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机体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为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取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肺结核科, 诊断为初治肺结核的患者43例, 同期健康查体的人群43名作为对照组。初治肺结核患者(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43例, 同期体检健康者(healthy control, HC)43名, 收集受试对象新鲜粪便和全血, 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中所有微生物16S rRNA的V4区进行扩增测序, 通过QIIME软件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试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25+CD127-Treg、CD14+CD16+、CD14+CD16-), 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免疫功能的内在关联。利用χ2检验、t检验、Wilcox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两组人群年龄、性别、α多样性及菌群相对丰度差异。PTB组与HC组相比, 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下降(shannon指数:t=3.906, P=0.000 2;simpson指数:Z=...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由T淋巴细胞介导引起Ⅳ型超敏反应,是危害公共卫生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肺结核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变化、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是肺结核免疫学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肺结核病人在经过相关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机体本身的细胞因子会发生变化,细胞因子基因碱基的替换会增加肺结核感染率。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都与人体免疫密切相关,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对肺结核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年来肺结核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以提高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对126株已知耐药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和敏感株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试验( Nitrate Reductase Assay,NRA)和反向斑点杂交试验(reverse-dot blot hybridization,RBH),检测其异烟肼(INH)和对利福平(RFP)的耐药性,并将结果将与绝对浓度法结果相比较.结果 硝酸盐还原试验和反向斑点杂交试验联合检测与绝对浓度法比较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异烟肼灵敏度95.5%,特异性100%;利福平灵敏度100%,特异性98.1%.结论 硝酸盐还原试验和反向斑点杂交试验联合检测可作为快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核抗体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208例肺结核病人血清中的结核抗体,89例非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结核抗体,并且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对照。结果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的特异性分别为96.63%,85.71%;灵敏度分别为89.42%,74.52%。结论免疫层析法操作简单,快速,且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可作为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某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分离的6 198株结核分枝杆菌对9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6 198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耐药率顺位前5位依次为INH(14.18%)、RFP(13.57%)、SM(12.31%)、EMB(3.87%)、OFLX(2.60%);总耐药率为20.56%,耐多药占9.31%,多耐药占4.52%,广泛耐药占0.45%;除2012年20岁以下年龄组女性耐药结核菌的检出率略高于男性外,其余年份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复治患者的耐药率(24.76%)高于初治患者(19.4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1,P<0.001);结论 院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总体低于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但耐多药率高于全国水平,耐药状况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poB基因不同突变位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方法 收集人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03株,利用基因芯片法筛选rpoB耐药突变基因菌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不同浓度的利福平药敏试验,观察不同菌株对利福平的MIC.结果 基因芯片共分离出55株rpoB突变株,48株非突变株.突变株MIC值为(459.6±205.8)μg/ml,高于非突变株的(5.0±4.5)μg/ml(P <0.05).55株rpoB突变株中突变位点分别为531(C→T)、526(C→G/T)和516(A→G/T),531(C→T)位点突变株的MIC值为(576.0±29.3)μg/ml,均高于516(A→G/T)的(432.9±38.2) μg/ml和526(C→G/T)的(355.5±59.5) μg/ml(P<0.05),但526(C→G/T)、516(A→G/T)位点突变株的M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株与其耐药表型相关性较高.不同突变位点的结核杆分枝菌菌株对利福平的耐药程度有差异,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和比较希森美康XN2000血细胞分析仪中的2种血小板检测通道,寻找合理的低值血小板检测模式。方法选取首次检测血小板计数小于或等于50×109/L的临床血常规标本72例,使用XN2000血细胞分析仪的电阻抗(PLT-I)通道和荧光染色(PLT-F)通道检测血小板;根据血涂片将标本分为血小板无聚集组和聚集组,对无聚集组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偏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聚集组结果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比对。结果无聚集组2种通道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大,偏差较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聚集组结果相差较大,且PLT-F结果更接近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结论血小板无聚集时可只选择PLT-I通道检测,仪器有聚集报警时选择PLT-F通道较准确。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