-67检测,术后继续服用来曲唑,并随访1~3年。结果临床客观缓解68.4%,超声客观缓解55.3%,3例进展(7.9%)后改为化疗。病理评价(33例手术)完全缓解1例(2.6%),部分缓解26例(78.8%),稳定6例(18.2%)。治疗后33例(86.8%)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保乳手术7例(21.2%),改良根治术26例(78.8%)。组织学分级低的肿瘤有效率高(P〈0.05)。疗效与HER-2表达情况无关,Ki-67在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氏0.05)。治疗中6例病人出现Ⅰ级不良反应(15.8%)。部分病人治疗后雌或孕激素受体表达消失。结论绝经后受体阳性乳腺癌采用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治疗后保乳率高,特别对年老体弱者是一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