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7篇 |
免费 | 343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244篇 |
口腔科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916篇 |
内科学 | 453篇 |
皮肤病学 | 105篇 |
神经病学 | 88篇 |
特种医学 | 1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78篇 |
综合类 | 1593篇 |
预防医学 | 897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529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753篇 |
肿瘤学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313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318篇 |
2011年 | 319篇 |
2010年 | 293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313篇 |
2005年 | 366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222篇 |
2002年 | 198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44.
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α、IL-4及IL-10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系列(IL-1、IL-4、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甲氨喋呤TX)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降低(P<0.05或P<0.01),新风胶囊治疗组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给药前后体质量增加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新风胶囊治疗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治疗组的IL-1,TNFα显降低,IL-4,IL-10显升高(P<0.01),并与其余两治疗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MTX,TPT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AI,而在增加大鼠体质量方面优于TPT和MTX,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降低AI,消除肿胀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与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G719S和T790M位点突变型重组载体,利用其建立分子开关平台检测宫颈癌EGFR基因突变。方法以野生型重组质粒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技术,得到突变型融合目的 DNA片段,再将此目的片段连接入p MD19-T质粒中,构建成突变型重组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用菌液PCR和基因组测序进行鉴定。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分子开关检测平台用于临床宫颈癌样本的检测。结果通过基因组测序证实G719S和T790M突变位点成功引入,定点突变载体构建成功。成功建立了分子开关检测平台用于宫颈癌组织DNA的检测。结论利用重叠PCR技术简便、高效地构建了EGFR基因突变重组载体,并建立了分子开关检测平台,为基因定点突变及临床上检测EGFR基因突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6.
向俊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65)
<正>1高血压脑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出现,高血压的发生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和年轻化的趋势,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高血压脑病是指由于血压急剧增加(中心动脉压 140 mmHg),严重超过了自身脑血流调节的能力,引发自动调节机制崩溃,造成脑的高灌注及颅内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致使颅内渗透性增 相似文献
47.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加上环境污染,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发病率及 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前4位.肥胖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恶性肿瘤.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从腺瘤 、息肉开始,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如脂联素、瘦素与结直肠腺瘤存在密切关系[2].脂肪细胞不 仅能储存能量,同时也能分泌多种激素类蛋白.其中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脂联素为胰岛素敏感因子,在能量平 衡、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有研究表明,脂联素、瘦素与结直肠癌有一定相关性 [4-5].本文综述了瘦素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及新近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穿颊器联合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5月间50例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患者,使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骨折线对应皮肤处作约0.3cm切口,将穿颊器经皮肤切口穿通至骨面,经穿颊器行坚强内固定术.同时期的另外21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下颌下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用穿颊器口内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明显手术瘢痕.传统口外入路6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下颌下区均可见明显术后瘢痕.结论: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骨折优于传统的下颌下切口法,是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力:1116,继发龋:1063,远中面:988,咬合:984,牙体组织:892,移位:853,患者:704,固位形:691,缺失:641,接触:618,恢复:608,制作:591[1]NORTH RA,SURPRENANT A.Pharmacology of cloned P2X recep-tors[J].Ann RevPharma Toxi,2000,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