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10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聚乳酸和海藻酸钙体外复合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聚乳酸、海藻酸钙与人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人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后,无菌条件下与聚乳酸、海藻酸钙复合培养,依加入的成骨细胞浓度不同将海藻酸钙组分为3个亚组,于培养2、4、6、8d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骨钙素含量、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蛋白含量测定以及细胞周期分析,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四环素染色。结果①成骨细胞能在聚乳酸、海藻酸钙上正常黏附、生长、繁殖,其功能不受影响,且海藻酸钙组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聚乳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海藻酸钙成骨细胞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同时点相比,以上指标均优于低浓度组(P<0.05);结论①聚乳酸、海藻酸钙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无干扰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海藻酸钙的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乳酸。②在海藻酸钙中加入高浓度成骨细胞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2.
目的由FP%和BMI两项指标来了解老年男性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对成都地区502名60。89岁老年男性进行体成分测定。结果老年男性体脂比(FP%)和体重指数(BMI)的均值分别为25.37±5.1、24.14±2.8,均属超脂超重型。由FP%判断超重比例分别:16.0%、16.4%、17.9%;肥胖比例分别:8.7%、6.7%、7.7%。由BMI判断超重比例分别:46.5%、38.6%、30.8%;肥胖比例分别:9.9%、6.4%、7.7%。结论两种方法对超重及肥胖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FP%是判断肥胖的理想方法,仅以BMI判断不够准确,尚需考虑年龄及运动情况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背景:多基因联合转染具有增强功能基因协同效应、消除短板差异等作用,因而目前被受到广泛重视。目的:观察以逆转录病毒(RV)为载体,介导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基因单独转染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共同转染兔膝软骨细胞后的表达,及对其增殖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将其转染至包装细胞 PT67,待形成阳性克隆后扩增培养,收集病毒上清,并计算病毒上清滴度。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分为空白转染组、PLNCX2空载体转染组、IL-1Ra单基因转染组及IL-1Ra +TGF-β1双基因转染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进行瞬时基因表达(细胞转染后48 h)及稳定基因表达(筛选后4周)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IL-1Ra、TGF-β1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周期比例。结果:PLNCX2-IL-1Ra-GFP 与 PLNCX2-TGF-β1-RFP 转染包装细胞后分别有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表达;空白组与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有明显基因表达;与空白组及PLNCX2空载体转染组相比,双基因转染组IL-1Ra、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明显提高,IL-1Ra基因转染组IL-1Ra含量提高明显,但TGF-β1、Ⅱ型胶原含量提高不明显;双基因转染组软骨细胞位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后可获得稳定表达,双基因转染的软骨细胞生物学活性优于单基因转染,为基因治疗骨关节炎(OA)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寻找出一种使用置管冲洗对兔肢体骨折术后感染治疗较有效率的方法。方法(1)制作兔右胫骨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模型。(2)3d后检测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给予二次手术清创、置管。(3)将40只制作好的兔右小腿切口感染模型分为两组给予置管冲洗,A组(间断冲洗组):20只,B组(持续冲洗组):20只,切口均于术后一期闭合。冲洗7d后处死动物,依次给予感染部位软组织行细菌培养、HE染色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结合细菌培养及组织学染色结果示:A组治愈3只,好转7只,无效10只;B组治愈5只,好转12只,无效3只,采用#检验的连续性校正公式,经计算X2=4.10〉x0.05,1=3.84,P〈0.05,从本实验来看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P=50%,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P=85%,经统计学分析,可以认为持续冲洗组治疗效果与间断冲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兔胫骨骨折术后软组织感染中,经过7d的冲洗两种方案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持续冲洗组与间断冲洗组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5.
76.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当合并有1型糖尿病(T1DM)时会降低骨强度,增加骨折风险。且治疗不当会产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感染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因糖尿病(DM)产生的高糖血症和低胰岛素血症会使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炎症因子表达增加,使骨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功能、微血管结构、骨吸收和重塑过程以及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发展。目前T1DM影响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表述。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合并有糖尿病的骨折患者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报告1例血友病性关节病误诊35年的病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方法患者,男,42岁;7岁起发病,35年,多家医院均未能确诊,术后方明确血友病性关节病的诊断。结果患者7岁时出现“双髋、双膝酸困不适及疼痛,渐进性加重,伴关节活动幅度逐渐减小”等症状被当地医院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症治疗,因效果不佳,于1个月后在当地人民医院误诊为“双膝骨结核”,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之后双髋、双膝关节反复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达35年。于近期加重,我院以“双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收住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尽管术后给予伤口处加压包扎、冰敷、常压引流等处理,术后第1天引流量高达2400ml,且伤口敷料持续出现大量渗血。始考虑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漏诊即请血液科会诊。查:特异性凝血因子Ⅷ为13.70(正常值:O.60~1.60)、Ⅸ103.30(正常值:0.80-1.20)方确诊为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病。结论本例甲型血友病性关节病长期误诊,教训深刻。提示临床医师须强化病史问诊的能力,重视相关疾病的体征以提高对不同关节炎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应及时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相似文献