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类风湿关节炎中白三烯B4间接分化破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白三烯B4(LTB4)能否通过促进核因子Kappa 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的表达,起到间接分化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RA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和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对照组2.5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实验a组2.5 ng/ml M-CSF+10-8mol/L LTB4刺激、实验b组2.5 ng/ml M-CSF+10-8 mol/L LTB4+100 ng/ml骨保护素(OPG)刺激,培养3周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化学染色,通过计数多核性TRAP酶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样细胞,比较各组的分化破骨细胞作用.结果对照组几乎没有破骨细胞样细胞,而实验a组则出现较多的破骨细胞样细胞,实验b组则与对照组相似,几乎没有破骨细胞样细胞.结论在RA中,LTB4能够通过促进RAFLs细胞RANKL的表达来间接分化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高龄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减退和合并症,关注围手术期治疗是膝关节表面置换成功的关键.目的:70岁以上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特点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2002-01/1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例资料.对象:行膝关节表面置换109例168膝,男29例,女80例;单膝置换50例,年龄70~85岁,平均(74.2±15.1)岁;双膝置换59例,年龄70~85岁,平均(73.4±13.2)岁.92例(84.4%)体形肥胖,88例合并内科疾病.方法: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全部病例髌骨置换,使用假体均为Scorpio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和内侧髌旁入路,术中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清理后关节囊骨赘生物及游离体.假体安装完成后测试髌股关节轨迹,直至达到指压试验要求.假体均采用抗生素真空搅拌骨水泥固定,屈曲位缝合切口.主要观察指标:①置换后早期并发症.②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①置换过程中及置换后24 h以内发生高血压8例,低血压7例,心律失常6例,在相关科室治疗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肺栓塞1例,伤口深部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5例,速避宁导致的血小板急速下降并发症1例,一过性认知精神障碍1例,术后膝关节脱位1例.②HSS膝关节评分由置换前的26.1分提高到出院时的82.0分,功能评分由置换前的32.1分提高到出院时的89.1分.③经过平均12.4个月的随访,失访18例,回访率83.5%.回访的91例置换后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减轻、无假体松动和继发感染者,HSS膝关节评分由出院时82.0分增高至85.4分,功能评分由出院时的89.1分增高至92.3分.结论:熟练操作技巧,积极治疗合并症可有效预防置换后围手术期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在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和TNF-α短时间内引起RA FLS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状态改变,并应用genistein,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观察对ICAM-1和VCAM-1表达影响。结果IL-1β和TNF—α可以瞬时引起RA FLS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IL-1β和TNF-α在1—100U/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ICAM-1和VCAM-1的表达;genistein显著抑制两种炎性因子刺激下的VCAM-1表达,而对。ICAM-1的表达仅起中度抑制作用。结论IL-1β和TNF-α在RAFLS信号转导中,可以瞬时导致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在炎性因子诱导ICAM-1和VCAM-1的表达调控中蛋白酪氨酸激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从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2种不同方法,建立研究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作用的2种不同实验模型。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10-8mol/L LTB4和25μg/LM-CSF刺激下,经过2周的直接诱导分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RAFLs共培养,加入10-8mol/L LTB4和25μg/L M-CSF,经过3周的间接诱导分化,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样细胞(OCL)。结果通过直接分化和间接分化均可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结论2种不同实验模型能分别用于研究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的直接和间接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方法。方法:对77例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的患者介入围手术期康复,针对双膝关节置换的特点制订一系列康复措施。以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Rating Scale (HSS)评分、骨密度和临床结果评价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平均关节活动度提高52.5分,HSS评分提高45分,平均骨密度T值提高0.65,平均股四头肌肌力提高I级,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康复并发症。经过平均2.5年的随访,大多数患者均主观评价满意。结论:接受双膝关节同时置换者术前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康复计划,可以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为手术效果的维持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CT医学图像,建立骨质疏松患者的T11~L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2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1例,女,65岁,骨密度值与正常人相比,T值=-2.68<-2.5。CT扫描证实无脊柱畸形或破坏。应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胸腰段的三维坐标,利用ANSYS5.0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建立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①L1椎体在轴向载存800N作用下的应力场分布表明,正常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终板、纤维环、后部结构的平均应力值高于骨质疏松椎体(分别为1.786,1.542MPa;0.742,0.601MPa;0.839,0.608MPa;0.862,0.554MPa;0.424,0.308MPa)。②从椎体的剖面上观察,外面皮质骨应力较大,里面松质骨应力较小。椎体骨密质的应力集中在近椎弓根附近,松质骨的应力集中在与终板临近的中央部分,后部结构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应力集中在椎弓根、峡部和小关节部分,而横突和棘的应力水平很低。胸腰椎的应力分布规律和人体正常椎体相似。骨质疏松椎体的应力分布规律与正常椎体应力分布相似,相同承载,不过应力比较低,负载规律相一致。两者的应力分布相似,就是数值不同而已。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质疏松椎体的力学特性是切实可行的并能获得独特的信息,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6例TKR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股总静脉有无反流并记录反流时间,反流时间>1s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PDVI组),无反流或反流时间≤1 s为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无PDVI组);术后7 d再对全部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对两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PDVI组54例,无PDVI组72例,共有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总发生率39.7%(50/126).其中,有PDVI组33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61.1%(33/54);无PDVI组17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3.6%(17/72);PDVI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瓣膜功能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27,P<0.05).结论 原发性PDVI是TK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进展和现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假体的10~15年毕存率约为85%~90%,从而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外科治疗方式之一。不同类型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不同,非组装式膝关节假体15年生存率达到98.9%,活动平台膝关节的20年生存率约为99.4%。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的11年生存率超  相似文献   
19.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9月至2002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47.9%,疼痛缓解率90.6%,假关节形成1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平均随访15个月(6-57个月),随访期间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亚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HLA-B27是一组紧密相关抗原的总称,根据它们之间个别氨基酸的差异,目前HLA-B27抗原可至少分为6种亚型(B2701-B2706),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1200例正常人及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显著相关,在汉族人群在至少存在四种亚型,其中B2704分布频率最高,分别占HLA-B27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