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0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大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所致小肠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奥美拉唑治疗组、埃索美拉唑治疗组、雷贝拉唑治疗组、兰索拉唑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双氯芬酸7.5mg· kg-1 ·d-1灌胃,1次/d,制备NSAID相关性小肠损伤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予奥美拉唑30mgmg·kg-1 ·d-1、埃索美拉唑30mg· kg-1·d-1、兰索拉唑45mg·kg-1·d-1、雷贝拉唑15mg· kg1·d1,1次/d灌胃.连续给药5d,处死后取小肠组织,观察其大体和病理学损伤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实时PCR分析小肠组织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p45相关因子-2(Nrf2)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小肠组织Nrf2的定性及定位分析,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法检测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结果 实验造模成功率100%.空白组对照组大鼠存活率为12/12;模型对照组存活率为9/12;奥美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0/12;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1/12;雷贝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1/12;兰索拉唑治疗组存活率为10/12.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组大体和病理损伤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小肠组织SOD活性雷贝拉唑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MDA活性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雷贝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Nrf2蛋白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实时PCR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小肠组织Nrf2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 不同PPI对NSAID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但奥美拉唑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其中雷贝拉唑防止NSAID小肠损伤的机制可能通过上调转录因子Nrf2的表达及促进其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72.
病历摘要 患者女,24岁,因体检发现脾肿大12 d于2009年11月30日到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无殊,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2 cm,质软,有触痛,脾肋下约8 cm(甲乙线8 cm,甲丙线11 cm,丁戊线0 cm),质硬,无触痛,腹部包块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19-9、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肥达试验、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特殊异常.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食管置入内照射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内照射支架后支架置入的时间和置入成功率、即时疗效、近中期疗效、生存期、并发症、体重、血象、免疫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平均(18±5) min,置入成功率100%,释放过程中无放射粒子脱落,吞咽困难缓解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Twist和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有完整资料的NSCLC术后肿瘤标本和60例距离肿瘤5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Twist与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8.3%;RECK阳性表达率为51.7%,低于癌旁组织中的85%。Twist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者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P〉0.05)。Twist与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随Twist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随RECK阳性表达显著上升。结论Twist、RECK可能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存在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NSCLC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wist高表达、RECK低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 (PAR-2) and mast cell ( MC) in the rat model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by a short-term administration of diclofenac. Methods Twenty-four SD-ra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 control group and model group, 12 rats each) by random digit table.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1 ml distilled water per 250 g, once a day while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 diclofenac 7. 5 mg/kg per day. Their terminal ileum was harvested at Day 5 after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oluidine blue dyeing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MC and its count in intestinal mucous membrane. Immunohistochemistry,Western blot and real-time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employed analyze the location, expression and change of PAR-2 mRNA in intestinal mucous membrane. Results The count of MC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0. 3 ±2. 2 vs 4. 2 ± 1. 2, P <0.05 ). PAR-2 was expressed on the mucous surface, recesses epidermis and lamina propria inflammatory cells. And positive dyes were located within cytoplasm.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PAR-2 mRNA was higher(2. 63 ±0. 26 vs 1, P <0. 05)and its protein expression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24. 3 ±2.4 vs 17. 5 ±3. 5, P<0. 05). Conclusion Both PAR-2 and mast cell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injury induced by diclofenac in rats. PAR-2 may be activated by tryptase released from mast cell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mall intestinal injury as induced b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PERK-elF2α-CHOP信号通路角度观察甘草泻心汤(GXD)对内质网应激(ERS)状态肠上皮细胞(I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Cac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GXD低剂量(GXD-L)、中剂量(GXD-M)和高剂量组(GXD-H)。衣霉素(Tm)诱导建立应激态细胞模型,GXD各组造模同时予中药含药血清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周期分布,跨膜电阻抗(TEER)和FITC-dextran示踪法共同明确细胞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elF2α-CHOP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GXD干预后能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其凋亡率(P<0.01),缓解细胞周期阻滞(P<0.01),升高细胞TEER值(P<0.01)、降低FITC-dextran浓度(P<0.05)以改善细胞屏障通透性;GXD-M和GXD-H组中p-PERK、p-elF2α、ATF4和CHOP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GXD可通过抑制PERK-eIF2α-CHOP凋亡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减少IECs的过度凋亡,保护肠上皮细胞屏障稳态。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胃癌细胞株SGC7901,探讨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MAPK)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抗炎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在不同的时间,体外作用于人脐静脉细胞(HUVECs)、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65核转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MAPK/P-p38MAPK、p65/P-p65及Caspase-3/P-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一定程度地减少胃癌细胞SGC-7901p65核转位发生;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38MAPK、p65蛋白的表达随着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浓度的提高而减少,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结论通过p38MAPK调控p65来激活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是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发挥抗炎和抗癌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张璐  吕宾  范一宏  包海标  姜宁 《浙江医学》2006,28(12):992-994,1029
目的研究类固醇激素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泼尼松龙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泼尼松龙剂量40mg/kg,给药4d,计算溃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RT-PCR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环氧化酶异构酶-2(COX-2)mRNA的表达。结果40mg/kg泼尼松龙可引起胃黏膜显著出血性损伤,实验组大鼠溃疡指数中位数(44.5)明显高于空白组(0),P<0.01;COX-2基因表达增强(0.41±0.09)与空白组(0.06±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染色积分为(47±7)与空白组(1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泼尼松龙皮下注射,将引起胃黏膜损伤,可能与上调COX-2、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011至2020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早期胃癌并行ESD治疗的314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93例,女121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其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死亡率、异时癌发生率、同时癌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随访时长中位数为63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6例,死因均为非胃癌疾病,发生异时癌6例(1.9%),同时癌3例(1.0%),随访期间总体生存率为98.1%,疾病特异死亡率为0%。随访期间非治愈性ESD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中追加手术者与未追加手术者均未发生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或因胃癌死亡。结论符合适应证的早期胃癌患者经ESD治疗后长期预后良好,但有发生异时癌的风险,应加强内镜监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