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导致颌骨坏死,但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对同一个体不同部位产生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对同一个体有创伤和无创伤的颌骨或者股骨的影响也是不明确的。目的:对比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骨及股骨缺损愈合的影响,为临床指导唑来膦酸等药物的使用和预防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共40只,其中20只腹腔注射唑来膦酸溶液,20只注射生理盐水。给药10周后于大鼠左侧下颌骨及股骨做一2 mm×2mm×2mm骨缺损,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即可分为唑来膦酸+颌骨缺损组、唑来膦酸+股骨缺损组、唑来膦酸+颌骨未处理组、唑来膦酸+股骨未处理组、生理盐水+颌骨缺损组、生理盐水+股骨缺损组、生理盐水+颌骨未处理组、生理盐水+股骨未处理组。术后观察颌骨和股骨的愈合情况,术后第8周取材并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1)唑来膦酸+颌骨缺损组中有16个观察区域术后见下颌骨缺损愈合不佳,局部牙龈红肿、溢脓,术后8周软组织仍未完全愈合,颌骨术区仍可见死骨,骨坏死发生率为80%;其余各组均未见骨质坏死;(2)影像学结果:唑来膦酸+颌骨缺损组中发生骨坏死标本的X射线片显示,颌骨缺损区域未发生骨愈...  相似文献   
82.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不稳定性和无规律性.由于急诊室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应对作为压力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探讨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和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压力源类型、压力程度及应对方式与急诊护士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正社会养老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推进作为社会养老事业发展重要载体的养老机构建设势在必行。建设养老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解决"空巢"老人增多问题的需要。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河北省衡水市区内18所老年公寓、托老康复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入住的≥60岁老人共1 193名。男655  相似文献   
84.
孔氏洗剂染菌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找孔氏洗剂染菌的原因,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结果:原料苯扎溴铵溶液染菌所致。结论:消毒剂也应控制微生物限度。  相似文献   
85.
文题释义: 矢状骨面型:矢状向上,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及其所导致的错牙合畸形类型。 牙合 平面:由连接上下颌切牙覆牙合中点、上下颌第1磨牙覆牙合中点确定的假想平面。 后牙牙合平面:由连接上颌第2前磨牙颊尖和上颌第2磨牙或第3磨牙(如果萌出)颊尖的假想平面。 背景:研究表明颅底角与矢状骨面型的形成有关,牙合平面或后牙牙合平面对矢状骨面型形成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的:比较牙合平面倾斜度与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在决定矢状骨面型形成中的重要性,探讨颅底曲度、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对矢状骨面型形成的综合效应,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及监护人对测量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7名个体的头颅侧位片(男100例,女107例,年龄12-20岁),利用Uceph 软件、SPSS软件(版本17.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按照前后不调指数(APDI)值将样本的矢状骨面型分为3组:Ⅱ类组、Ⅰ类组、Ⅲ类组。SNK、LSD 法比较各项相关指标在3组之间的差异。运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法对颅底角(NSBa角)、牙合平面(FH-OP)、后牙牙合平面(FH-POP)与其他相关测量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牙合平面倾斜度、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及颅底角进行分组,并运用成组t检验法分别对相关骨性与牙性指标的进行比较。根据后牙牙合平面角度和颅底角度建立4个牙齿骨骼型组:小颅底角-平坦后牙合平面组(S-F),小颅底角-陡峭后牙合平面组(S-S),大颅底角-平坦后牙合平面组(L-F),大颅底角-陡峭后牙合平面组(L-S)。应用交叉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各组间差异的比较。 结果与结论:①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底角明显小于Ⅰ类和Ⅱ类,而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后牙牙合平面明显大于Ⅲ类和Ⅰ类;②代表矢状骨面型分类的指标(APDI及ANB角)在牙合平面倾斜组之间并未发现差异;③颅底角和后牙牙合平面交叉分组的比较中,只有小颅底角-平坦后牙牙合平面组和大颅底角-陡峭后牙牙合平面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ANB角和APDI值存在显著差异;④结果说明,对于影响矢状骨面型的形成的因素中,后牙合平面比牙合平面更具代表性;颅底角度和牙合平面倾斜度作为单独的指标在确立前后骨骼畸形方面存在局限性;颅底曲度和后牙合平面倾斜共同影响矢状骨面型的形成;在矢状骨面型形成过程中,颅底曲度及后牙合平面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补偿机制。 ORCID: 0000-0002-1930-6566(余星月);0000-0002-2386-6515(程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6.
颈胸交界综合症以30-50岁者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病情往往缠绵反复,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病人自觉颈肩背有酸累、酸痛感,并有肩背麻痹,头晕,转颈功能受限,颈胸椎交界周围软组织肿胀,上臂前缘及肩胛骨内侧有结节点或条索状,但上肢功能一般无活动障碍等.采用手法按摩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循证术前麻醉访视在局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局部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循证麻醉访视,比较2组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麻醉访视能够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8.
【】 目的 探讨可塑形底盘在回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2例肠造口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使用裁剪型底盘,观察组使用可塑型底盘。比较两组造口周围皮炎、造口粘膜出血、自我护理情况、每次更换底盘时所需护理时间及底盘佩戴使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比8 ; =6.84,P<0.05)、自我护理情况高于对照组( =8.09,P<0.05);造口粘膜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2 ; =2.086,P>0.05);观察组每次更换底盘时间及使用时间分别为(2.4±0.06)min、(9.00±2.25)d,对照组分别为(3.6±0.05)min、(5.00±2.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8.3435,6.5976;P均<0.05)。结论 可塑型底盘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降低了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造口粘膜出血的发生,延长了底盘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节省了护理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用药环境与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为护士安全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量表、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对哈尔滨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1 01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检出率为74.3%,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量表总分中位数为8分(得分率为8.0%),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总分为(134.96±16.28)分(得分率84.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士自身、用药相关人员、制度及监管、职称是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的26.9%。结论 :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现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护士用药环境,以减少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合成系列具有功能侧基,用于偶联抗癌药或避孕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医用聚酯-聚氨基酸共聚物,用做靶向肿瘤治疗或免疫避孕的药物控制释放载体。方法:合成功能性单体3-苄氧羰基乙基吗啉-2,5-二酮(BEMD),在辛酸亚锡的作用下通过开环聚合与ε-己内酯共聚,经催化氢化反应脱除苄氧保护基团,获得功能侧基为羧丙基的聚(ε-己内酯)-co-(乙醇酸-alt-L-谷氨酸)(PCGG)共聚物。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水接触角测定等手段表征共聚物;3T3成纤维细胞初步考察共聚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所得单体的纯度在99.7%以上;共聚物的共聚组成与单体投料比基本一致,随着BEMD投料比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减小;随着BEMD在共聚物中共聚组成的增加,聚合物熔点降低,亲水性增强;短期的体外细胞毒性考察表明所得聚合物均无细胞毒性。结论:通过调控不同聚合条件可合成具有不同物理性能的PCGG共聚物,有望在共聚物的羧基侧基上偶联抗癌药或避孕疫苗等生物活性分子,用做靶向肿瘤治疗或免疫避孕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