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区培养成体半月板细胞,观察不同区域的半月板细胞生长特性以及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方法无菌切取1月龄雄性山羊双后肢半月板,剪碎后D-Hanks液漂洗,Ⅱ型胶原酶振荡消化,滤网过滤后离心收集细胞。接种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1×105个,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台盼蓝染色测细胞活力。细胞爬片行苏木精-伊红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RT-PCR检测aggrecan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山羊成体半月板细胞自36 h后开始贴壁,外侧区细胞以长梭形为主,内侧区以多角形为主,混合区细胞形态为混合型。台盼蓝拒染试验测细胞活力约为92%。群体倍增时间约为47.4 h。加入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细胞增殖加快,多角形细胞增多;细胞爬片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在转染细胞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RT-PCR检测结果显示目的条带与aggrecan的预期大小相符。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生长因子后的半月板细胞S期比例增加,而G1期细胞减少。结论不同区域的半月板细胞有形态差异。加入生长因子后可促进其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42.
背景:多孔涂层钽金属棒系统是专一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型内植物系统,其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可为塌陷前股骨头提供必要的软骨下骨支撑,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采用微创方式置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评价多孔涂层钽金属棒系统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05/2010-06对2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多孔涂层钽金属棒系统固定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39.5岁.病变分期中Ficat Ⅰ期3例,Ficat Ⅱ期19例.单侧17例,双侧5例.置入前髋关节症状以疼痛和跛行为主,Harris评分平均52.5分.结果与结论:置入后随访2-25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内植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间内 X射线检查未发现明显股骨头塌陷及囊变区扩大等病变进展迹象,患者疼痛、跛行等症状缓解明显.终末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5.5分,与置入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主观满意度:优17例,良3例,中2例,总体优良率91%.结果可见多孔涂层钽金属棒系统置入治疗Ficat Ⅰ、Ⅱ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取得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43.
背景:目前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都存在修复组织数量不足,生物力学性能不佳,整合不良及供区并发症等缺陷。对于大面积的骨软骨复合缺损单独应用一种方法尚显不足。目的:观察组织工程方法复合Mosaicplasty技术用于修复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9-01/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体外培养并扩增健康成年雄性山羊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收集约3×107细胞,加入1 mL藻酸钠溶液重悬形成骨髓基质干细胞-藻酸钙凝胶材料。方法:12只山羊用于制备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模型,骨髓基质干细胞-Mosaicplasty组使用自制Mosaicplasty 器械,植入直径2 mm骨软骨柱镶嵌充填缺损,以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藻酸钙凝胶填充残余缺损和部分供区。Mosaicplasty组单纯用Mosaicplasty修复骨软骨缺损。对照组单纯制造缺损不修复。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术后4,8,16周分别切开关节观察修复效果。②组织学检查:术后16周取修复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③电镜观察:取16周修复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6周时骨髓基质干细胞-Mosaicplasty组移植物固定牢固,关节面平滑,移植物间界限消失,新生软骨组织类似于正常软骨,4~16周修复效果逐渐改善,优于其他各组。光镜观察细胞-凝胶新生软骨组织与移植软骨结合紧密,新生软骨细胞排列规整,细胞外基质分布均一。对照组无明显修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修复新生组织中细胞形态类似软骨细胞,细胞存在于排列紧密的纤维网格中,基质丰富。结论:使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藻酸钙凝胶材料复合Mosaicplasty技术可促进骨软骨整合,改善其修复效果。关键词:Mosaicplasty;骨髓基质干细胞;藻酸钙凝胶;组织工程;软骨;缺损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10  相似文献   
44.
①目的 探讨马尾圆锥肿瘤的临床及手术特点。②方法 56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马尾圆锥全部切除41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标本均行病理检查。③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者46例(占82.1%)。病理诊断以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皮样囊肿和脂肪瘤多见。④结论 马尾圆锥肿瘤多为良性,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对各种不同的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5.
①目的 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②方法 1991~2000年我院共手术治疗3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1例行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21例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③结果 病人术后随访2~9年,2例关节切开滑膜切除术后2~3年复发而改行关节镜手术,其余未见复发。④结论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手术彻底切除效果可靠,早期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滑膜切除术优于传统开放性关节切开术。  相似文献   
46.
不扩髓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采用胫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46例。③结果 41例获1年以上随访,全部愈合,以Johner等评分标准,优33例,良8例。5例失随访。④结论 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发单间室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对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9岁)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术前膝内翻畸形4°。-18°,平均10.5°;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6例伴有内、外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8例行闭合型楔形截骨术,3例行开放型楔形截骨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1.5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2.5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出现,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17.5°。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关节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90.9%,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72.5分(t=-26.65,P〈0.01),内翻角度术后为1.05°(t=4.49,P〈0.01)。结论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可有效用于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患者。  相似文献   
4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   总被引:93,自引:5,他引:93  
胡有谷  吕成昱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4-16,I001
目的: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CT或MRI显示的影像,提出腰椎间盘宾区域定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更精确的诊断,方法:(1)将突出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水平位和额状位予以定位,矢状位分为椎间盘层面(I层面)椎间盘上层面(Ⅱ层面)椎间盘下平面(Ⅲ层面)。水平位分为正中区(1区)旁正中区(2区),外侧区(3区)和极外侧区(4区)。额状位分为a,b,c,d域。(2)随机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组与非  相似文献   
50.
膝关节复发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累及关节滑膜及鞘膜的慢性病变,对其病理性质和治疗方法至今仍存在分歧。我们总结1995年7月-2002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膝关节复发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